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國寶,千里江山圖


解密國寶,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是我國青綠山水畫的傑出代表作之一。這種繪畫創作始於魏晉南北朝而在隋唐更為流行。唐代傑出畫家李思訓的青綠山水畫最具代表性,他常用濃重的礦物顏料石青和石綠為主,用以表現山石以及樹木的蒼翠和濃郁。有時候,李思訓也會在青綠山石的輪廓上再勾以金石,而成為金碧山水畫。

這幅《千里江山圖》在用色上就是以大青綠為全圖的基調,山石以大青綠為設色。其具體步驟是,先以赭石鋪底,再上石青、石綠這些覆蓋性很強的礦物顏料;經過層層疊加之後,畫面具有十分凝重的質感;然後,在山腳、屋牆以及水天交接處用赭石色渲染,使得畫面層次分明,“咫尺有千里之趣”。

這裡所說的赭石、石青、石綠究竟是什麼東西呢?

解密國寶,千里江山圖

眾所周知,國畫並不都是單色的水墨山水,我國古代繪畫常被稱作“丹青”,所謂的“丹”“青”二字原本是指紅色和青色,其中的“丹”即是辰砂,古人又稱之為硃砂、丹砂,也就是礦物硫化汞。明人李時珍所撰《本草綱目·金石部第九卷·硃砂》中記載:“硃砂,丹乃石名……後人以丹為硃色之名,故呼硃砂。”並載某幾種硃砂“都不堪入藥,惟可畫色爾”。可見,硃砂除了能製藥之外還可製成顏料。

事實上,中國畫所用的顏料有很多種,如動物顏料(蛤粉、紅珊瑚色粉)、植物顏料(騰黃、胭脂、華青、墨黑)、礦物顏料(硃砂、赭石、青金石、石青、石綠、土黃、雄黃和雌黃等)、人工顏料(鉛白、鉛黃、鉛丹、銀硃、銅綠)、金屬顏料(金粉、銀粉、銅粉、鋁粉等)。其中,礦物顏料是由天然礦物經過粉碎、研磨、漂洗以及提純等一系列加工後製成的,其化學性質比較穩定,色彩能夠長久保持不變,且色相純美,具有很高的亮度、耐光性、耐溫性以及耐溼性,所以經常被用於繪畫創作,現代社會中也被廣泛應用於文物修復。在《千里江山圖》中,所用到的礦物顏料就至少有赭石、石青以及石綠三種。

解密國寶,千里江山圖


紅色顏料赭石

赭石,也被稱為代赭石,屬於赤鐵礦,其中的“赭”就是赤色的意思。我國古典文獻中記載,赭石是一種常用的藥用礦物,多用於治療嘔吐、眩暈、耳鳴、止血。如今,赭石入藥,可製成用於醒腦安神的腦立清丸,暈可平糖漿中也含有赭石。

赤鐵礦的成分為氧化鐵,化學式為Fe2O3,呈暗紅色,含鐵70%、氧30%,現在主要用於鍊鐵。早在公元前10世紀至公元前1世紀,意大利人的祖先伊特魯里亞人已經在厄爾巴島上開採赤鐵礦,並進行鍊鐵。實際上,在更早期的時候,人們並不是用赤鐵礦石鍊鐵,由於赤鐵礦的粉末為櫻紅色——也有人形容它像新鮮的豬肝色,所以將其作為顏料來使用,或者加工成簡單的飾品。

《千里江山圖》上面使用到的那些顏色的來源了。青金石通過絲綢之路從阿富汗傳到中國的,其顏色呈現藍色或藍紫色(群青),古代中國青金石產量少,好的青金石可與黃金等價。而將青金石取代了的便是藍銅礦,這種寶石又被稱為石青,其呈現出天藍色或深藍色。它與青金石相比價格要低一些,硬度也要低一些。

解密國寶,千里江山圖

說了藍色,我們再來說說它的"近親"-青色,畢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用來製成青色顏料的寶石就是孔雀石或綠松石。孔雀石因其顏色酷似孔雀羽毛而得名,色彩呈現綠色-墨綠色,並且有著鮮豔活潑的翠綠色調。

解密國寶,千里江山圖


其實,上等的寶石都是用來畫畫的

  • 寶石在我們的心目中一直都是高端貴氣的象徵,有多少人為之瘋狂,擁有一塊稀有的寶石是可以用來炫耀的資本。然而你知道嗎?今天文中所提到的這些寶石和礦石中,中下等的程度才會被做成首飾,上等的都是用來畫畫的。千里江山圖的畫面上經過了數百年仍然發出璀璨光芒的色彩。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猶如寶石一般效果,原因就在於這的確是用寶石來上色的。這應該也是青綠山水畫的數量比較少的原因吧?畢竟實在太昂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