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点,请慎言“歧视”

轻点,请慎言“歧视”


这是一张拍自3月19日的照片。

空旷的站台上,几个整齐站列的汉子,冲着正在远驰的列车挥手告别。

洁净到一尘不染的站台地面,仍然保留着曾经的喧嚣中、突然停摆两个月、被无数次无死角消杀的冷清和萧条;透过几位领导脸上的口罩,以及口罩后他们隐约可见的表情,可以感受到画面背后、这两个多月来,浸透在一方土地一个省份的沉重和伤悲。

这是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在为近600名湖北荆州籍赴粤务工人员送行。经过与广东省精心对接,湖北省首次小心开闸。

应勇的现场讲话,突出了三个要点:一是感谢接受省份的守望相助和同舟共济;二是语重心长地嘱咐正远赴他乡谋生活的务工者,一定要自觉遵守当地的疫情防控管理要求;最后,应勇代表他治下的百姓,向全社会发出呼吁——

请善待湖北人民,善待湖北的农产品!


01


“善待”两字,含悲带泪。

这张照片以及应勇的讲话,让人百感交集莫名心酸:刚刚从苦难中煎熬过来湖北民众,开始尝试把伤悲深埋心底,去打捞新的生活的希望,我们怎么能不为之心生欢喜!

中国经济最富裕、应对能力最强的长珠省份,向湖北发出了最大的善意:中山市委书记赖泽华亲自到站迎接;深圳送上“暖心复工防疫礼包”,广州黄埔对重点疫区员工,给予心意补贴;上海松江有关人员连夜守候准备;湖北当阳点对点返岗员工,得到上海市有关部门的全程护送和防疫监测……

轻点,请慎言“歧视”

总体而言,中国是一个善良的民族,人与人之间只要能力所及,是非常愿意帮助并接纳对方的。


但是不同省份和城市的情况不一样,处置能力和承担后果的水平也各不相同,因此很多的地区仍然拒绝湖北人入境;具体到更下一层的执行单位和人,对事件的处置方式也难免不同。

比如近日大冶、天门、仙桃、孝感的对点对包车,行驶十几个小时后,在高速口被拦截劝返;在某些城市,一些小区拒绝鄂牌车辆驶入;广东有房东,拒绝让湖北籍租户入住;甚至有个别人,对湖北人恶语相向人身攻击……

基于此,网络出现“湖北人受歧视”的说法,微博上甚至开出“湖北人被歧视”专题;而“歧视”说法,从疫情开始就一直存在,稍有风吹草动,就一波波卷土重来。

当然,个别的极端言行必须反对,严重的甚至可以追究法律责任,但是我不赞同轻易使用“歧视”这么重的语汇。


02


讲个小故事。

一个在深圳打工的女孩,听说她的湖北籍同寝室友将回来上班,连着失眠了几个晚上,因为不愿伤害室友的感情,室友进驻的前一天,自己另找地方搬走了。

女孩跟她的家人说,我知道她有健康码,也是政府认可了的,可是我就是害怕。

女孩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一是无症状感染者和复阳患者仍时有出现,二则隐瞒接触史或连自己都不记得接触过谁的人,让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降低。既然无法辨别谁真正健康,那么采取回避甚至拒绝的方式,也就情有可原。

女孩宁愿让出自己的利益,成全室友的回归,那么这算是歧视呢,还是自我牺牲?


有的人心理强大些,身体素质好些,对疫区来的朋友会有更大的宽容度;有更强者,甚至迎头报名做志愿者,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允许更多普通人存在,允许一些人更胆小更谨慎更简单一些,因为感染的后果只有他本人承担,关键时刻谁都帮不了谁。

中国人口基数大,性格和修养也各有好坏,对待他人的态度也会各不相同,或许偶尔会有过激的言论和行为,但我认为这仅仅是出于对病毒的恐惧,也是正常的情感反应,决不能一概而论以“歧视”论之。

就像武汉一些老人单独隔离,子女因为要照顾更小辈的孩子,不敢床前侍奉,你不能因此责怪他不孝道一样。


如果大家硬要说“歧视”,那么再举一个反面的“不歧视”的例子。

疫情初期,北京一位女士明知朋友从武汉来京,仍然连续几日与其打麻将,从而招致感染累及他人。你可以说这位女士自己空虚无聊想找人消遣,但其中我认为肯定也有“不嫌弃”的成份。

亲人、朋友和同事之间,不能轻言“嫌弃”,那么陌生人之间,就不能随意使用“歧视”。

无论亲人还是陌生人,都需要换位思考,需要更多的相互理解。

前几天南方的一位朋友跟我说,有专家预计,未来一两周内,广东和港澳地区可能会迎来新一轮的疫情爆发。大家心里都应该明白,这种预估里面,除了外籍患者倒灌,其中也可能包括从湖北过来的输入病例。


轻点,请慎言“歧视”

国家层面,需要迅速复工发展经济,而长珠角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和百姓,也将因接纳湖北务工者归来,要作更多的准备和防护,这些都是需要成本的。


03


网上有人质疑北京能够接受国外入境人士,为什么却拒绝湖北人入京,其实很道理简单:已经在家里的,什么事都可以内部解决;而在外面的亲人,首要的是先回来。

不管国家还是小家,道理都是一样的。

抛开政治原因不议,北京作为最大的国际航空落地港,也正因为要处置大量的入境人员,所以目前还腾不出更多精力向湖北开放;北京的一线工作人员,医院、警察、社区等单位和工作人员,一波一波的集中防控,他们已经筋疲力尽。

另外,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北京市民把自己关在家里,严防死守了两个多月,至今仍然丝毫不敢懈怠,他们一样憋得难受,也一样希望早点被放出来。

前两天,群里看到有人说,有人开车去天津办事,原计划当天打来回,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结果到天津被隔离14天,回到北京又被隔离14天。

这看起来像一个段子,但段子也是建立在现实上的。京津地区不仅对湖北人有限制,对其他外省入京人员同样严格。


湖北是个英雄的省份,这次疫情更是伤痕累累。

人是很容易接受心理暗示的,尤其是受过大灾大难后,心理就更加脆弱。所以不建议媒体动辄往“歧视”上引导,即便是出于善意,也是谨慎为好。

打个比方,一个女生长相一般,但是如果有人总夸她漂亮,那么慢慢地她可能真会认为自己美丽无敌;同样有人摔了一跤,如果扶他一把夸他一句,拍拍屁股也就过去了,但如果有人说他走路不长眼,他的心里就会留下疙瘩。

所以大家一定要慎言。

湖北人在外省行走困难,这都是暂时的,就像17年前的非典,当年广东人和北京人也四处受阻碰壁,但是随着疫情消散,人与人之间的阻隔嫌隙也自然消融,如今的广东人,走大街上哪个不是雄赳赳气昂昂的。

这次鄂籍务工人员赴粤,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吕业升,还亲自到湖北迎接,并与应勇一起到荆州站台慰问。充分体现了经济大省的老大哥派头。

也希望湖北朋友不要有过多的心理负担,就事论事,解决问题;任何事情换位思考,大家心里就不会那么难受,某种程度上,这也算是一种自我疗愈。

轻点,请慎言“歧视”


04


城市跟城市、人跟人的能力不一样,对待事情的方式也各不相同,理解并接受差异,方是成熟理性的思维。

当然,我们也必须要看到湖北人在疫情中的付出,以及他们所受到的伤害,基于此,强烈建议国家考虑一些病患或中低收入家庭的实际情况,启动救济机制,给这些家庭发放“救济包”“误工包”,解民于困顿之时。

每年我们拿出大量的财物支援第三世界国家,对于外籍留学生,也有年均6-8万/人的补助,现在可不可以缩减对外支援的额度,先救济安抚好自己的子民,只有自己家里人好了,自己的国更强大了,支援救助别人才更硬气。

另外,数据显示中国有5.6亿人无存款,这两个月的封闭,致使很多的低收入人群失去生存能力。就在前几天,四川南充一位33岁的母亲,因为与前夫离异后没有收入,绑着7岁的女儿跳江自杀。

家无隔夜粮,不工作就马上断顿的人家,都应该是被救助的对象。


灾情救助方面,我们不妨参照一下欧美国家的做法:

法国的个体经营户,每户可以领到1500欧元的补偿金。

澳大利亚给每个人发750澳元,中小企业最多发2.5万澳元。

意大利对因为疫情受损超过25%的企业,提供财务援助,包括补贴员工工资、帮助企业融资。

英国拿出了300亿英镑,主要用在员工带病休假、福利救济金等等。

日本给中小企业提供了1亿6000亿日元(人民币1053亿元)的资金周转;还给自由职业者和自营业主,每天发4100日元(人民币275元);如果回家照顾孩子,不能上班,还每天发放8330日元(约560元)。

德国、加拿大、韩国等,都拿出真金白银帮助企业和百姓度过难关;我们最讨厌的美国佬,提出企业延期90天纳税,给予企业免薪资税,同时给每个成年人发放1000美金,给每个儿童500美元救济金……

这些年来,我们似乎已经具备可以跟欧美国家比一比的实力,那么这次,我们的社会主义优越性,是不是能够更多地在灾情救济方面体现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