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2020中考作文技法——细致打磨,精工细活


决胜2020中考作文技法——细致打磨,精工细活


叙事具体生动,是作文的基本要求。如何让所叙之事生动起来?如何让所写之人鲜活起来?那就是学会细节描写。我们常说:于细微处见精神。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境界。对于记叙文来说,细节就是其血肉,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形象的鲜明性,事件的生动性。因而,能否打造闪光的细节描写,就决定了文章的精彩与否。

而现实中,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特别是记叙文),明确了文章主题,也有一些写作素材,可是写出的文章就是描写不具体、抒情不细腻,显得空洞抽象、平淡单薄,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更不能打动人心。细推究之,缺乏细致的观察、没有生动的细节描写是造成这种作文状况的主要原因。

什么是细节描写呢?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或细小环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为文章的主题思想与人物形象服务。它包括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物、场面气氛的描写等。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怎样通过打造细节,让我们的文章更有表现力。


决胜2020中考作文技法——细致打磨,精工细活

技法一:精雕细刻。

细节就好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只有“细”,才能使千姿百态的各种人物在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传达出人物的神韵。

例1: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

“八九岁”、“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等细节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一个瘦小、贫穷的女孩形象。

例2:“老师!弯弯的月亮像外婆院子里结的豆角。”娟子认真地说。

“哄!”教室里响起了笑声,李老师气得脸发白:“娟子,不许说月亮像豆角,听见了吗?”娟子低下头,她好委屈,她明明看见弯弯的月亮像豆角,为什么老师会生气?她好不服气:弯月亮就是像豆角,就像!就像! (《弯弯的月亮》)

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生动地刻画了娟子丰富的想像力和被老师批评后的委屈与不服气,也表现了老师教学的刻板。

例3:“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羚羊木雕》)

妈妈的责问、追问和逼问以及严厉神情,表现了她的重财轻义和不尊重孩子人格。

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细致刻画,把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决胜2020中考作文技法——细致打磨,精工细活

技法二:锤炼词语。

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力求一字传神。

例4:鲁迅先生《孔乙己》一文中写孔乙己:“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孔乙己》)

“摸”,表钱数不多之意。特定的动作正是孔乙己生活窘迫、穷困潦倒、遭遇悲惨的写照。传达出作者对他的哀伤同情。

例5: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范进中举》)

“攥”、“舒”、“缩”、“揣”这四个动作表现了胡屠户爱财如命、虚情假义的嘴脸,极具讽刺性。

例6: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老王》)

“镶嵌”一词,形象地写出了老王的形态,强调了老王的步履维艰、身体僵直。


决胜2020中考作文技法——细致打磨,精工细活

技法三:巧用修辞。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变平淡质朴为文采斐然。

例7: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骆驼祥子》)

这是一段关于景物的细节描写,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暴风雨来临前天气的闷热程度。

例8: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这是黄土高原上腰鼓表演的场面描写。作者借助比喻和排比的翅膀,把腰鼓舞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写的别致感人,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决胜2020中考作文技法——细致打磨,精工细活

技法四:调动多种感官。

要使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器官,对事物作非常细致地观察,细腻描摹,写准写活人、景、物的形、声、味、质感等要素。

例9: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社戏》)

这段景物描写,作者调动嗅觉、触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细致生动地写出了月夜行船时看到的美丽的江南水乡夜景,烘托了作者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例10:天边那一弯新月发出淡淡的清辉,静静地洒在阳台上。迷朦的月色下,那些白天里姹紫嫣红的花,青翠欲滴的叶,都显得暗淡多了。这时候,几朵刚开的昙花冰清玉洁,散发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啊!还有一朵正含苞欲放的蕾儿,会不会开呢?我端祥了好一会儿,忽然间,花蕾动了一下……终于,花蕾尖上不知不觉裂开了一个小孔,接着,小孔缓缓地张开,然后花瓣一片片地逐渐舒展开来。那一片片花瓣像是水晶雕成的,连一条条花脉都看得清清楚楚;花心洁白柔嫩,花边透出了一层鹅黄。

作者对昙花作了详尽的描写,花的厚地、气味、色彩、纹路,花蕾开放的整个过程,让人如临其境,写得细腻生动。


决胜2020中考作文技法——细致打磨,精工细活

技法五:多加烘托。

艺术大师齐白石有一幅画:用淡墨泼洒而就的芭蕉叶上停着一只小小的瓢虫,小虫不但触须毕现,连身上的花纹也清晰可辨。就凭这么一个小精灵的点缀,整个画面就平添了妙不可言的生趣。

高明的作者总是想着法子打破陈旧的框框。所谓“避正”,就是对人物不作直接的描蓦,而是通过和这一个物有关的人或景从侧面烘托、刻画,从而使习作产生抢眼的感染力。

例11:秋天来了。树林里的叶子变成了黄色和棕色。风卷起它们,把它们带到空中飞舞。空中是很冷的。云块沉重地载着冰雹和雪花,低低地悬着。乌鸦站在篱笆上,冻得只管“呱——呱”地叫。是的,你只要想想这情景,就会觉得冷了。

百灵鸟唱起歌来了——这是一个美丽的春天。他不知不觉地已经飞进了一座大花园。这儿苹果树正开着花;紫丁香在散发着香气,它那又长又绿的枝条垂到弯弯曲曲的溪流上。啊,这儿美丽极了,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丑小鸭》)

文中的景物描写从秋天写到春天,秋景是萧瑟的,阴冷的,渲染了丑小鸭所面临的艰难考验,春景是艳丽的,充满生机的,烘托了丑小鸭已经战胜苦难、熬过严寒,最终迎来了人生的美丽时刻。

例12:锯木厂后面的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最后一课》)

这句是对社会环境的描述。简短的语句,简单、客观地交代自己的国土被普鲁士占领的事实。在法兰西绿草如茵的国土上,敌人在操练和践踏,大煞了这个法国东北部小镇的优美风景。这个细节,向读者提示了“最后一课”这场悲剧的社会根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