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閉環”三大關鍵環節織密境外疫情輸入“防控網”

3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分析國內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會議要求,要落實外防輸入重點任務,完善數據共享、信息通報和入境人員核查機制,航空運輸、口岸檢疫、目的地送達、社區防控要形成閉環。

當前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取得積極成效,極大振奮人心;但同時,疫情在全球範圍大流行,形勢依然嚴峻複雜。

面對新形勢帶來的新挑戰,如何嚴防境外疫情輸入?航空運輸、口岸檢疫、目的地送達、社區防控等諸多環節如何形成“閉環”管理,切斷輸入性病例在境內傳染鏈條?這又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驗。

環節一:疏通信息渠道,從源頭上減少風險點

疫情沒有國界,疫情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面對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採取有力措施,守護國民安全,首先要築牢入境的第一道關口。

“三查三排一轉運”是海關總署要求的全面排查檢疫的規定動作。“三查”即百分之百查驗健康申報、全面開展體溫監測篩查、嚴密實施醫學巡查。“三排”指對其中有症狀的,或者來自疫情較重的國家或地區,接觸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的人員,嚴格實施流行病學排查、醫學排查以及實驗室檢測進行排查。

疏通信息渠道,有效利用入境信息大數據,海關、公安、民航等多部門密切協作,及時收集、研判入境人員身份信息、健康狀況等,以便後續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是從源頭上減少風險點的關鍵。

截至3月23日,國家移民管理局累計向口岸檢疫部門和各省(區、市)推送重點疫情國家出入境人員信息近20萬條;基於此,海關和衛健部門排查出輸入性病例100餘例,佔境外輸入病例總數的三分之一。

目前,很多地區正在嚴格執行排查。通過對所有入境人員進行健康申明卡核查、體溫監測篩查、流行病學排查等必須步驟,不放過任何潛在傳播風險。例如在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旅客入境首先要向海關申報健康申明卡,海關工作人員依法依規對所有入境人員實施衛生檢疫。其中,對判定的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有症狀人員、密切接觸者四類人員一律按照有關規定落實轉運、隔離、留觀等防控措施。

“各地交通運輸部門在當地聯防聯控機制的統一領導下,會同外交、公安、海關、移民、民航等相關部門,建立了信息共享和協同聯動機制,及時掌握從疫情嚴重國家入境人員的身份信息、健康狀況、經停地、目的地等信息和運輸服務的需求,提前組織制定專門的運輸方案。”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副局長楊新宅在3月16日新聞發佈會上說,

應當注意到,面對每日大量入境人員數量與繁複龐雜的信息,機場檢疫工作人員人手有限,該環節可能會出現疏漏之處。

“信息不暢通是這一環節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些地方因為人手不足等原因難以處理甄別數量龐大的旅客信息,進而造成排查疏漏。”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全球衛生系主任鄭志傑教授指出。他建議,有關部門應建立起來華人員健康信息網絡自報系統,採集來華人員的基本信息、潛在暴露史、來華目的和行程計劃、基本健康狀況等健康申報信息。

“這樣一來,來華人員到達海關前,系統後臺通過大數據算法分析健康申報數據,可提前對入境人員進行風險識別和分類,並將系統判斷結果與護照號碼綁定,輔助海關在旅客入關時進行分流處置。”鄭志傑表示。

同時,也應配有相應管理措施,“在系統中強調瞞報信息的相關法律後果及來華後的相關要求,並要求來華人員須在航班起飛時間前12小時內填寫完成,未按要求完整填寫者無法辦理值機手續。”鄭志傑指出。

環節二:紮緊轉運閉環,確保返鄉路上的安全

紮緊航空運輸、口岸檢疫、目的地送達的轉運閉環,切斷可能存在的傳播鏈。

“三查三排一轉運”中的“轉運”,即指對“三排”當中判定的“四類人員”,一律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要求落實轉運、隔離、留觀等防控措施。

如何確保返回家鄉路上的安全?楊新宅在3月16日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採取“點對點、一站式”的運輸方式,將入境人員從入境口岸直接運送到目的地城市,做到運輸環節的閉環管理,切實避免與社會人員接觸帶來的疫情傳播風險。

目前,浙江省主張牢牢守住“六道關”,通過加強與省內外航空、港口、陸路各入境口岸的協調銜接,第一時間掌握入境返浙人員信息,建立從入境口岸到返鄉通道到“家門”的閉環管控機制,確保潛在的風險源全鏈條可控受控。

呼和浩特海關針對有發熱症狀等人員航班、無異常航班和旅檢現場檢疫,制定了3大項12條差異化處置措施,實行分類標註、分批下機、專人移交、專車移送,切實把各項工作抓實、抓細、抓落地。

在轉運過程中,針對無症狀感染者的防控措施是值得重視的問題。“無症狀感染者在入境檢測過程中難以被排查出來,進而增加轉運環節疫情控制的風險。即使一些地區能夠對每位入境者進行核酸檢測,也不排除過幾日出現復陽的可能性,因此這一問題值得我們注意。”鄭志傑表示。

“無症狀感染者給疫情防控帶來了挑戰,病毒在體內存留超3周,有傳染的可能性。”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們如果沒有被及時發現和隔離,就存在社區傳播的隱患。”

加強口岸協調銜接,切實做到不脫節、不遺漏、全覆蓋,不讓病毒在轉運轉送過程中滲透進來、洩露出去。通過建立從入境口岸到返鄉通道的閉環管控機制,確保潛在的風險源鏈條可控受控。

環節三:做好兜底防控,確保切斷社區傳播鏈

加大群防群控力度,做好相關人員回到社區後各環節監測管理,是實現疫情防控治理閉環的最後一環。

山東省26.9萬名專兼職網格員當好防疫排查員,利用防控網格開展入境人員的摸排,精準掌握入境人員動態信息,做好服務工作,確保境外入魯人員管理精確到人,不漏一人。

上海啟動入境人員落地後無縫銜接的“三大閉環”管理,其中屬地社區是最後一道關。旅客前往居住地所在區的信息登記臺進行信息錄入,簽訂《居家隔離承諾書》,“集中接送”到各區的臨時集中留驗點,遵循一戶一人或一家進行隔離。不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一律實行集中隔離。

“工作人員整理彙總每個隔離人員的信息,相當於是流行病學的數據,如果有些人隔離結束後出現其他狀況,我們可以就此進行判斷,這對無症狀感染者的鑑別特別重要。”上海市浦東新區第五醫學觀察點領隊侯坤說。

3月24日,北京市疾控中心通報北京市首例境外輸入關聯病例。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患者鄰居由英國抵京,居家觀察期間走樓梯到小區和超市購物活動,後被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患者可能因同樣接觸樓梯環境而致病。

由此可見,社區防控這一環十分重要,不容忽視。“居家隔離除強調自覺性意外,希望社區能夠真正落實管理措施,關心居家隔離者面臨的生活困難,能夠做到時常溝通,掌握情況。”鄭志傑表示。

一旦社區發現有新冠肺炎患者,應當第一時間上報,“不要為了保‘0’而隱瞞上報,捂著、掖著、藏著都會讓已經基本控制住的疫情再次變成‘燎原大火’。”鄭志傑指出。

做好社區兜底防控,離不開與地區公安、衛健部門的協同工作。同時,一些大數據技術也可成為防控摸排的重要手段。一些地區推行“疫情防控行程卡”小程序,幫助社區管理人員掌握進出人員14天內到訪的國家和國內城市等信息。

總體而言,織密境外疫情輸入“防控網”主要體現在三個環節:一是在信息共享的基礎上摸清境外疫情可能輸入的數量;二是在轉運環節做好排查檢測,在路途中做好隔離;三是社會層面做好兜底防控,確保切斷社區傳播鏈。通過加強信息共享和部門聯動,共同構建入境人員全方位、全過程、全鏈條防控體系,串聯航空運輸、口岸檢疫、目的地送達、社區防控等多環節互動形成“大閉環”,是標本兼治的長效機制。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但外防疫情輸入壓力依然巨大。“疫情防控上半場雖然打得艱苦,但是取得顯著成效,中國的抗疫成果也讓全球看到曙光。”鄭志傑表示,“下一步,要精準應對,及時隔離,嚴防二次暴發。” (宋子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