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故事|誓把“小红薯”做成“大产业”

当你来到德泰隆路的耒阳土特产店,看到“耒阳刮皮”“耒阳粉皮”“红薯条”“糖粑粒”这些让人垂涎欲滴的“儿时味道”,你一定会禁不住发出感叹:“没想到,我们耒阳还有这么多好吃的‘宝贝’!”

这家店子的主人叫谭运成,一个既朴实又精明的中年汉子,他还有一个身份是耒阳市第十届政协委员。

提案故事|誓把“小红薯”做成“大产业”

几年来,谭运成的提案始终围绕“红薯”在做文章,建议将“小红薯”打造成耒阳的“大产业”。

为什么他对红薯产业一往情深呢?

从“下岗工人”到“红薯老板”

2002年,谭运成所在的白沙煤电集团进行改制,他成了一名下岗工人。16岁到煤矿上班,这一呆就是整整21年,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煤炭事业。

下岗之后,谭运成辗转各地打工、做生意,在外面的他经常接到客户的请求,“你耒阳的红薯粉皮不错,帮我带几斤过来。”

客户的话触动了谭运成,他想,为什么不把耒阳的红薯粉皮做大做强呢?

心动不如行动。2012年,他结束在外的漂泊生活,回到耒阳专心做红薯粉皮。

他注册成立了耒兴薯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龙塘、东湖、导子等乡镇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建立红薯生产基地,由于生产的红薯粉皮口感好、价格公道,一下子就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薯老板”,粉皮供不应求。

从“耒阳粉皮”到“红薯系列”

在做红薯粉皮中,谭运成尝到了甜头。可是,另一个问题又困扰着他,粉皮生产是季节性的,一年就忙那么几个月,闲下的时间工人没事可做,是极大的资源浪费。

能不能用红薯开发其他产品呢?

提案故事|誓把“小红薯”做成“大产业”

他想到在耒阳西乡以及永兴等地都有用剩余的红薯酿酒的习惯,决心开发红薯酒。说干就干,2014年,他着手红薯酒的研发。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他生产的“神耒”牌红薯酒成功上市。

没想到,这款红薯酒一推出,就备受耒阳人的热捧。谭运成介绍说,红薯酒是一种真正原汁原味的原生态酒,无酒精勾兑,无香精添加,浓度较低,特别适合南方人饮用。如今,耒阳人办红白喜事,都喜欢用他的红薯酒款待客人,价格实惠,味道醇正。

谭运成每年一有时间,就会到外面考察学习。随着对红薯的深入了解,他更有了信心。他说,红薯真是一个大宝贝,可以做出无数花式产品出来,不但有前途,更有“钱途”。

2017年,他又着手“红薯刮皮”系列休闲食品的开发,几经实验,他成功引进“西瓜红”“农9”等品种,生产出一种既甜又薄的“红薯刮皮”,大受消费者欢迎。

谭运成说,红薯在医药化工等方面还有广阔的用途,可以提炼紫色素、做成红薯全粉等,价格堪比黄金。

看得出来,他对未来充满着信心。

从“耒阳味道”到“中国味道”

2016年,谭运成到福建连城县考察学习,深受震憾。连城县主要打造红薯条等红薯休闲食品产业,产值达50多个亿。虽然自己的企业年产值也已上千万,但与人家比起来,真是差距太大。

笔者从网上检索了一下,连城县这几年又有新跨越:2018年,连城县地瓜种植面积10万亩,地瓜全产业链产值近80亿元,产品外销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量约占全国地瓜干消费量的80%以上。

谭运成说,耒阳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在自然条件、交通条件等诸多方面都优于连城县,耒阳人民历来就有种植红薯的传统,如果我们专注做好这一产业,前景不可限量。可惜的是,耒阳的红薯产业园一直没有建成,各个企业都是单兵作战,竞争力不强。

为了做大做强耒阳红薯产业,谭运成一直在大力呼吁,建议成立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园,统一产品质量标准,打造耒阳农产品公共品牌,抱团发展,让“耒阳味道”走出湖南,走上全国,甚至全世界。

为了实现这一梦想,谭运成在不懈努力,2018年,他在德泰隆路租了门面,成立了“耒阳市农副产品展示交易中心”,把耒阳主要的特色农产品整合到一起,集中展示,集中推广。

每年正月,出外的耒阳人总要从他店里带上几样“耒阳特产”,一是送给远方的朋友,二是在外思乡时品尝“耒阳味道”。

如今,他正在筹措一个线上平台,准备通过互联网让“耒阳味道”更好走出去,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味道”。

笔者问他为什么这么拼?他说,我不仅是一个企业老板,还是一个政协委员,我不能愧对这个身份。(通讯员 陆小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