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開學,父母應該做哪些心理準備,來緩解焦慮、適應變化

開學在即,給家長緩解焦慮、減輕憂慮的心理攻略一二


臨近開學,父母應該做哪些心理準備,來緩解焦慮、適應變化

這個“超長寒假”,眼看終於“倒數”了,雖說大家都盼著開學,可是真要開學了,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似乎也有些“難捨難分”呢?

人有很強的適應性,我們早已從一開始對疫情的擔心、在家學習效果好壞的焦慮中慢慢走了出來,國內與國外的情況已經“大反轉”,我們心理上感覺越來越安全,生活也越來越便捷,反倒是國外的情況,令人擔憂。

即將開學,想到境外輸入、病毒變異的可能性,想到一開學,孩子們一定是密集生活接觸,很多家長、孩子在開學的喜悅中,一定還夾雜著些許擔憂吧。


臨近開學,父母應該做哪些心理準備,來緩解焦慮、適應變化


家長篇


作為家長的擔心有:一、擔心在學校感染怎麼辦?二、不知道在家學習效果怎麼樣,學習跟不跟得上?三、中午吃飯怎麼辦?……

關於吃飯問題,如果可能,就帶飯;如果不行,學校也一定會有應對方法的;關於學習,要相信孩子的適應性,人的韌性非常之強大,大多數孩子一定會很快適應的。


臨近開學,父母應該做哪些心理準備,來緩解焦慮、適應變化


攻略一 相信國家 相信政府,他們比我們更不願意出現問題

要相信,教育部門、衛生部門、抗疫指揮部,對於健康問題的重視,一定會採取儘可能完善的措施,來防止孩子被感染,在之前全民抗疫中,已經有了足夠豐富的經驗和手段,畢竟孩子是未來,政府比我們家長,更不願意出現問題。


臨近開學,父母應該做哪些心理準備,來緩解焦慮、適應變化


攻略二 覺察並接受自己的焦慮緊張,尋找原因,對症下藥

有時候自己沒來由的情緒低落、煩惱暴躁、憤怒生氣,看似是工作不順、孩子頂嘴、不好好做作業等表面現象引起,可深入觀察內心,常常是另有他因,可能是天氣原因、可能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焦慮、可能是對孩子開學後學業的緊張、可能是內心的不安全感等等。

鑑別方法就是,先深呼吸五到十次,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如果平時心情很好,出現同樣的問題,我會不會暴怒?會不會發洩?會不會低落?

仔細想想,到底是什麼原因?找到了因,才能“對症下藥”,讓自己的心定下來、靜下來、好起來。

作為家長,不能把這些焦慮恐慌情緒,傳導給孩子。孩子最為敏感,家長的擔心,即使不直接說出來,孩子也能感受得到,尤其是低齡的孩子。


臨近開學,父母應該做哪些心理準備,來緩解焦慮、適應變化


攻略三 不要壓抑它,越壓,它越高

不要認為這是不好的壞情緒,而試著壓抑它,負面情緒像彈簧,越壓它,反彈的越高,要學會看到他、面對他、接納他,告訴自己,人有喜怒哀樂,這是自然的、正常的反應,這是人類的自我保護機制,看到它,接受它,與他“和平共處”,當然,可以找其他的途徑來轉移,比如想想高興的事、吃個美食等等。


臨近開學,父母應該做哪些心理準備,來緩解焦慮、適應變化

攻略四 要與孩子共進退,成為共同體

作為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指責,也不要把自己的恐慌、焦慮、煩躁“傳染”給孩子,要與孩子成為情感支持的共同體,而不是對立體。

多一些積極暗示,多一些積極思維,把眼光放長遠,相信未來會更好,相信這個困難一定會過去,相信我們的國家已經越來越強大,相信我們的學校,一定會盡可能為學生著想。


臨近開學,父母應該做哪些心理準備,來緩解焦慮、適應變化


沒有十全十美的政府,不必糾結政府是不是你心目中最理想的那一個,指責哪個官員失職瀆職,對於百姓來說,我愛我的祖國,也愛我的家庭,愛我的孩子,我們做好我們自己的工作、過好我們的生活,照顧好家庭、與孩子一起共進退。

當父母有這樣積極的、向前看的思想,孩子自然而然會被感染,會更加積極、上進地面對學習。


最後:放心,大部分人都一樣,除了頭部5%的自律自覺的孩子,其他80%左右的,都差別不大,沒那麼好也沒那麼壞,家長要作好心理準備,以最好的狀態,適應新的生活、接受面對新的挑戰!


大家好,我是拂塵記,寫日常感悟,聊親子日常,拂生活塵埃,感人間之愛。

如果感興趣,可以關注我的同名微信,加入我的圈子,我們一起來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