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苍凉的底色下,藏着一位懦弱自私至极的母亲!

他和曼桢认识,已经是多年前的事情了,算起来倒已经有十四年了——真吓人一跳!马上使他连带地觉得自己老了很多,日子过得真快,尤其是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顾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他和曼桢从认识到分手,不过几年的功夫,这几年里面却经过许多故事,仿佛把生老病死一切的哀乐都经历到了

——《半生缘》



《半生缘》苍凉的底色下,藏着一位懦弱自私至极的母亲!

《半生缘》这部小说,写作背景颇为复杂!它最初的名字,称作《十八春》,是张笔下唯一一部以“新剧式大团圆”结局收场的故事,而在后期,张来到美国后,对这本小说深感不满,开始删减了其中许多政治因素,锻成了如今的《半生缘》。

半生缘——俗世姻缘,半生缘尽!

在十四年前,曼桢曾经问他: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她的,世均斩钉截铁的说,第一次看见你的时候。而同样在十四年后,曼桢和世均再次相逢,曼桢以同样斩钉截铁的语气说:世均,我们都回不去了!

故事至此,令多少人唏嘘,在张爱玲的笔下,将这段俗世婚恋的悲剧,演绎到极致,而真正打动人的,并非张爱玲华丽的笔触和惊人的洞悉力,恰恰是真实,是藏在真实背后无尽的苍凉底色。

张爱玲年少成名,所撰写的故事,无一不是力透着苍凉——《半生缘》这部小说发表后,一位旧上海女性找上门来,张以为是狂热粉丝,遂没有接待,谁知这位女性开头一句话就是:这就是我的故事呀,我就是故事里的曼桢呀!

在读《半生缘》的同时,身为姐姐的曼璐,被多少人唾骂,一步一步将妹妹推进火海,亲手毁了自己妹妹的幸福,然而,当我今日再度《半生缘》时,才发现部底色苍凉的作品背后——藏着曼璐救赎无望的癫狂,更藏着一位懦弱、自私至极的母亲!

《半生缘》中,两个女人悲情的一生:

《半生缘》苍凉的底色下,藏着一位懦弱自私至极的母亲!

曼桢:第一重幻灭

曼桢是一位旧上海最普通的女学生,受过教育,家世清白,最重要的是,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对于那个时代的女性而言,是新时代进步女性!当她遇见世均时,她能很坦然的接受世均热烈的追求,她的美好、干净,几乎是大部分男人心中的理想型,所以,不仅仅吸引了世均,而且吸引了豫瑾和祝鸿才!

曼桢不仅对曼璐毫无轻慢之心,懂得感恩,体贴父母,更重要的是容貌出众,酷似当初的曼璐,在很多人心里,这样的女孩本该有一个好的未来,可偏偏是这个女孩,被母亲“强行”相亲豫瑾,遭到姐姐嫉恨,被流氓祝鸿才侮辱,最后被迫怀孕,不得不嫁给祝鸿才,彻底失去了世均——在曼桢身上,张爱玲完成了第一重华丽的幻灭,即便作为新时代的读书女性,依然无法主宰自己的婚姻和命运。

第一重幻灭,是自由的幻灭

《半生缘》苍凉的底色下,藏着一位懦弱自私至极的母亲!

曼璐:第二重幻灭

曼璐是家庭长女,在父亲去世后,为了养家里一群人,牺牲了前途,辍学成了舞女,牺牲了爱情,和豫瑾提出分手,牺牲了婚姻,迫不得已和一个有妻有子的流氓祝鸿才结婚。偏偏这样一个好女人,被家人唾弃,偏偏这样一段糟心的婚姻,被奶奶炫耀说:孙女吊了一个金龟婿。

在文中,有一节细节描写到:

祝鸿才随手拿了桌子上的照相簿看,是一个圆圆脸的少女,梳着两根短短的辫子,便将照片中的人认成了曼桢,惹得曼璐冷笑道:你一点也不认识,我就不相信,我会变得这样厉害?

当母亲提到:把豫瑾介绍给曼桢,甚至迫不及待地撮合他们俩是,曼璐彻底崩溃了——将妹妹出卖给丈夫,怀孕生子,以挽留祝鸿才离开的步伐。

第二重幻灭,是人性的幻灭。

鲁迅先生曾经说:所谓悲剧,就是将尘世间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而造成这两个女人走向幻灭的真正导火索,在于那个懦弱自私的的母亲身上!

《半生缘》苍凉的底色下,藏着一位懦弱自私至极的母亲!

01从她身上,折射出家庭中所有人,对于曼璐的态度:

曼璐从十七八岁,开始辍学,成了舞女,混于三教九流之间,泡在酒池肉林中。用青春和身体换来的血汗钱,用来养家糊口,顾母对此的态度,却是“晦暗不明的,默许的”,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女儿牺牲了前途,养全家7口人,外加一个保姆。

曼璐的弟弟伟民对她的恶意,是赤裸裸的,直接的,出言辱骂她:陪人跳舞,骂她赚不干净的钱,丢全家的脸,可是他们忘了,自己住的这个房子还是曼璐的老相好送的。

曼璐的奶奶呢?曼璐奶奶逢人就夸,曼璐做得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吊了一位金龟婿。

在他们眼里,自己是清白人家,有头有脸的,而曼璐却是“下贱”的舞女,丢了全家人的脸面。

作为真正的家长,顾母,对这一切扭曲的价值观全盘隐忍,在她默不作声的态度下,全家人对曼璐的态度异日恶劣,包括她自己,对这个女儿,也是隐隐瞧不起的!


《半生缘》苍凉的底色下,藏着一位懦弱自私至极的母亲!

02、愚昧懦弱,反映在她对于曼璐和曼桢婚姻安排:

顾母,是旧时上海具有代表性的女子,对于养家一窍不通,她的愚昧懦弱,更反映在她对两个女儿的安排上。

关于曼璐的婚事,在曼璐年纪越来越大后顾母就劝她,干这一行不长久,赶嫁一个人,在顾母私心里,这个人不光光是接收曼璐,还得接收给自己这一群拖油瓶养老的“义务”,所以,顾母明明知道祝鸿才有老婆,有孩子,养在乡下,却还是热切的说着亲事,说透了,顾母看中的,无非是祝鸿才能要曼璐,有点钱,曼璐也能拿得住他,至于人品什么的,都无关紧要!

关于曼桢的婚事,是一波三折!在世均误会曼桢后,顾母自作主张撮合豫瑾和曼桢,明明知道豫瑾,曾今是曼璐的恋人,却看中豫瑾这点家底,这点人品,想牢牢捏在掌心里。却引发了曼璐的嫉妒,造成曼桢一生的悲剧。

在曼桢遭遇不幸后,顾母以默许的态度,任凭曼璐将曼桢嫁给祝鸿才做小妾,在顾母的心里,女人怀了孕,就已经定局了,为了更好拿捏祝鸿才,顾母再一次牺牲了一个女儿。


《半生缘》苍凉的底色下,藏着一位懦弱自私至极的母亲!

03、责任感淡漠,缺乏担当,将养家交付给“女儿,金龟婿”身上:

在顾家出事后,顾母才是真正的一家之主!理当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女子本弱,为母则强,但是对于顾母而言,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出了事只找曼璐拿钱。

另外,顾母也没有尽到一个做母亲的责任,由于疏于对儿子的教导,导致儿子对曼璐出言不逊,瞧不起这个姐姐。

同时,管家能力低下,在家境落魄得情况下,还要养一个保姆来照顾全家人。

一手抓着曼璐和祝鸿才,利用“母亲”的身份,盘剥着他们,一边计算着曼桢的婚事,计算着豫瑾的家底,甚至不惜默许了曼桢和祝鸿才这段扭曲的婚姻。

《半生缘》苍凉的底色下,藏着一位懦弱自私至极的母亲!

04、精明的利己主义,一点点盘剥女儿剩余的价值:

顾母怎样看待曼璐和豫瑾的呢?她并非不知道曼璐和豫瑾之间的关系,恰好,她完全知道,不仅如此,顾母私心里认为:曼璐对不住豫瑾,一个女儿辜负了豫瑾,于是拿另一个女儿曼桢来偿还,事实上呢?在曼璐最初和豫瑾谈恋爱的时候,是隐隐瞧不起豫瑾的,觉得他没什么出息,但是到现在,却觉得豫瑾人品好,能拿得出手!

甚至,当着曼璐说:要撮合豫瑾和曼桢俩,将豫瑾留在家里住段时间。

将曼璐青梅竹马的恋人,留在这里的家里,甚至看着母亲撮合他和自己的妹妹?顾母,可真是将曼璐利用至极,将剩余的一点点价值都盘剥殆尽呀。

顾母私心里想着,当曼璐这边的祝鸿才靠不住了,可以靠着曼桢的豫瑾来养自己,而豫瑾的恰好很老实,好拿捏。

《半生缘》苍凉的底色下,藏着一位懦弱自私至极的母亲!

在《半生缘》中,字字未曾道一句顾母的不好,可句句都在控诉,一个母亲逐渐泯灭的母性!

在旧上海,在那个年代,女性身上所承担的角色,绝对不仅仅是生儿育女的工具,而是能影响三代以上的重要“家长”。

《半生缘》苍凉的底色下,藏着一位懦弱自私至极的母亲!

但是,在中国绝大多数的时候,对母亲的要求,往往是“慈”大于“智”,导致的悲剧数不胜数,在清王朝,就有一个残酷的真实性案例:

无锡,出现了一位超级大盗,名字叫做陈阿尖,作案累累,最擅长偷盗,终有一日犯罪伏诛,被判处死刑,而临死前,陈阿尖要求再含一含母乳。

陈阿尖的母亲,亲自来给孩子送行,可见对其的溺爱可见有多深厚,含泪答应了他的要求,谁知陈阿尖张口咬断了母亲的乳,血流不止——陈阿尖说,如果小时候我偷第一件东西的时候,你打我骂我,而不是夸奖我的话,我不至于落得如此下次。

可见,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善,何其可怕!

《半生缘》苍凉的底色下,藏着一位懦弱自私至极的母亲!

儿子尚且受影响至斯,更何况是女儿呢?女儿,往往身上带着母亲的骨血,性情,习惯,甚至会遵循母亲的命运过完下半辈子

女儿,甚至比儿子更难以摆脱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影响!

《半生缘》苍凉的底色下,藏着一位懦弱自私至极的母亲!

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纳妾纳色,娶妻娶贤”,在《半生缘》中,顾母上无法承担起养家的责任,下无法教养儿女,懂得感恩,只懂得一味精打细算,盘剥女儿们剩余的价值和利益。如果这样一个母亲,最终没有病死的话,她会成为别人的祖母,外祖母,继续坑害下一代,直到她折腾不动了为止。

在《半生缘》故事中,开头写道:母亲叹了口气,道:她现在轧的这一帮人越来越不像样了,简直下流,大概现在的人也是越来越坏了。

她母亲只觉得曼璐这些客人的人品每况愈下,却没想到曼璐本身每况愈下的缘故。

有这样一个母亲,曼桢和曼璐何其悲哀!

《半生缘》苍凉的底色下,藏着一位懦弱自私至极的母亲!

成年后再读《半生缘》,才懂得,这绝对不仅仅是一部婚恋剧,也不仅仅是一部家庭伦理剧,在这部剧的背后,是一种无形的、令人喘不上气的苍凉,是逐渐流失的母性,对于你而言,在这部剧中,你看到的是什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