“中国经验”初见成效 为意大利华侨传递祖国关爱

“中国经验”初见成效 为意大利华侨传递祖国关爱

医疗专家组组长裘云庆教授接受总台记者远程视频专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张帆、陈宸):目前,意大利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九万,疫情形势持续紧张。3月18日,中国第二批赴意抗“疫”医疗专家组抵达米兰,与意大利医疗专家们共同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29日,总台记者再次连线专家组组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常务副院长裘云庆教授,就专家组近一周的工作、中意双方专家交流的最新进展、华人华侨身体状态等问题进行了远程视频专访。

“中国经验”初见成效 为意大利华侨传递祖国关爱

医疗专家组重返贝加莫医院捐赠医疗物资(图片由医疗专家组提供)

二进贝加莫,为“中国经验”初见成效欣喜

一周前,专家组走访了贝加莫医院隔离区,26日他们再次进入贝加莫,又一次来到当地教皇若望二十三世医院,回访了解当地疫情发展和临床救治情况,并向医院捐赠医疗物资。经了解得知,目前医院新冠入院患者数相对平稳,比一周前的情况略有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医疗资源仍然紧缺。

本次回访专家组看到,在临床救治、医护防护等方面,“中国经验”已经开始发挥作用。急诊室的防护已经做出很大改进,N95口罩取代了医用外科口罩,医护人员戴上了帽子和护目镜,颈部的皮肤也不再直接裸露。专家组为意大利同行防护意识的提高感到高兴,更为“中国经验”初见成效感到欣慰。

“中国经验”初见成效 为意大利华侨传递祖国关爱

医疗专家组和米兰萨科医院专家进行交流(图片由医疗专家组提供)

23日,医疗专家组前往米兰萨科医院。这是意大利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传染病医院,在全球也处于领先地位。萨科医院确诊了意大利本土首例新冠肺炎病例,目前已成为意北部新冠病毒研究防治中心。

萨科医院院方引领专家组模拟新冠患者的就诊流程,依次考察了医院各个区块,从急诊区,到P4实验室,再到传染病房。在专业交流中,萨科医院的专家们紧紧围绕专家组此前提供的《新冠肺炎防治手册》,请专家组结合实地观察和中国经验,对院方提出因地制宜的具体建议。在接受采访时,裘云庆教授对萨科医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萨科医院的医生任劳任怨,艰苦默默地工作,没有任何怨言,并且士气也很高。他们对专家组非常热情,很好奇中国如何能够这么快把新冠肺炎疫情控制下来,对我们的治疗方案也非常感兴趣。萨科医院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给我们印象非常深刻,不管是医疗水平、协作水平、还是科研能力都是非常强的,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经验”初见成效 为意大利华侨传递祖国关爱

医疗专家组在社交媒体脸书开设抗疫经验交流页面

通过互联网,为“中国经验”广泛传播助力

专家组深知通过走访医院交流经验的实际效果非常有限,为最大程度传播“中国经验”,共同抗疫合作,他们接受意方专家邀请,通过远程视频连线,与多家医疗机构分享经验。在成功和托斯卡纳大区医疗专家远程交流经验后,27日专家组开展了一场由浙大一院、专家组和伦巴第大区的四家大医院多地多点参与的共同疫情诊疗“六方会谈”。中意专家在一个半小时的会议中充分交流经验,商讨有效方案。一次又一次的网络对话将中国抗疫经验广泛有效传播,而国际合作抗疫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借助意大利强大的社交网络平台,专家组在意大利9万余名医生参与互动的脸书交流群中,开设了一个中国赴意抗“疫”医疗专家组页面,发布活动内容和照片,和意大利同行在网上交流心得、分享经验。专家组专门将意大利语版的《新冠肺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经验》手册上传,在交流群中引起了极大关注,专家组对意方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快速解答。

此外,专家组还和总台意大利语部合作,携手录制了八期《携手抗“疫”——中国援意医疗专家知识堂》,通过全媒体对外传播平台播出,迅速成为意大利“人气”抗疫知识小课堂。

“中国经验”初见成效 为意大利华侨传递祖国关爱

医疗专家组和侨领代表座谈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图片由医疗专家组提供)

关心华侨留学生,为祖国传递关爱

连日来,医疗专家组面向华人华侨、留学生和中资机构举行了一系列的直播、讲座和座谈活动。对于那些不能到现场却又存在疑问的同胞,专家组通过视频连线,为他们提供专业咨询和服务。

裘教授表示,专家组这次也是受到国家和省里的重托,一定要为华侨华人、留学生、中资机构做好防护,经过一系列讲座,稳定了他们的情绪,也稳定了他们的信心,对于要不要回国,怎样做好隔离等方面的疑虑,他们也有了“定心丸”。专家组传递的不仅仅是医学知识,抗疫经验,更是来自祖国的关爱。

信心与希望

这是专家组第二次接受总台记者的远程视频采访,谈到对贝加莫医院的回访,在看到院方已采纳专家组建议,加强了医护人员的防护,医护人员被传染的几率将大大下降,强力的医疗保障也会使疫情尽快得到控制时,裘教授告诉记者,那一刻专家组全体成员会心一笑。相信那个瞬间,无论是专家组,还是在场的意方医护人员,都看到了信心与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