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生態“朋友圈” 撬動產業“創新力”

  在獨墅湖畔,有一個“B村”,村裡住著數百家生物醫藥創新企業,這一親切的稱呼來源於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的英文名“BioBAY”。

  載體建設——政策引導——留住企業——引來資本——產業集聚,經過十多年的培育,一個創新、自由、舒適的產業生態在“B村”初見端倪,而生物醫藥產業在蘇州工業園區已然形成了令人羨慕的發展“閉環”。

  公共技術平臺為科研提速搭建“鄰里中心”

  在過去的2個月時間裡,BioBAY全資子公司蘇州百拓生物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每天都忙碌運轉,第一時間為涉及防疫研發項目的企業開通“隨到隨測”綠色通道,免費開放實驗室和設備資源。正是在百拓的潔淨室中,艾博生物迅速完成了新冠病毒序列的分析和多次mRNA疫苗體外驗證實驗,銳訊生物也及時推出數字PCR法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目前,艾博生物的mRNA疫苗已進入國家科技部的第二批應急項目名單,預計將於4月進入臨床申報。

構建生態“朋友圈” 撬動產業“創新力”

  站在產業鏈的前端,為生物醫藥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加速初創企業的研發進程,百拓每年為百餘家企業提供數萬次技術服務。聚焦產業鏈的最後環節,為創新成果的產業化“提速”,蘇橋生物打造的生物醫藥產業化平臺為企業提供一站式、定製化的研發生產服務……目前,園區已建成11個公共技術平臺,包括醫學檢驗實驗室公共平臺、生物材料國際物流平臺、生物藥製劑及包材平臺等,涵蓋孵化、加速、成長等企業生命全週期,另外8個平臺在建。

  公共技術平臺被親切地稱為科研企業的“鄰里中心”,有利於優化公共創新資源配置,降低企業技術創新成本,為更好地促進和承接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依託這些“鄰里中心”,越來越多的企業加速集聚,上下游產業鏈不斷完善,園區已形成國內最集聚的涵蓋新藥創制、醫療器械、生物技術的特色產業集群。

  國際創新資源為企業成長供給“陽光雨露”

  每年召開20多場全球頂級的生物醫藥論壇,來參會的都是頂級科學家、企業家,幾乎每年的諾貝爾獎得主都在獲獎前就來作過報告……早在10年前,園區就引進了世界著名生物技術研究機構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的系列學術會議,將其亞洲會議中心成功落地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如今冷泉港亞洲會議中心已成為亞太地區生物醫藥行業最大的信息集散中心。2018年,園區再度牽手冷泉港,引進其亞洲學術中心,開啟新十年的合作。

構建生態“朋友圈” 撬動產業“創新力”

  園區的生物醫藥產業從一開始就瞄準國際前沿高精尖的“創新種子”,並通過創新要素的集聚與完善,營造一個最適合產業發展的生態環境。中國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ChinaBio生物產業合作論壇、DeviceChina醫療器械高峰論壇等活動成為各類資源交流互動的國際化平臺;中科院藥物所蘇州研究院、中國醫科院蘇州系統醫學研究所、英國牛津大學蘇州研究院等研究平臺匯聚在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周邊……各類創新要素“澆灌”著園區的生物醫藥創新土壤。

  資本的“雨露”同樣滋潤著“創新種子”的生長。多年來,園區積極鼓勵和引導專業的產業基金髮展,並與國際化基金合作,探索出了“資本+技術+政府+產業園區”的新模式。2018年,信達生物作為江蘇自主培育的首家生物藥企在港交所上市,2019年春節剛過,成立僅僅三年的基石藥業同樣順利登陸港交所,這背後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與通合毓承成為關鍵推手。前者是園區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重要載體,擁有出眾的孵化經驗和能力,後者是優秀的國際化基金,擁有充裕的資金和對行業發展趨勢的前瞻洞察,雙方強強聯手,從資金、人才、產品研發、產業用地等多方面,為創新企業的成長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

  優質親商服務為產業騰飛堅守“小火慢燉”

  企業是產業創新的源動力,如何讓企業紮下根來不想走?政策可以模仿,制度可以複製,唯有“產業生態優勢”才是持久競爭力。

構建生態“朋友圈” 撬動產業“創新力”

  “B村”墜地的同時,為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加速崛起,園區就專門成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專業顧問”的形式為生物醫藥企業提供包括項目對接、技術引進等一系列服務,這支服務團隊將落戶園區的人才和企業稱作“客官”,將自己稱作“小二”。

  信達生物如今已是中國生物製藥領域最具影響力的企業之一,在這家企業八年的發展中,園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作為信達A輪、C輪融資的投資方給予早期資金支持,並用最快速的速度幫助信達生物代建高端生物藥大規模產業化基地,基地符合CFDA、美國FDA和歐盟EMA的GMP標準,產業化生產線通過國際製藥集團的GMP審計。要同時符合三個標準,難度非常大,“B村”組建了一支由六個“小二”組成的服務團隊,與信達生物緊密對接,在建設過程中隨時聽取企業意見,不僅幫助企業節省了運營成本和時間成本,還為企業國際合作帶來底氣。

  “客官”需要什麼,“小二”馬上就辦。這一點飛依諾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同樣體會深刻。幾年前,飛依諾首個超聲產品研發成功,卻無法跟醫院建立渠道。手握好產品,卻銷不出去,正當公司一籌莫展之際,園區舉辦“對接會”,把蘇州幾家三甲醫院的負責人請到現場,與轄區企業面對面,共同商討相關事宜,難題就此解決。目前,飛依諾已成長為國內彩超行業的領軍企業,相關探頭技術穩居全球第一,產品遠銷海外。

  與生俱來的“親商基因”成了推動產業不斷向前的重要引擎,日益完善的生態系統也給園區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不斷“增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