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普通黨員、村鎮等各級黨組織的控告真的有辦法,請看這篇文章


對普通黨員、村鎮等各級黨組織的控告真的有辦法,請看這篇文章

前幾日本人寫了一篇名為《村支部會書記都管什麼?權力有多大?我來告訴你》的短文,引起了評論區的各種評論,可以說褒貶不一。無論是讚我的,還是懟我的,在這裡不做任何評論。但是,針對部分部分沒看懂的讀者朋友,我特意寫了這篇文章。

在上篇文章的評論區,有的朋友直接說了。法律並沒有規定,村黨支部書記違規違紀,可以向黨委或者監察委舉報呀,你說的沒有法律支持呀!

其實,不僅僅是村黨支部書記違規違紀,有地方管,就是普通黨員和任何一級黨的幹部,但凡違規,違紀都是有地方管的。 因為制度明確,有法可依。


對普通黨員、村鎮等各級黨組織的控告真的有辦法,請看這篇文章

咱們先看看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印發的相關規定:

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控告申訴工作條例》第三條規定,紀律檢查機關受理檢舉、控告、申訴的範圍是:對黨員、黨組織違反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違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利用職權謀取私利和其他敗壞黨風行為的檢舉、控告;黨員、黨組織對所受黨紀處分或紀律檢查機關所作的其他處理不服的申訴;其他涉及黨紀黨風的問題。

以上《條例》中提到的紀律檢查機關,就是咱們常說的紀委,紀檢組,紀檢監察室等。由此也可以看出,無論是普通黨員,還是黨員幹部,一旦涉及違法違紀的,舉報人(控告人)是可以直接向紀委等部門進行舉報的。

同時,紀委咱們都知道,鄉鎮設有紀委,縣區級及以上各級都設有紀委,這樣大家應該知道怎麼舉報了。當然,人家紀委一旦調查清楚,涉及違紀問題的,會依法依規處理。涉及違法犯罪問題的,要移交給監察委,檢察機關的。

文章到這裡,有人又會問,紀委咱們也進不去呀,怎麼舉報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非常清晰了,現在舉報途徑非常多,可以本人面對面舉報,也可以寫信舉報,也可以網上舉報,而且根據相關網站信息顯示,凡是有舉報的就一定有回覆。如果當事人對答覆的結果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紀檢監察機關進行舉報,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逐級舉報,逐級維權。

下面我們看看相關法規的依據:

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控告申訴工作條例》第七條規定,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收到對中央委員會、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成員違犯黨的紀律的行為的檢舉、控告、應進行初步核實,需要立案檢查的,報中央委員會批准。中央以下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收到對上述成員的檢舉、控告,應及時報告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第八條規定,中央以下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收對同級黨的委員會、紀律檢查委員會成員違犯黨的紀律行為的檢舉、控告,應進行實步核實,需要立案檢查的,報同級黨的委員會批准;涉及黨務委員的,經報告同級黨的委員會後報上級紀委檢查委員會批准。

第九條規定,對第七、第八條所列範圍以外的黨員幹部違犯黨的紀律行為的檢舉、控告,按照幹部管理權限,屬於哪一級黨的委員會管理的黨員幹部的問題,就由哪一級紀律檢查委員會調查處理。重要的問題,應向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報告,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認為需要時可以直接調查處理。

第十條規定,對一般黨員的檢舉、控告,由該黨員所在的黨組織調查處理;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認為需要時可以直接調查處理。

第十一條規定,中央以下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收到對同級黨的委員會的檢舉、控告,必須報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處理。

第二十九條規定,向上級紀律檢查機關報告檢舉、控告和申訴案件的處理結果,應當材料齊全。報告檢舉、控告案件處理結果的必備材料是:(一)調查報告和處理結論。(二)檢舉、控告人和被檢舉、控告人對調查處理的意見。在檢舉、控告人或被檢舉、控告人提出不同意見時,應附有承辦單位對其不同意見的說明。(三)被檢舉、控告人有錯誤,組織上已令其檢討或給予組織處理的,應附有本人檢討或處理決定。(四)呈報機關的審查意見。報告申訴案件處理結果的必備材料是:(一)原處理決定、複議結論或複查報告及結論。(二)申訴人對複議、複查結論的意見。在申訴人提出不同意見時,應附有承辦單位對其不同意的說明。(三)呈報機關的審查意見。

第三十條規定,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對下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或有關黨組織上報的調查處理結果審核後,對處理正確的要及時結案;對處理不當的,要及時提出意見或建議。上下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如果在重要問題上有不同意見,由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決定;如果下級紀律檢查委員會的處理確有錯誤又堅持不改的,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有權改變下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對案件所作出的決定。

通過以上《條例》內容,我們就會清晰地看到,無論舉報普通黨員,還黨員幹部,都是可以向紀檢部門進行舉報的,還可以依法逐級提出。


對普通黨員、村鎮等各級黨組織的控告真的有辦法,請看這篇文章

最後,我還是那句話,書寫此文的目的,就是讓大家瞭解法律,知道自己的權利。但是,不鼓勵瞎舉報,亂舉報,切記我國《刑法》中還有誣告陷害罪喲!

小結:任何公民都具有監督權,這是《憲法》和法律賦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