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陽縣:基層治理幹群“面對面”

基層治理幹群“面對面”

——桂陽縣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深化社區治理的成功實踐

湖南長安網3月29日訊(通訊員 成家兵 張華君 侯體俊)桂陽縣總面積2973平方公里、總人口96萬,其中縣城人口已近30萬,社情相對複雜。近年來,桂陽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持續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創新和治理能力建設,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穩中向好,未發生重大刑事案件和較大安全責任事故,信訪秩序持續好轉,綜治工作連續三年被評為全省先進單位、連續七年榮獲全省“平安縣”;目前已成功創建“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湖南省歷史文化名城”,入選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特別是在社區治理中打造的幹群“面對面”模式,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夯實了基層基礎、築牢了關鍵防線,至今保持“零確診”,並積極穩妥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秩序的快恢復。

把黨建延伸到基層最前沿,更好組織群眾

面對城市快速發展帶來的社會治理壓力,桂陽縣積極貫徹“深入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社會治理的重心落到城鄉社區”等要求,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努力“讓黨的旗幟在社區一線高高飄揚”。一是推動社區黨組織向小區延伸。堅持觸角前移,構建“縣委—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總支—網格(小區、街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五級組織體系,推動黨的組織和工作向城市小區(街區)、樓棟延伸覆蓋。將縣城11個社區劃分為120個網格,建立133個建制性或“兼合式”小區黨支部,設置樓棟黨小組489個。明確由小區(街區)黨支部主導引領業委會籌備(換屆)和重大事項決策,並加強對物業公司的監管。在小區(街區)黨支部引領下,各小區(街區)均成立業委會、完成“三供一業”改革。構建聯繫無障礙、管理無盲點、服務無縫隙的管理體系,把社區治理和服務的觸角延伸到每家每戶。常態化推進機關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共建,安排120個機關黨組織與120個網格結對,機關黨員與小區(街區)結對,開展“四個一”活動,即共同實施一個便民項目、過好一次“主題黨日”、進行一次家訪慰問、舉辦一次政策法規和專業知識宣講。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黨組織成為了引領群防群治的“主心骨”,幫助企業招工復工和群眾就業創業的“服務檯”。二是推動機關黨員到社區報到。過好雙重組織生活。全縣4200餘名機關黨員均以不接轉組織關係方式加入居住小區(街區)黨支部,按時參加所在單位和居住小區(街區)黨支部組織生活。機關黨員都加入到了小區業委會或興趣小組等社區組織中,在其中發揮先鋒模範帶頭作用。每名黨員亮出“黨員家庭”牌,做到亮身份、樹形象、作表率。積極組織和引領所在小區(街區)居民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控,共為居民發出防控倡議書和宣傳資料10萬餘份,提供曖心服務5000餘場次。

把資源整合到社區第一線,更好服務群眾

堅持幹部下沉、力量下移,真正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放到天天與群眾打交道的社區一線,讓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表達訴求的渠道更暢通。一是幹部帶頭下沉到一線。常態化推行縣級領導包社區、機關單位包網格(小區、街區)、街道社區幹部包樓棟制度。在疫情防控中,每名縣委常委會組成人員聯繫1個社區,每名縣級領導聯繫2個網格和3戶居民,堅持每天與社區幹部、網格員、居民見面或電話溝通,及時掌握情況,安排落實工作。縣直機關8000餘名幹部職工全部下網格入家庭做好排查、宣傳和服務。從縣直機關幹部中擇優選派156名幹部任社區和企業防疫聯絡員。通過幹部下沉,共排查從重點疫區等地返鄉人員13318人,勸返外地車輛6563臺14272人,促進返崗復工和新就業23300餘人,幫助個體商戶恢復營業12914戶。目前全縣15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5個重點項目全部有序恢復生產。二是信息化治理到一線。充分利用現代科技信息技術創新防控模式,全面提升社會面防控能力。以社區網格化為基礎,把縣城分為120個網格,並配備網格員進行管理服務,特別是重視微信的運用。目前,在城區網格共建立“微信聯防群”20623個,農村鄉鎮5000多個,為促進社會和諧做出了巨大貢獻。大力推進“雪亮工程”建設,提高公共區域視頻監控系統覆蓋密度。在城區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居民小區、主要街道和交通路口等地安裝視頻攝像頭近1000個,全縣373個村(社區)、170所學校、交通幹道20個治安卡口的近3000路視頻監控接入公安局天網管理中心和縣綜治中心,構成了上有“天眼”、下有“人盯”的立體巡防格局。

把制度健全到治理關鍵處,更好凝聚群眾

堅持以制度管根本、利長遠,著力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推動政府引導、社會調節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一是健全大抓基層制度。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根據省委“1+5”文件體系及市委“20條”措施,縣委及時制定《關於全面加強基層建設的實施意見》,突出大減負。明確街道不再承擔招商引資等硬任務,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抓社區治理和服務上來,嚴格實行社區事務准入制度,嚴禁職能部門隨意將事務和責任推向社區。突出大放權。明確賦予社區在城區規劃中享有參與權,在轄區單位“文明單位”和“平安單位”創建中享有評價權,在物業公司申請中享有初審權、運營中享有否決權等。二是健全居民自治制度。堅持把居民自治作為社區治理的關鍵點,發揮居民公約在社區治理中的引領作用。建立四項制度,主要是按照公民義務和居民公約要求,落實居民在小區(街區)的責任制、承諾制、公示制和報告制。在疫情防控中,明確居民應盡責任,提示責任要求和掛出承諾牌,在小區(街區)進行公示,居民定期對應盡義務落實情況向居住地黨組織和有關組織報告。實踐證明,這種制度發揮了很好作用。

把活動開展到居民家門口,更好宣傳群眾

桂陽縣堅持從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入手,積極開展共建共治共享活動。一是深化城市創建活動。持續深化“四城創建”活動,2017年成功創建國家園林縣城和省級歷史文明名城,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018年成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通過創建使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抓好文明公約、“門前三包”制度、“大整治、大拆違、大清掃”行動,凝聚更強大的創建合力。積極宣傳在各行各業中湧現的“好人”和先進典型,重視群眾滿意度,推動創建活動深入人心。特別在疫情防控中,動員社區居民自覺掃除衛生死角、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實現了疫情防控、城市創建和居民自治的互促共進。二是深化平安建設活動。把巡防做到家門口。將縣城劃為5大巡區,組織幹部職工、志願者與民警結合,打造了“我為大家巡一夜、大家為我巡一年”巡防活動的品牌,推動社會治安持續好轉。把調解做到家門裡。創新開展人民調解“百米服務圈”,將人民調解組織網絡延伸到社區居民小組,堅持面對面當著群眾調解,發動群眾代表做調解,把調解過程作為宣傳教育群眾的過程,每年化解各類較大矛盾糾紛6000件以上,得到中央綜治辦重點推介。把宣傳做到家門外。積極及時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特別是在疫情防控中,強化輿論引導,動員社區居民組建180個社區防疫宣傳服務點和13支宣傳隊,有效勸阻舉辦各類“喜事”1800餘起、群眾聚餐157次,通過公佈涉疫類違紀違法案件信息,對涉疫類違紀違法犯罪行為形成有力震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