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他深邃而缥缈,不属于任何人。

《刀锋》:他深邃而缥缈,不属于任何人。


1

“等我离开图书馆的时候,拉里还在聚精会神地看威廉·詹姆斯的书。我独自在俱乐部吃了午饭,因为图书馆里安静,我又回到那里打发了一两个钟头的时光……我吃惊地发现拉里仍在埋头读书,像是我离开后他压根儿就没挪动过。”

他坐在那里的专注姿势,对我来说是不可磨灭的印象。

毛姆的《刀锋》是我近二十年来最喜欢的小说,拉里一直以来也是我最喜欢的小说男主。

《刀锋》这个书名寓意无穷。扉页上这样注脚:“一把刀的锋刃很不容易越过,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这本书的英文名是The Razor's Edge,剃刀的边缘。越过刀锋,意味着个体的超越自我,到达心灵自由的彼岸,而不是获得什么物质世界中的成就。

主人公拉里就是这个达到心灵自由的人,他的魅力就在这点自由。

《刀锋》:他深邃而缥缈,不属于任何人。


2

整部小说,作者把自己纳入小说体系,既是叙述者,又是上帝视角的旁观者,也是故事的参与者,用十几年的时间跨度,把拉里的故事娓娓道来。

小说写到了好几种人的根本对立。几种人就有几种生活方式和理想追求,几种人就有几种人生意义。无法探讨对错,只能看到人性的复杂和异同。

拉里是一个孤儿,被父亲的一个医生朋友收养,也算顺利长到十六岁。作者给他一个这样孤独的身世,是与他以后的人生追求相照应的。

本来也是个无忧无虑跟其他孩子一样的少年,后来他作为飞行员参加战争,目睹了自己好朋友的死亡,这个好朋友,热情奔放,快乐的要命,然后忽然之间,变成一具尸体,好像从来没有存在过。

这件事对拉里造成了颠覆般的影响,这件事让他重新思考生与死,以及人活在世的意义。

战争结束,他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只知道自己不想做什么,所以屡次拒绝了别人给他安排好的高薪工作,女朋友伊莎贝尔对他表示不理解,他只希望用两年的时间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于是他去了巴黎。

但没有人知道他去巴黎做什么,艾略特舅舅更是无法理解,他说:“如果你不想借着巴黎上位,那来巴黎又有什么目的呢,反正我搞不懂。”

到了巴黎,他住最简陋的旅馆,花最少的钱,阅读大量书籍,去博物馆,画廊,沉醉于一切文学艺术。

然而两年了,他的思绪还是一团糟。

伊莎贝尔来到巴黎,想带他回美国结婚,但是他拒绝了,不是拒绝伊莎贝尔,而是拒绝寻常的生活方式。他让伊莎贝尔跟着她一起去旅行,探索世界,寻找意义。

但伊莎贝尔告诉她,自己喜欢物质,喜欢舞会华服,他那一年3000美元的年金是她不能想象的,于是两人和平分手。

他说:“我无法去做我不喜欢的事情。”

然后他广泛阅读,周游世界,实现了自己目前阶段的理想:游荡。

他一路走一路看,一路看一路想,衣衫褴褛,不修边幅,做过矿工,农场助手,后来到了印度,学习冥想,佛学……灵魂逐渐充实,心灵慢慢有所皈依。

《刀锋》:他深邃而缥缈,不属于任何人。


3

伊莎贝尔虽不像艾略特舅舅那样沉迷于打造上流社会人设的仪式感,但她对自己的物质欲望一直有清醒的认识。她热情奔放有活力,对世界有着喷之欲出的野心。

她嫁给新兴资本家的公子,物质充裕,生了两个女儿,一面享受着富裕的物质生活,一面把曾经的拉里当做精神寄托。

后来丈夫破产,她跟着穷困,但还是对丈夫不离不弃,她知道拉里和丈夫的区别,一个去追求远方的意义不可捉摸,一个是平凡的生活值得依靠。

她一直都很清醒,只是嫉妒心一直很强,阻止另一个女孩嫁给拉里,毁了这个女孩人生翻盘的唯一机会。

这个小说没有大开大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只是作者现身说法,对自己认识的几个人按十几年的时间顺序做了一次清晰的梳理,这样的处理方式让主人公们更真实更生活。

他让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和生命状态,有人沉迷享乐,有人热衷赚钱,有人处处显示身份,有人陷入痛苦和毒品,有人曾经繁华现在潦倒,有人人生开挂从妓女变成艺术家……

芸芸众生,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喜欢,他们满足,谁又能能判断谁对谁错吗?

所以最终我们知道,心灵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足,自己确定的意义才是意义

《刀锋》:他深邃而缥缈,不属于任何人。


4

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去选择成为哲学家,或者酒鬼,也许酒鬼本身就是哲学家。

所以如果物质让你满足,你大可以追求并流连尘世的繁华,财富地位,香车美人……

如果旅行让你充实,你大可以背上行囊,潇洒向天边深海远去。

如果你要追求意义,你大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走上云端,来一次心灵之旅。

只要不伤害,不强求,一个人能够一面潇洒走自己的路,一面能宽和的包容所有不同,同时对世界有思辨的观照、独特的理解,那他就是自由的。

人最大的我执就是总想着改变别人,人最大的懦弱是总会被别人改变。

不执着于改变他人,不轻易被人改变,就是自由的味道。

这样的自由让拉里显得不可捉摸,好像远离尘世之外。他一直在路上,你别想抓住他,用什么都羁绊不了他。

很多年前有一部电视叫《血色浪漫》,主人公钟跃民就是这样的人:独立而自由。

我想拉里的人格魅力并不在他追求到了什么意义,他的魅力就在追求本身,就在追求人生意义时所呈现出来的不羁的生命状态。

这种生命状态,因为太多人想做到却做不到,而显得弥足珍贵。

他深沉而飘渺,梦一般的不属于任何一个人。

《刀锋》:他深邃而缥缈,不属于任何人。


5

多年后,对他的仰慕落地生根,既觉得他高入云端的超脱以及浪荡不羁的落拓让人沉醉,也觉得做一个有烟火气的平凡人一样难能可贵。

就像一首歌里唱的:

也许很远或是昨天

在这里或在对岸

长路辗转离合悲欢

人聚又人散

放过对错才知答案

活着的勇敢

没有神的光环

你我生而平凡

放过对错才知答案,你的答案,就是你的生命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