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茶人?

什麼是茶人?


茶人,就是以茶為志業的人。什麼是志業?是指一個人專注於志向與事業。簡單來講,就是把興趣愛好作為終生的志向與追求。


志業與職業不同。把賣茶當做職業,賣茶養家餬口,本質上與賣白菜沒有區別。與個人喜不喜歡茶沒有關係,與自己願不願也沒有關係,職場講職業精神,講底線。但把茶當做志業就不同,在養家餬口的同時,也把個人興趣愛好延續,有一種捨我其誰的傳授精神,有一種百折不撓的推動毅力,不追求付出與回報關係。


什麼是茶人?


在成為茶人之前,你可以是任何一種人。在愛上茶之前,你可以愛任何一種飲品。


可一旦成為茶人,其他身份就會自動隱退。一旦愛上茶,其他飲品就會退為次要位置。


比起酒來,我更愛茶一些。比起酒鬼,我更鐘意茶人。


茶人是個人志趣的結果,自我認可優先於其他人認可。這就避免了在漫長的歲月裡,免於入錯行的無限感慨。茶人首先要深信,開著一家年賺10萬的小店,與一位年賺10億的地產老闆坐在一起,毫無挫敗感,他相信禪茶一味四個字,比利潤表看起來更順眼。在價格與價值之間,選擇價值。


茶人的專業主義者,要像律師熟悉法務,醫生熟悉藥品一樣。我們常見的茶商、茶農、茶師是不是茶人?


茶農是由農民專業化而來,他們出生在茶鄉,伴隨與侍奉茶一生,就是茶人麼?不一定。


什麼是茶人?


就像一個人在寺院長大,沒有剃度就算不得出家。陸羽在寺院長大,但沒有人稱呼他為僧人。慧能得到象徵心法的袈裟時,只是寺院的旁聽生,5年後他才在另一個寺院受戒出家。守著一畝三分地的一輩子的茶農不是茶人。


同樣地,自然會有人問詢茶商是不是茶人?比起茶農來,茶商對茶的瞭解更為專業。也是消費者日常接觸的對象,可以說大部分茶的知識都由茶商在普及。儘管如此,我的答案還是一樣,有志業的茶商才是茶人。茶業有今天繁榮的局面,全賴茶商一代又一代的推動。


在陸羽的生活的唐代,茶首次成為徵稅對象,國庫仰仗茶葉生意,茶馬古道、茶馬互市帶來了邊境的繁榮與融合,茶商可謂居功甚偉。美國人威廉·烏克斯在《茶葉全書》裡說,陸羽是受茶商委託寫了《茶經》,這份偉大的商業計劃書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就在唐代陸羽就被封為茶神,與陸羽崇敬的廚神伊尹並列在一起,而在民間的茶桌前,陸羽被做成茶寵的形象,終日受茶水的洗禮。


什麼是茶人?


奉行實用主義的美國人有這樣的想法並不奇怪,在他們看來,賣茶與賣知識也沒有太大區別。馬克思·韋伯就曾告誡德國人,不要把教師拔高化,教師不是領袖。“美國人對站在自己面前的教師的觀念是,他賣給我他的學問和方法,為的是賺我父親的錢,就像菜市場的女商販向我母親兜售捲心菜一樣。”

茶師是不是茶人?茶師,泛指那些有文化,有技能,有職稱的老師,他們有教授、茶藝師、評茶員、製茶工程師以及茶遺傳承人等等,他們有著專業的茶知識與技能,會講、能寫、懂泡、精製,這總得是茶人了吧?我覺得也不一定,依舊要看其人是否以茶為志業。


什麼是茶人?


我見過不少寫茶文化的教授,根本不喝茶。而有些茶藝師,連《茶經》第一篇都沒有讀完。至於說製茶技能以及泡茶技能乃至品鑑技能層面的人,大部分都無法從茶那裡獲得可以分享的知識。如果繼續舉陸羽這個例子,勢必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他畢竟是千古第一人。我們可以就近談談其他人。


比如吳覺農。他早年留學日本學農學,對茶學感興趣,後來寫文著書,以證實中國是世界茶原產地為起點,以復興中國茶業為使命,撰寫《中國茶業復興計劃》到《茶經述評》,後創辦茶葉學校,以及中茶公司,以文化、教育和實業興邦。


什麼是茶人?


吳覺農有很多志同道合的茶人朋友,胡浩川、馮紹裘、蔣芸生、方翰周 王澤農、陳椽、莊晚芳、李聯標、張天福等等,因為他們的努力才使得茶業再次興盛。


在任何一個族群,超級符號都是由最傑出的那群人觸發的。茶人向這個超級符號靠近,尋找自我認同與歸屬的時候,已經完成了立志。陸羽立志成把陸子茶發揚成與伊尹的尹公羹相媲美的飲品,他做到了。


而這樣的感召以及使命,對個人而言,就像宗教上洗禮、受戒,世俗中的成年禮、開學禮、婚禮,意味著個人的機遇,以及我們無法瞭解的命運。


陸羽一生寫過很多作品,唯有《茶經》傳世。陸羽一生長於僧房,混跡於戲臺 ,有著才子的聲譽,得過天子的詔書,有著隱者的驕傲,可是最後,他為世人所追尋與認可的,就是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