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该如何同世界构建连接?

今天下午3点多在健身时候,忽然想到一个问题:

有的人跟世界的连接是,音乐,因此,TA成了个音乐家或者音乐工作者;

有的人跟世界的连接是,美食,因此,TA成了个厨师或者记录者;

有的人跟世界的连接是,思想,因此,TA成了个作者或者演说者;

有的人跟世界的连接是,商业,因此,TA成了个创业者或者企业家;

等等等等

只不过,有的连接是强的有的是弱的

有的是创造者,有的是依附者、附和者

只不过,很好奇哪些极具影响力的创造者和失败者、普通者之间到底差距是在哪呢?

为了寻找这个问题答案,

近期看了很多不同类型的纪录片

从比尔盖茨、巴菲特、仁波切、对话类、奈飞

也在翻看爱因斯坦、培根、富兰克林自传、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信、傅雷家书、西藏生死书、良医、生命·觉者采访全集


将印象深刻的片段记录下来:

近期在看比尔盖茨的纪录片,两个细节无法抹去:

一个是:cpu time

一个是:随时拎着书包(是真的书包)

还有最后当他为了解决非洲的生产水问题,以及核电站因为中美贸易战搁置了,要被消灭的疟疾死灰复燃,面临数十年的努力一切回到原点,那种挫败感那段对话

重新刷了4季《十三邀》想去找寻些不同,最终却发现,竟如此之相同,只不过,每个人的语境和表述表意不同,但是,内核如此一致。只不过,也终究在里面找寻到一些不同视角;

比如讲到没有归属感,没有目标,网络时代,又去寻找,才发现,时代的断层,可能是社区以及群居的消失,时间被切割过渡碎片化,于是才有了cpu time

人心没有落脚点,那就向内寻找自己,找归宿,找理想世界,不就是个体与世界的连接方式到底是什么?

过去传统的连接是否过于狭隘、价值观过于陈旧和刻板,是否只是我们强大习性和疏于内心自我管理、反省、以及精进,联想到近期那篇刷爆老东家架构调整解读

我相信这些眼睛看到的,点滴碎片都是对于个体的启事

你如果要问我具体是哪些?确实记不全、也记不住

但是,确实消化在自己的脑子里、心里

可以自己去寻找自己需要的“养分”

我想近一个月刷的这些东西,无疑就是标题那一句:

自己该如何同这个世界连接?

拿什么连接?

什么连接是自己的连接?

其实,就是,牛逼的人都是相似的,普通的人各有各的普通,也是一种精彩人生。

自己该如何同世界构建连接?

不过,我并没想放弃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虽然,我知道自己有强大的习性,这种习性足以在每分每秒中干掉我自己,但是,我仍然,不想放弃寻找。

我相信自己会找到这个问题答案。

属于自己的答案。

答案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问题本身。

有问题,是好的。

自己该如何同世界构建连接?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