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的策略

關於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的策略

關於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的策略

師生關係是以"教"與"學"為中介而形成的一種特殊的社會關係,校園裡的各種群體關係中,師生關係是最主要、最根本的關係.和諧的師生關係,是指教師與學生在整個教育活動中雙方民主平等交往、和睦相處、互相關心、尊重、理解、信任、教學相長而呈現出來的一種狀態。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和親密,真摯的師生感情,才能為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創造良好條件,才能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係能使學生擁有良好的情緒去面對學習.學生會因為喜歡一位教師而喜歡一門功課,同樣,也可能因討厭一位教師而討厭學習.一個被學生喜歡的教師,其教育效果總是超出一般教師.和諧的師生關係是滿足教學需要、協同教學活動、實現教學目標的基礎和保證,是和諧社會的縮影。

  和諧的師生關係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良好起點。在師生關係形式及內涵方面,首先要規範教師的職業責任,樹立教師的良好形象,教師要為人師表,鑽研業務,認真備課,科學講授,重視自我修養和自我約束、自我提高,克服教師絕對主體講授的傳統課堂模式,避免滿堂灌的傳統教學形式,樹立師生民主平等交流、相互促進、教書育人的新的教育模式與教育理念,樹立個性化教育思想,管教管導,既要傳授知識,開發智力,又要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要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或建議,對學生不成熟的發言重在循循善誘,疏而不堵。學生要遵守學習紀律,尊重老師,認真學習,.認真克服自由放任型,學生在課堂上的言行應有範圍要求,不能隨心所欲,離題過遠。師生雙方遇事要多進行換位思考、設身處地想問題,多與人為善,體諒寬容,言行留有餘地,不走極端,特別是要講究語言文明,讓別人能夠接受。不能言辭激烈、偏激、出口傷人,以免節外生枝、激化矛盾。要能夠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應是處理師生關係的道德底線。

1、 教師要示範學生

一個具有良好形象的人,不管在何地,總能獲得別人的好感,別人總喜歡接近他,願意同他交往。"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這是我們在上師範時就巳經熟記於心的校訓.教師做"人的模範"應當在方方面面,處處事事做出表率,幹出樣子.教師只有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才能確立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才能有力地說服,教育學生,感染學生.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應該首先做到.無數經驗證明,身教重於言教,無聲勝於有聲,"不能正其身,何以正人間 "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對學生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同樣,有著良好形象的教師,更容易把學生吸引到自己身邊來。也只有當學生對老師有了好感,才願意親近老師,融洽的師生關係才可能建立起來。教師要想樹立好自己的形象,首先要在學生面前,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力求談吐文雅,幽默風趣,舉止莊重、大方、得體。

展示教學的魅力,提高教學活動的吸引力,才是優化師生情感的重要策略。教師應注意用生動活潑、知識淵博、充滿情趣的課堂教學來吸引學生。在課堂上,閱讀一篇課文時,巧妙地聯繫現實生活,讓學生結合真切的生活經歷理解文章主題;涉及一個成語,順帶牽出有關的歷史故事,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又激起學生學習上的興趣。輕鬆活潑、情趣盎然的教學使學生陶醉其中,師生關係趨向和諧。

二、教師要關愛和寬容學生

人都喜歡受人重視,被人需要,學生也一樣,喜歡被人誇讚,喜歡在集體中顯示自己的長處.而學生一旦在集體中表現自己並獲得成功,得到老師,同學的稱讚,承認,就很容易化作求知,上進的動力.我任教的班上有一位同學,成績不好,上課又不遵守紀律,不是講小話就是搞小動作,在班裡很不受歡迎. 教師要善於啟迪矇昧的心靈,善於發現和培養學生的特長,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表現自己,在集體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座標.學生通過表現自己,得到了集體的承認,獲得了自信.老師也因此得到了學生的信任,尊重,這樣,老師和學生之間自然形成了一種親密融洽的關係.

愛是建立和諧師生關係的橋樑,只有師生關係處在關愛,平等的和諧氛圍之中,學生才能直言面對教師,大膽地投入到學習之中 ,去體驗、去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中形成和諧的師生關係,就必須採用多種方法進行交流,比如在教學中善於運用表揚和批評的手段,經常和學生談心,體貼和關愛學生。同時,要充分發揮教學中直觀情感的優勢,比如合理運用形體語言,形體語言在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中有著"潤物無聲"的效果,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眼神的運用可以使師生在無聲的交流中達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境界,它是建立和維持和諧的師生關係的橋樑和紐帶。而手勢既可以傳遞思想,又可以表達感情,可以增加教師有聲語言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面部表情表達著教師的情感和意圖,教師只有情緒飽滿,和藹可親,才會給學生一種自然、明朗的感覺,有助於形成學生積極、愉快的心情,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有利於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形成。

感人心者,莫過於情"。愛,是教育的靈魂,師生情感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只有熱愛學生,才能耐心的去雕塑、去幫助每一個學生。夏丐尊先生說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要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愛護學生、信任學生,把學生放在心中,給予每一個學生無私的愛。比如平常和學生談心,瞭解學生的家庭情況、興趣愛好、心理狀況,對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情況給予關心和幫助;多些微笑,多些表揚,讓學生感到教師的和藹可親、真誠懇切。只有師生關係處在這樣一種關愛、平等的和諧氣氛之中。學生才能直言面對教師,大膽投入到學習之中,去體驗、去完成學習任務。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學生是未成年人,犯錯誤是難免的,有不足是正常的.在學生出現錯誤時,應少加些指責,批評,多一些循循善誘.切忌與學生計較,粗暴地訓斥學生,這樣將導致學生疏遠你,敵視你.寬容不是無能的表現,而是教師人格美的體現.寬容有時比聲色俱厲的"嚴格"更有力量.它作為一種教育態度,既不是消極的放任自流,也不是有意迴避矛盾,它和嚴肅批評一樣,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讓學生冷靜反省,認識缺點,從而改正錯誤.既然批評和寬容的最終目的一樣,而經常批評易挫傷學生的自尊心,用寬容對待學生卻能保護學生的自尊,那麼,我們對學生少進行些批評,多給予寬容不是更容易與學生建立一種融洽的關係嗎

三、教師要尊重學生

尊重學生熱愛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來自老師的溫暖。學生覺得老師愛他,重視他,才敢接近老師,才樂意接近老師,才能真正地愛老師。師生之間的互愛才是最理想的師生關係。新型的師生關係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和諧的。它的核心是師生心理相容,心靈的互相接納,形成師生至愛的、真摯的情感關係,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它的宗旨是本著學生自主性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展。它應該體現在學生與教師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獲得成就感與生命價值的體驗,獲得人際關係的積極實踐,逐步完成自由個性和健康人格的確立;教師通過教育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教學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嚴,體驗和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從"師道尊嚴"的權威中解脫出來,俯下身子,去聆聽學生們的心聲,從教學的指揮者轉變為參與者,從決定學生應該做學什麼,怎樣學的主宰者轉變為與學生合作學習的夥伴。他們雖然是學生,但他們同樣是獨立的,有潛力的,有人格的,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我們要克服過去那種把"教師是對的"的認識方式強加給學生的做法,去研究學生,幫助學生,保持與學生平等的姿態,做學生的合作者。作為教師,有必要消除一切偏愛的因素,並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給不同學生以表現機會,讓學生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教師與學生只是教學活動中地位的不同,並沒有人格上的高低貴賤之分,教師必須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他們的個性差異,教師尊重學生就等於尊重自己,尊重教育。只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師生關係,才能夠在教學中形成和諧、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

總之,我們要處理好師生關係,使師生之間存同去異,教學相長.當然,和諧的師生關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構建的,它是教師艱苦勞動的結果.最重要的是,教師要有愛心,並以此感染學生,因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只有對學生傾注了感情,才能獲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挖掘學生身上的向師性因素可以強化,激勵學生的自尊心,也能融洽師生關係,為師生合作打下基礎.綜上所述,和諧的師生關係是新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化為強大的教育力量,激勵學生的自我完善,為教師運用各種教學的教育手段提供條件!人類面向二十一世紀需要新型的課程教育!教育走向二十一世紀呼喚和諧的師生關係!作為一線教師更應努力去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