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奇女子——文俶,她的畫永遠都透著一股子閨閣的可愛(三)

眾所周知,自唐代水墨畫開始出現以來,經過宋元文人畫的推波助瀾,水墨畫已經成為中國畫的主流,而對色彩的研究幾乎相對停滯。面對當時普追重視水墨而輕視色彩表現傾向,就文微明本人而言、其實並不排斥色彩,甚至於可以說表現出了十分濃厚的興趣。他說:“餘聞上古之畫,全尚設色,墨法次之,故多用青綠;中古始變淺絳,水墨雜出,故上古之畫盡於神,中古之畫入於逸,均之各有至理,未可以優劣論也。””這種觀點使他能更多、也更公允地來面對色彩問題,在其繪畫實踐中也是有所表現的。明代小青綠山水樣式的成熟,就得益於文徴明的探索,而這一樣式的成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色墨相礙的技術難題。當然,在大的時代背景下,這種探索,對於色彩的表現來說是相對有限的,可以說是以犧牲色彩,尤其是礦物色某些屬性為代價,來換取在文人畫體系內色彩使用的可能性的。但無論如何,色彩肯定是文徴明在繪畫中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


晚明奇女子——文俶,她的畫永遠都透著一股子閨閣的可愛(三)

文俶《荔枝花鳥圖》

相對而言,儘管文徵明在花鳥畫方面所花的精力,遠遠不及山水畫,但在色彩這一問題的研究上,卻也頗有獨到之處。畢竟在花鳥畫中,文人畫在水墨程式的建構方面,相對於山水畫而言還比較薄弱,色彩的探索,所存在的障礙也相對較少。


晚明奇女子——文俶,她的畫永遠都透著一股子閨閣的可愛(三)

文俶《花蝶冊》之一

《芙蓉圖》軸是文徵明一張重要的花鳥畫作品。此畫繪芙蓉一枝,與當時文人普遍以水墨勾染的技術不同,採用了純粹的賦色方法來完成。更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早期院體花鳥亦重設色,但普遍採用的都是墨骨勾勒輪廓後,再用色彩層層染色的方法,分染、暈染、罩染的製作程序十分嚴格。而文徵明此畫顯然擺脫了院體繪畫設色的藩籬,他吸收了文人寫意的筆法,既不用墨色來勾勒輪廓,也不用色彩來層層渲染,而以色彩直接寫出,色彩在色相與明度上的變化,都在以色書寫的過程中完成。這種技法的運用,在畫史上被稱為“沒骨法”,而“沒骨法”往往被視為在文徴明二百年之後,由另一位天才畫家惲南田發揚光大。張庚《國朝畫徵錄》稱惲南田:“舍山水而學花卉,酌今古,以北宋徐崇嗣為歸,一洗時習,獨開生面,為寫生正派,由是海內學者宗之。”徐崇嗣是北宋畫家,據沈括《夢溪筆談》的記載,徐熙畫風野逸,且多用水墨,故遭到當時畫院風格的主要代表者黃筌及其弟子的反對,徐崇嗣乃改變自己的畫風,“效諸黃之格,更不用墨筆,直以彩色圖之,謂之沒骨”後得以進入畫院。這段文字雖因諸多疑點遭學者質疑,但對沒骨花卉的定義本身卻是非常準確的。


晚明奇女子——文俶,她的畫永遠都透著一股子閨閣的可愛(三)

文俶《花蝶冊》之二

與文氏這一作品相對照,可以說無論徐崇嗣的繪畫風格,是否真的是惲南田“沒骨”風格的源頭,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文徴明以及文氏家族的畫家們,在惲南田出現之前的兩個世紀裡,已經開始探索“沒骨”花鳥畫技法了。儘管今天尚缺乏有效的文字記載,來證明文氏“沒骨”花鳥畫風對惲南田風格形成的影響,但從常理來看,文徴明在明清畫壇的崇高聲譽與巨大影響,較之徐崇嗣雪泥鴻爪般的畫跡,以及隻字片語的記載,對於惲南田的啟發恐怕來得更加直接。


晚明奇女子——文俶,她的畫永遠都透著一股子閨閣的可愛(三)

文俶《花蝶冊》之三

事實上,人們往往因為文徴明在山水畫方面的巨大成就,而無視其在花鳥畫風格發展環節上的關鍵作用,而文俶則用自己的實踐,證明了文氏一脈在“沒骨”花卉上的實踐,絕對不是偶一涉足而已。


晚明奇女子——文俶,她的畫永遠都透著一股子閨閣的可愛(三)

文俶《花蝶冊》之四

如果說文徵明自身因為精力主要集中在山水方面,而在沒骨花卉上的實踐,尚不充分的話,那麼文俶作為一個女性畫家的種種主客觀的限制,反倒使其能夠充分地實踐文徵明在花鳥畫上的天才構想。作為女性,文俶的繪畫,雖然也極力地體現與反映男性士大夫的審美原則,但這些原則對她來說,畢竟要鬆動得多。因而在對待色彩的問題上,較之文徴明更能突破水墨審美的固限,將女性對色彩的天然敏感,乃至於在後天女紅手工中培養的興趣融入到繪畫中。我們看到,在文俶的傳世作品中,絕大多數都運用了“沒骨”的技法,而且這種技法的運用已經十分的成熟。


晚明奇女子——文俶,她的畫永遠都透著一股子閨閣的可愛(三)

文俶《花蝶冊》之五

現存故宮博物院的《花卉圖》冊,共八開,款題“辛未十又二月天水趙氏文俶畫”。每開分別鈴“文俶”、“端容”、“文俶之印”、“文端容氏”、“趙文俶印”等印。辛未為明崇禎四年(1631),時文俶三十七歲。此作風格細膩典雅,是文俶繪畫風格完全成型的作品。作品中四開以湖石與花卉搭配構成,另四開則僅畫花卉。全冊除湖石以水墨寫就之外,花卉兼工帶寫,“沒骨”技法的使用自然純熟,無半點牽強做作之態。


晚明奇女子——文俶,她的畫永遠都透著一股子閨閣的可愛(三)

文俶《花蝶冊》之六

作為女性畫家,其繪畫往往被男性社會所忽視,其作品風格也往往被認為是屬於女性的繪畫,史稱:“貴姫季女,爭來師事,相傳筆法。”可見由於性別的問題,文俶的影響被侷限在女性範圍之內。從繪畫史的角度而言,將“沒骨”風格技法的發展僅僅歸功於北宋徐崇嗣與清初惲南田,而忽略明代中葉以文氏家族,尤其是文徴明、文俶在沒骨花鳥畫技法上探索的重要史學意義,不能不說存在著男權社會文化觀念所造成的認識障礙。


晚明奇女子——文俶,她的畫永遠都透著一股子閨閣的可愛(三)

文俶《花蝶冊》之七

其次,文俶與男性家族成員在繪畫實踐上的差別,還體現在其繪畫涉獵題材有所不同。女性作為兩性關係中,被動與服從的一方,柔弱與期盼,往往成為女性審美的特徵,從這一角度來講,女性畫家在其作品中,對花卉的描繪,往往是自身性別意識的反映。與家族中其他男性畫家將精力主要集中在山水方面不同,文俶雖然也偶有山水作品併兼繪仕女人物,“但主要精力則集中在花鳥畫的創作上。她曾用四年時間悉心描摹內府收藏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的草藥插圖千餘幅,並對照她婚後所居寒山中的自然花草寫生,繪有《寒山金石草木昆蟲狀》上千幅。這種熱衷於花鳥畫,託物言志、比喻起興的審美功能是不可忽視的。


晚明奇女子——文俶,她的畫永遠都透著一股子閨閣的可愛(三)

文俶《花蝶冊》之八

從繪畫風格的角度來說,更重要的是,儘管文俶的作品中胎息了自己家族繪畫風格中典雅含蓄的美學品質,但傳統女性柔美的審美傾向,在其作品中仍然有所體現。其繪畫中的陰柔之美與文氏家族其他男性成員作品中的陽剛之氣的不同美學特徵,依然清晰地折射出傳統社會中性別意識的差異。《無聲詩史》說文俶的作品“深得迎風浥露之態,溪花汀草,不可名狀者,皆能綴其生趣”。所謂“迎風浥露之態”,一方面固然是花草在繪畫中客觀的體現,另方面則反映出社會對女性的角色期待,而對於文俶來說,這兩者反映出來的是相同的人格意識與價值訴求。


晚明奇女子——文俶,她的畫永遠都透著一股子閨閣的可愛(三)

文俶《墨梅圖》

在現實生活中,文俶不但與趙靈均志同道合,夫唱婦隨,"而且明禮規矩,是個好兒媳,得到公婆的讚許,同時還是一個善於操持的主婦。文俶以自己明慧聰穎的天賦,在各種角色的轉換中,應付裕如,如魚得水。


晚明奇女子——文俶,她的畫永遠都透著一股子閨閣的可愛(三)

文俶《梅花圖》

高雅而純潔,賢淑而明慧,亳無疑問,文俶幾乎具有了一個封建社會女子所能夠擁有的一切美好品質,然而富於戲劇性的情況,終於還是出現在了她的身上。文俶在人格上的圓滿與自足,建立在封建社會女性角色自我認同的基礎之上,其關鍵在於倫理道德與人生實踐的相互統一與協調。可以說,在大多數情況下,文俶作為一個女性很好地符合了男性社會,尤其是她身邊男性對她的角色期待。但值得注意的是,封建社會的倫理道德,對於女性而言,本身就是缺乏公平基礎的,也正是這一點,決定了文俶人生的不幸與缺憾。文俶只有一個女兒,並沒有能為天水趙氏生下男嗣。古代封建社會強調“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一個女性如果沒有能為夫家延續“香火”,幾乎是不可原諒的錯誤與人生汙點。


晚明奇女子——文俶,她的畫永遠都透著一股子閨閣的可愛(三)

文俶《花石蝴蝶圖》

這種壓力,對於任何一個身處其中的女性來說,都是具體而實在的,就是在趙靈均這樣觀念相對開明,夫妻感情比較和諧的家庭裡,也不可能完全避免,甚至於即便是家族對此採取寬厚原宥的態度,對女性不進行外在的道德評判,但潛在的倫理意識,依然會轉化為女性自身的心理負罪。我們看到,在文俶的花草世界裡,有大量的作品是與母性、生子有關的題材,如萱草、器粟等,從中可見,文俶作為一名封建社會中的女性,希望為夫家生養男丁的迫切心態,這充分地說明了這種心理壓力是客觀存在的。


晚明奇女子——文俶,她的畫永遠都透著一股子閨閣的可愛(三)

局部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文俶的繪畫不僅僅是一種藝術活動,同時還具有某種虔誠的宗教心態。正是這種心態的存在,使文俶的繪畫一方面體現出單純,乃至聖潔的藝術氣息,而另一方面又顯得侷限而執拗。


晚明奇女子——文俶,她的畫永遠都透著一股子閨閣的可愛(三)

文俶《寫生花蝶圖》局部

然而,無論文俶多麼執拗與虔誠地祈願於繪畫,也無論女兒趙昭的才華多麼出眾,無子的結局最終使原本美滿的人生蒙上了悲劇的色彩。錢謙益在《靈均先生墓誌銘》中寫道:“如靈均夫婦者,其オ可以耦,其窮亦可以老,而天不與之壽,且斬其後,何耶?生同志,死同穴,視明誠所得,不已多耶?先趙氏之金石,今獨其目在耳。小宛之堂,芸籤縹帶,亦如所謂連艫累觸,散為雲煙者,有無聚散,不可重為嘆息耶!凡夫之有靈均,許叔重之有昭也;靈均之有昭,蔡中郎之有琰也。有女而能傳其父,其遂可謂之無子耶?嗚呼!其可悲也已。”雖然錢謙益對“女兒能傳其父”,“是否可謂無後”表示了形式上的置疑,但對趙氏無子絕後的家族悲劇,卻深表惋惜與同情。


晚明奇女子——文俶,她的畫永遠都透著一股子閨閣的可愛(三)

文俶《寫生花蝶圖》局部

文俶年四十一卒,儘管我們無從得知其早逝的原因,優雅似乎總與脆弱相關聯,以至於當我們回味文俶人生與藝術的幸運與不幸時,總會有某種宿命的悲嘆。事實上,個人的命運,總是與社會相聯繫,一切偶然的現象,都有某種必然的邏輯,而一切必然的邏輯,似乎又都只以偶然的方式呈現。從這一角度來說,其幸與不幸,本身就是難於分割的同一的整體。文俶對於自己的繪畫自視甚高,史稱其畫扇面“必圖兩面,恐為人浪書,故不憚皴染”“但很顯然,這種骨子裡的矜持,既是其個性的自然流露,也是傳統女性貞操觀念的曲折反映。出生成長在一個富足而有文化教養的家庭,嫁給一個志同道合的丈夫,這樣美滿的人生經驗,通常能夠培養出常人難及的優越與雅緻,任何孟浪與唐突,都會破壞這種優越與雅緻,都被視為對女性“貞潔”的一種玷汙。


晚明奇女子——文俶,她的畫永遠都透著一股子閨閣的可愛(三)

文俶《寫生花蝶圖》局部

這樣的繪畫、這樣的人生,對於封建社會的女性,尤其是處於社會上層的女性來說,毫無疑問,是具有吸引力的。錢謙益雲:“貴姬季女,爭來師事,相傳筆法。””眾多上層女性將文俶的繪畫視為模仿的楷模。其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將其視為生活的榜樣。

晚明奇女子——文俶,她的畫永遠都透著一股子閨閣的可愛(三)

文俶《寒山金石昆蟲草木狀》之一


晚明奇女子——文俶,她的畫永遠都透著一股子閨閣的可愛(三)

文俶《寒山金石昆蟲草木狀》之二


晚明奇女子——文俶,她的畫永遠都透著一股子閨閣的可愛(三)

文俶《寒山金石昆蟲草木狀》之三


晚明奇女子——文俶,她的畫永遠都透著一股子閨閣的可愛(三)

文俶《寒山金石昆蟲草木狀》之四


晚明奇女子——文俶,她的畫永遠都透著一股子閨閣的可愛(三)

文俶《寒山金石昆蟲草木狀》之五


晚明奇女子——文俶,她的畫永遠都透著一股子閨閣的可愛(三)

文俶《寒山金石昆蟲草木狀》之六


晚明奇女子——文俶,她的畫永遠都透著一股子閨閣的可愛(三)

文俶《寒山金石昆蟲草木狀》之七


晚明奇女子——文俶,她的畫永遠都透著一股子閨閣的可愛(三)

文俶《寒山金石昆蟲草木狀》之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