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第21課《偉大的悲劇》詳細學案。教師、學生均適用哦!

學習目標

1.瞭解茨威格及相關背景,能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理清故事情節。(重點)

2.品味意味深長的語句,把握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偉大的悲劇”的深刻含義。(難點)

3.理解課文中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質及人類探求未知的科學精神。(素養)


背景資料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帶領探險隊離開英國,前往南極。此時,挪威人阿蒙森率領另外一支探險隊也正向南極進發。經過一番激烈的競爭,阿蒙森隊捷足先登,於1911年12月14日到達南極。而斯科特隊則於1912年1月18日才到達,比阿蒙森隊晚了近五個星期。最後,阿蒙森隊勝利而歸,成功的旗幟永遠飄揚在南極點上。

而斯科特等五位英雄,因為南極寒冷天氣的提前到來,飢寒交迫,體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與嚴寒搏鬥了兩個多月,最後長眠在茫茫冰雪中。茨威格發揮想象,根據斯科特遺留下來的一些底片、電影膠捲、書信和遺書,寫下了這篇文章。本文節選了斯科特一行從南極絕望而歸至悲壯覆滅的部分。


茨威格(1881—1942年),奧地利著名作家,生於一個富裕的猶太企業主家庭。他寫過許多名人傳記,如《三位大師》《羅曼·羅蘭傳》等。他的傳記小說能抓住歷史人物性格進行再創造,別具一格,引人入勝。他的中、短篇小說成就獨特,小說代表作品有《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象棋的故事》《心靈的焦躁》等,小說集《混亂的感覺》為他贏得國際聲譽。


文體知識

傳記文學是運用除虛構以外的多種文學藝術手法,再現人物生平經歷和事蹟,展現人物的精神風貌,刻畫其鮮明形象和生動個性的一種文學體裁。


課文及詳細批註


七年級下冊第21課《偉大的悲劇》詳細學案。教師、學生均適用哦!


七年級下冊第21課《偉大的悲劇》詳細學案。教師、學生均適用哦!


七年級下冊第21課《偉大的悲劇》詳細學案。教師、學生均適用哦!


七年級下冊第21課《偉大的悲劇》詳細學案。教師、學生均適用哦!


七年級下冊第21課《偉大的悲劇》詳細學案。教師、學生均適用哦!


七年級下冊第21課《偉大的悲劇》詳細學案。教師、學生均適用哦!


七年級下冊第21課《偉大的悲劇》詳細學案。教師、學生均適用哦!


七年級下冊第21課《偉大的悲劇》詳細學案。教師、學生均適用哦!


七年級下冊第21課《偉大的悲劇》詳細學案。教師、學生均適用哦!


七年級下冊第21課《偉大的悲劇》詳細學案。教師、學生均適用哦!


七年級下冊第21課《偉大的悲劇》詳細學案。教師、學生均適用哦!


七年級下冊第21課《偉大的悲劇》詳細學案。教師、學生均適用哦!


七年級下冊第21課《偉大的悲劇》詳細學案。教師、學生均適用哦!


七年級下冊第21課《偉大的悲劇》詳細學案。教師、學生均適用哦!


七年級下冊第21課《偉大的悲劇》詳細學案。教師、學生均適用哦!


重難點分析

1.速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複述文章的故事情節。

斯科特探險隊五人,精疲力盡又滿懷希望奔向南極點,卻悲哀地發現已經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頭喪氣地踏上歸途。由於遇到惡劣的天氣,最後一個個悲壯地死去。


2.魯迅先生說:“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斯科特一行南極之旅的悲劇體現在哪幾個方面?再讀課文,注意文中的細節。

①角逐失敗之悲

“變得不安起來……”“緊緊盯著無垠雪地上的一個小小的黑點”“他們的心在戰慄”“雖然昔日逝去的光陰數以幾百萬個月計,但現在遲到的這一個月,卻顯得太晚太晚了——對人類來說,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麼也不是”“他們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悶悶不樂地繼續走著……”“挪威國旗耀武揚威、揚揚得意地在這被人類衝破的堡壘上獵獵作響。”

這些描寫心情的語句,表現出五位勇士角逐失敗後的極度沮喪和悲哀。

②作證之悲

“他要忠實地去履行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

斯科特一行沒能實現自己的追求,卻還要為對手的成功作證,內心的悔恨和悲傷無以言表。

③全體覆沒之悲

“艾文斯精神失常,死了”“奧茨像一個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羸弱的三個人決定驕傲地在帳篷裡等待死神的來臨”“始終沒向世界哀嘆過自己最後遭遇到的種種苦難”

失望至極的勇士們在歸途中,因為南極寒冷天氣的突然提前到來,飢寒交迫,體力不支,燃料告罄,在返回的路上與嚴寒搏鬥了兩個多月,最後長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全部壯烈犧牲。

④世人之悲

在英國國家主教堂裡,國王跪下來悼念這幾位英雄;

2002年,安妮公主登上南極,悼念斯科特他們南極探險90週年。

為逝去的英雄哀悼。


3.斯科特之旅是個悲劇,但卻給人以震撼的力量,它也是偉大的。他們的“偉大”表現在哪裡?

①為勝利者做證,體現他們誠實守信,有紳士風度;

②堅毅,執著,為事業而獻身;

③在最危險的時候不拋棄同伴,體現他們有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

④對國家、對人民、對親人的愛的真情流露。


4.作者在文中對整個事件是怎樣評價的?它有什麼作用?

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

作用:畫龍點睛,揭示文章的主旨。


5.斯科特是第二個到達南極的人,作者為什麼不給勝利者阿蒙森作傳,而給失敗者斯科特作傳?

①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

②作為一位偉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不是事業成功者的輝煌功績,而是許多歷史事件給人的精神上的震撼和啟迪。悲劇往往擁有巨大的震撼力量,茨威格認為給斯科特等人作傳更有意義,更能帶給人們長久的思考。


主題概括

課文主要寫的是斯科特探險隊一行五人筋疲力盡卻又滿懷希望地奔向南極點,卻悲哀地發現已經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頭喪氣地踏上歸途,最後一個個悲壯地死去,頌揚了人類勇於探索、為事業而獻身的崇高精神和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


學後感悟

感悟一:有的悲劇是偉大的,就像課文中的那句話: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這表明為事業而獻身的精神是無比高尚的,相信他們高尚的精神永存人們心間。

感悟二:向南極挺進的探險家們,無論成敗,他們的精神是我們享用不盡的財富,我們要學習、發揚這種大無畏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