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一些農村地區基本沒人戴口罩了是為什麼?

即興發揮吧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是農村人自從春節時接到通知不讓出門串門後基本上都挺配合的,最多自家院子中不戴口罩。出門還是需要戴的。現在三月份農村基本上已經都撤了卡點,除了集市上買東西時需要戴口罩以外,再一個就是農村人口本就不密集空氣也比較好,城市各種工業化和汽車尾氣和人口密集所以城市戴口罩的也比較多。


玲子在農村


昨天回農村老家給祖墳掛紙,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城市你不戴口罩,上街很多人都會盯著你看,感覺不戴口罩真不好意思。在農村你戴上口罩四處走,很多農村人都會嘲笑你,也就是說,在農村戴口罩是非常不好意思的,我們農村老家根本看不到一個人戴口罩。所以,我戴上口罩,從城裡開車回到農村家裡,下車我就把口罩摘下放在車上,不敢戴口罩,我怕老家那些人說我是生病的。


為什麼一些農村基本沒有人戴口罩呢?

我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農村老伯姓的安全防範意識低。

在農村很多人眼裡,戴個口罩出門鬼門鬼眼的,農村空氣那麼好,人又不多,哪來的傳染病?有很多農村家族,在清明前,提前組織開清明會,很多親人從四面八方趕回老家祭祖,聚在一起吃飯,喝酒,沒有一個人戴口罩,沒有一個人擔心流動人員有可能帶來的交叉感染,在他們心目中,大家都是健康的,哪來的病?歸根結底,還是農村老伯姓的文化素質低,安全防護意識低。


二、口罩成本高,農村人不願意戴。

在城市,口罩貨源緊缺,口罩賣得再貴,市民也會花高價買口罩戴的。在農村就不一樣,你讓農民花5塊錢買一個囗罩戴,很多農村人真捨不得,他寧願不戴,也捨不得花那幾塊錢,況且,在農村很多地方,根本買不到口罩,即使能買,也沒便宜的口罩賣。

三、安全防護的工作宣傳不到位。

在很多邊遠農村,疫情防護的宣傳工作基本上由村委會負責宣傳,由於農村住戶居住比較分散,很多村委會工作人員是不會走家入戶宣傳的,即使負責任的村幹部走家入戶宣傳,那些農村老伯姓大多聽不進去,不談說花錢買口罩戴,很多農村人,即使你免費提供口罩叫他戴他們也不會戴。

四、在農村戴口罩感覺不光彩。

在農村很多人認為,健康的人都不用戴口罩,只有生病的人才會戴口罩。你戴個口罩去農村親戚家,要麼你擔心農村親戚家人有傳染病,要麼你自己有傳染病怕傳染別人,所以,正常人在農村都不戴口罩,人人都不戴,你一個人戴,很多人都會用不一樣的眼光看待你。

個人觀點。

疫情期間,儘量不要在城市農村來回走動,急需有事回農村,即使農村很安全,也要戴口罩,自己戴口罩,一是保護自己不被疫情感染,二是保護他人不被疫情感染。作為農村人,不戴口罩的,不要接觸外來回村人員,不要到人多的地方聚眾吃喝玩樂聊天,做到自我防護,自我隔離,疫情防護,人人有責,不感染沒事,一但感染,就是一種區域性災難,必須杜絕疫情發生,做到有效隔離和防護。


阿洪168


我國的疫情已經基本上得到了控制,很多人也就開始放鬆了警惕,我在商場裡上班時看見很多人帶著孩子逛商場,而且很多孩子不帶口罩,理由是孩子不願意帶。

在農村,大家正在忙著春耕春種,一眼望去,帶口罩的人也是寥寥無幾,我就和一個正在勞作的大叔交談了兩句,問他們為什麼不帶口罩,大叔說出來幾個原因:一是大家覺得疫情已經過去了,戴口罩是多此一舉。二是農村人風險意識不強,誰要是帶口罩倒被人覺得不正常。三是現在口罩價格貴,一個一次性口罩要2塊錢,一家人每天口罩就要花不少錢,對於節約慣了的老農來說,戴口罩就是浪費錢。



雖然我國的疫情已經控制住了,但是並不能代表已經過去了,因為現在國外疫情嚴重,很多在外國務工和定居的中國人都回國了,我國也出現了多個輸入性病例。由於新冠病毒潛伏期長,流行速度快,傳播範圍廣,所以我們扔要加強防範,不能掉以輕心,在世界疫情還沒有結束之前,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工作,避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感謝閱讀,我是豫南小平,喜歡我的分享別忘了關注我哦!

豫南小平


前一段時間是無口罩可戴,後來是疫情好轉且基本無外來人員、大家都知道什麼時候必須戴、什麼時候可不戴。

這是從年前就一直在農村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的筆者,從掌握的第一手資料得出的答案。下面,就簡要說說相關情況。

一、一“罩”難求,疫情剛發生後的一段時間。

在口罩缺口最大時,農村尤其奇缺,到處都搞不到口罩,只好困在家裡,就是到地裡幹農活兒也儘量躲開他人。

這最疫情爆發後不久就出現的情況,由於各地每天的口罩消耗量、需求量太大,供求嚴重失衡,各地都是一“罩”難求,而處於消費末端的農村更是困難,大多數的老百姓根本無法搞到口罩。

筆者那一段時間,天天到農村院落開展疫情宣傳和摸排,老百姓最大的最多的訴求就是希望提供口罩,出較高的價格買都可以。但關鍵的是根本無辦法解決,於是只好反覆勸導群眾不出門、不串門,到地裡幹活也要錯時並避開他人。

二、心中有底,疫情開始好轉後。

隨著口罩產能的提升,以及疫情的好轉,,口罩的供求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農村的老百姓從限量購買到隨時可以購買,能對戴口罩相關知識的宣傳普及,群眾也對疫情有了更新更明白的認識,他們都知道什麼情況下必須戴口罩,什麼情況下可以不戴,也就是說群眾已是心中有底,比如在自己家裡,到自家地裡幹活,一般都可以不戴口罩。

通過持續的疫情知識宣傳,群眾也知道到人多的地方必須戴口罩,周邊有外地返回人員及外來人員也要戴口罩。

另外,隨著疫情的進一步好轉,當地的防控等級降到一定程度時,也會適時公佈摘除口罩的相關訊息,在一般情況下也就不需再戴口罩。

三、“嗷卵犟”現象,但畢竟是個別。

由於農村人口總體不多,加之極個別群眾認識不到位,心存僥倖,在疫情最嚴重時也不戴口罩,而且是怎麼勸都不聽,這種人是重慶話說的“嗷卵犟”。但畢竟是個別現象。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


鄉村微視界之鄉村漫記


去一些農村地區基本沒人戴口罩了,是怎麼回事?

當然是為了省錢啊,你想想一個口罩得幾塊錢,而且之前還一直沒有貨,農村地區本身出來外面就很不方便,後面國家號召,他們當然呆家裡,家裡有米有菜根本不愁,我家裡就是這樣,一聽說這個事以後就沒有一個人出過門,整整呆家裡一個月,所以根本用不到口罩,後面可以出去了也是知道我們這一塊區域沒有一個人感染過,鄉鎮的人都是本土人,沒有什麼複雜環境的,當然是能省錢就省錢了,幾塊錢對於農村人來說太重要了,因為他們賺幾塊錢太難了。我是農村人,我為農村人點贊。







湘村秀麗


我是一個住在農村的農民,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第一,現在農村年輕人少,大多數是老年人,沒有戴口罩的習慣。看到別人都不帶,自己帶,反而成了另類。

第二,農村人少,人員流動量小。疫情期間,農村的紅白喜事,婚喪嫁娶也都不準操辦了。人與人沒有了接觸的機會,在空曠的地裡幹活,也沒有必要戴口罩。

第三,口罩現在是稀缺物品,城市都不好買,在交通蔽塞的農村就更不好買了。

第四,疫情期間,村子之間都封了路,村裡的人不準外出,外村的人不準進入,通村的小客車也都停運。想買口罩也沒有機會了。

我的回答完畢,希望能幫到你。





北大荒莊稼人


你好我就一村裡人,我在村也不帶口罩。村不大二百多戶,人都走差不多了,也就三百多人。知道病情嚴重為了給國家省心也不咋出村,村口有人輪流站崗,前陣子口罩也不是太好買到,所以戴口罩的不多


東北大醬缸


農村人不戴口罩,我以為有以下原因。

一、物資稀缺,價格貴。

口罩在疫情期間是稀缺資源,農村可買的地方不多。即使能買,價格也貴。大多數農村人種菜賣菜掙錢,掙錢不易,花錢當然會看價格。

二、周圍沒實際發生的例子,不會感同身受。

農村瞭解疫情都是從新聞上看來的,有種看別人故事的感覺。覺得離自己還很遠。

三、只要不死,都是小病,拖著。

農村並不經常體檢,對待不是很嚴重的有急迫性的病,多是放任態度。有種命硬挺過一切的思想,僥倖心裡嚴重。多餘的防護和檢查就等於矯情。(其實一方面還是掙錢辛苦,另一方面,體檢,檢查,疫情等,染上自己的幾率太小,為這一點可能性,花一大筆吃飯和小孩上學的錢,認為不值當。)

四、別人戴不帶,我戴,看著好奇怪。

從眾心理使得即使客服了以上三點的人,也放棄戴口罩。

五、農村人口稀少,空氣流通較城裡快。如果沒有病例出現。確實沒有城裡那樣需要大力度防控。

以上,僅個人見解。



二丫子hby


樓主:你好,很開心能遇見,能分享您的問題!

農村地區基本沒人帶口罩我總結原因如下:

1、農村地區農民相對較多,他們對疫情的觀念相對比較淡薄,覺得身邊沒有疫情攜帶者,就沒事了。您怎麼看?

2、農村地區農民相對較多,都是農民,相對來說比較節約,捨不得花錢買口罩,或者是一個口罩帶很久,甚至都失效了!您覺得呢?

3、農村地區相對來,沒有城市那麼多藥店,醫療機構,買口罩也沒那麼方便,甚至買不到,與其就不去街上買了,就不帶了。您覺得呢?

4、農村地區人們覺得疫情不是那麼嚴重,空氣也好,人員也不密集,就不用帶了!你覺得呢?

總之:國家不宣佈疫情結束,我們就不結束,我們就抗疫到底,奮戰到底,不給抗戰疫情增加困難,負擔,直到全國取得抗戰疫情全面勝利!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對不足之處請樓主、讀友們諒解。請關注、交流謝謝!


軍嫂在鄉村


你好,其實我也是農村孩子出身,為什麼農村重視疫情程度低,不戴口罩現象多呢

主要還是觀念沒有轉變,農民群體大多都文化程度比較低(這裡沒有貶低農民的意味),在他們心裡面都有一種觀念,我啥都沒有幹,我又沒有亂跑,我戴什麼口罩,這種事情離我很遙遠。另一方面也是當地宣傳不到位,防疫物資配備不全,這次疫情發生來,據我知道的,每戶農民家裡只能按人頭一個領一個口罩,加上農民自身不會去購買,一個口罩能用多久?

最後,就結合自身的感受來講,戴口罩真的很不舒服,呼吸之類的都不通暢,我們可能為了自身安全會堅持戴,但農村地區大家為了方便,一般就不會佩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