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海創匯總經理劉長文:如何打造智慧產業的「熱帶雨林」生態?

對話海創匯總經理劉長文:如何打造智慧產業的“熱帶雨林”生態?

智慧產業的風口吸引了眾多創業者入場,在這場創業長跑中,如何打造企業價值是每位創業者最為關注的。海創匯管理合夥人、總經理劉長文表示,平臺要為創業者打造“熱帶雨林”的生態,才能更好地為他們賦能。

在未來智能化商業峰會青島站上,《全球智能化商業》對劉長文進行獨家專訪,進一步瞭解海創匯“熱帶雨林”的賦能模式。

人物簡介:劉長文,海創匯管理合夥人,總經理,主要為創業者提供投資、供應鏈、創新技術等一站式孵化服務,實現創業者和創業資源的互聯互通。

以下為訪談全文:

“熱帶雨林”型的創業平臺

全球智能化商業:劉總,能否先簡單介紹一下海創匯?

劉長文:海創匯是海爾集團圍繞智慧家居、智能家居、物聯網產業打造的創業平臺,核心是把海爾的產業資源開放給創新創業者,為他們賦能,讓大家在這個平臺上可以迅速成長。

我們把海創匯定位為“熱帶雨林”型的創業平臺,不是一個封閉的內部孵化器,而是一個基於共享、共創的管控式創業平臺,通過全產業的資源為創業者加速。這個平臺的核心是有根創業,也就是說我們希望在這個平臺上,大家是有根基的,並且能夠快速發展。

對話海創匯總經理劉長文:如何打造智慧產業的“熱帶雨林”生態?

隨著企業做大了,漸漸地會變成封閉的組織,我們要塑造企業家精神,打造不斷挑戰、戰勝自我的創業價值文化。

全球智能化商業:為什麼要把這個平臺定義為“熱帶雨林”生態?

劉長文:我們是一個共享開放的平臺,和高校、科研機構、全球的孵化器都有合作,大家把資源放到一個平臺上,很多時候會產生一個新物種。另外,我們把海爾30年積累的經驗、生活、服務資源,滲透給創業者,讓創業者得到全流程的服務,有足夠聚焦的核心競爭力。其它的事情交給我們平臺來做,所以說,我們可以有很快的成長。

剛才說到創業家的精神,我們希望企業永遠保持創新創業的精神。2014年5月起,我們讓海爾集團內部的員工變成創客,在海創匯這個平臺上創業。在2015年,我們被國務院批為首家雙創基地。現在,我們已經把這個平臺對全球的創業者開放。

海創匯如何賦能創業者?

全球智能化商業:大家知道海爾主要以製造業為主,為什麼要做一個創業平臺?

劉長文:2016年,我們專門為創業者設立了風險基金,整個基金有完整的體系,為什麼要做這個創業平臺,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現在是物聯網時代,大家都在去中心化。在大時代背景下,傳統的管控模式已經不行了,更重要的是一個開放、共享、合作的平臺,這個平臺的核心就是讓創業者快速找到資源;

第二,現在海爾在做物聯網時代管理模式的探索,整個集團的目標從傳統制造產品的企業變成孵化的平臺,讓員工、全球的創業者在這個平臺上創業,這也是集團的要求。

創業的成功率是很低的,像塗鴉智能這樣的企業,可能一萬家裡找不到一家。一家企業要成為獨角獸的概率很低,很多創業者在團隊、資源、市場、管理等方面面臨困難,我們希望通過海創匯為創業者提供服務。

全球智能化商業:海創匯如何為創業者賦能?

劉長文:海創匯的投資主要分為幾個部分:一個是早期的,包括A、B輪的種子基金;另外一個叫海創匯活動,可以快速連接資源;我們還有一個加速器叫海創匯+,目前在全球建立了24個加速器,創業者在這個平臺,可以快速找到資源;另外還有創業社區,主要提供基金和創業基礎的服務,幫助創業者加速發展。

通過這幾年的發展,海創匯主要聚焦了四大模式:

第一,內部員工創業平臺。我們搭建了一個平臺,讓員工、創業者、用戶、投資人在這個交互平臺上交互,形成好的創業項目,然後不斷去融資發展。截止目前,整個海爾集團已經有57個獨立的創業公司;

第二,大學生創業平臺。我們給廣大創業者提供了一個平臺,包括城市的社群,還有大學生創業的平臺;

第三,資源共創平臺。我們和科研院校等優秀的創業者一起,把大家的資源一起合作起來;

第四,跨境孵化平臺。現在國外有很多優秀的項目,我們要把成熟的商業模式引到中國,並且圍繞海爾物聯網大生態的產業進行投資。

全球智能化商業:可以分享幾個在海創匯上的創業案例嗎?

劉長文:以前,我們內部有員工提出一個想法,要跟用戶產生交互形成用戶的需求,並從上萬條意見中尋找一千多個用戶的痛點,然後來迭代產品,形成一個新的模式。我們就支持他創業,讓他成立自己的公司。發展不到三年,去年已經做了15億的銷售規模,這是一個在海爾平臺上迅速成長的創業案例。

還有一個例子:2014年,我們讓海爾的家居部門脫離集團去創業,去尋找員工,去融資,到了去年,已經從過去29億的規模做到了100億,孵化出新的創業機會。

我們在建的日日順物流體系,主要針對農村市場,目前在全國有30個觸點網絡,覆蓋10個社區。每個社區都有我們的小管家、快遞櫃驛站,讓農民在這個平臺上創業,解決融資。

一方面我們可以解決農村問題;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形成農村的社群。我們也把這個平臺開放給創業者,沒有車就給他們貸款買車,很多創業者在平臺上從一臺車變成十臺車的小老闆。

海創匯如何吸引創業者?

全球智能化商業:您認為海創匯平臺上有哪些吸引創業者的亮點?

劉長文:我們和大型企業共創,跟他們合作,他們的優勢是技術,我們是產品、渠道,於是我們把它的技術用到市場,共創一個更加專業的產業生態;

我們和科研機構合作,很多大學的教授出了成果但是沒有產業化的能力,於是我們幫助他建立創業的體系機制,可以快速建立產業鏈。舉一個我們和青島大學醫學院合作的例子,以色列有很多創業者,但整個國家只有800萬人口,不如青島人口多、技術好、市場大。於是我們把很多以色列創新的產品引到國內來孵化,僅僅一項去水雜質的技術,就在短短的三年時間做到了10億銷售規模;

另外,我們還打造了硬件創業的平臺,我們想做硬件的硅谷,在這個平臺上只要有創業,整個產業化的鏈條都能做出來。海爾有很龐大的產業鏈需求,需要高新技術加入到海爾的創業平臺上,我們為這個科技項目做投資,投完以後可以迅速獲得訂單。

全球智能化商業:可以總結一下海創匯現在取得的成績嗎?

劉長文:目前,海創匯平臺已經服務了3000多個項目,項目成功率在50%以上,包括我們的基金已經實現30%以上的回報率。從探索的結果來看,我們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後期,我們希望圍繞以智慧家庭為核心的物聯網體系,打造一個創業生態。目前我們已經在全球8個國家建立了創業基地,涉及智慧家庭、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領域,這些行業都是圍繞海爾整個產業生態來做佈局的。

我們的初衷是通過海爾這樣的大企業把資源開放給創業者,讓他們能更快地成長。也希望有更多像塗鴉智能這樣的優秀企業,跟我們一起共創新的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