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恐惧》:影片虽然值得一看,但一处败笔却让人遗憾

最近看美国电影《一级恐惧》,不得不说这部上映于1996年的老片子还是很有魅力。全片虽然大部分都是室内场景或者法庭戏,但是看下来没有多少让你打瞌睡的成分。有意思的是,很早就成名的大明星李察基尔在这部影片里失去了主角光环,整场都让一个叫爱德华诺顿的小伙子碾压的喘不过来气。以至于很多人看完影片后感觉真正的主角是爱德华诺顿,而他也凭借此片一举成名,不仅获得了1997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而且成为真正的金球奖最佳男配角得主。

可以看出,导演格里高利·霍布里特讲故事的能力很强,一个简单的主教被杀案,让他讲的有声有色悬念迭起。故事从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主教被杀说起,不知道凶手怀着多大仇恨,把这位主教断指头挖眼睛,很是凶残。警察在现场抓住一名辅祭艾伦,大律师马丁从电视中看到后,感觉这是他成名的机会,决定免费为这个小伙子辩护。但是马丁的前妻,身为检察官的珍妮,作为控方代表决定让艾伦血债血偿。然而,随着法庭上的数度交锋,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很多人看完影片后,对爱德华诺顿扮演的艾伦赞不绝口,却对李察基尔扮演的马丁视而不见。同样受到广泛好评的是影片的反转结尾,让观众看到最后会不由自主赞叹惊掉了下巴。但是,最精彩的地方,我认为却埋藏着最大的败笔,这个放到后面说。当然,这部影片也受到了中国观众的欢迎,豆瓣评分至今还停留在8.5,被很多人归为经典。当然,影片整体精彩,主要体现在叙事手法、角色特点、主题呈现三个方面。

《一级恐惧》:影片虽然值得一看,但一处败笔却让人遗憾

一级恐惧

一、叙事手法:讲述了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

美国导演讲故事能力很强,开场就制造了一场血案,带了悬念。观众看到一个德高望重的主教被人杀死在教堂,作案手法极其残忍,主教的手指被砍下、眼镜被挖出、生殖器也被割掉了,全身多达78处刀伤。看到这样的情景很难不对主教充满同情,对凶手充满仇恨。

可被警察抓到的却是一个看起来懦弱的小伙子艾伦,他是主教收养的孩子,还是这里的辅祭。这样一个说话都不利索的小伙子,身上却沾染着血迹,指纹沾上凶器,脚印留在现场,这些证据统统都对他不利,被认为很可能就是凶手。

《一级恐惧》:影片虽然值得一看,但一处败笔却让人遗憾

主教被杀事件引起芝加哥轰动,这样一个引人注目的案件,通过新闻被大律师马丁看到,他认为这是一个扬名立万的好机会,于是决定免费为这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小伙子做无罪辩护。站在马丁对立面的是他的前妻珍妮,尽管艾伦本人不承认杀害主教,但珍妮坚信他就是杀人凶手,决定把他绳之以法。

马丁亲自到监狱探访艾伦,他看到艾伦说话结结巴巴,眼神充满无辜。再经过访谈,艾伦说现场还有第三人,他当时没有看清楚就晕过去,等他醒来主教已经遇害,当听到警笛声,因为害怕就逃跑,结果就在逃跑途中被警方抓获。马丁根据他的说法和自己的判断,坚信艾伦就是无辜的。

观众在这里看到了马丁的专业,一方面他布置下属查找第三人在场的证据,另一方面他请来精神病医生来为艾伦诊断是否有失忆症存在。然而结果令马丁震惊,在精神病医生用摄像机记录与艾伦谈话的时候断电了出去找电池的当口,马丁进来与艾伦对话,无意间刺中了艾伦的心事,猛然间先前懦弱的艾伦像变了一个人,对着马丁就是一阵拳击掐脖,自称自己是罗伊。据此,精神病医生判断艾伦很有可能患有人格分裂疾病。

《一级恐惧》:影片虽然值得一看,但一处败笔却让人遗憾

很快,马丁与珍妮在法庭上见面了,一阵子唇枪舌剑。第一场马丁失利。第二场,马丁刷了花招,因为法庭不允许在一开始没有申明精神疾病的情况下,讨论精神病话题。这时候,他示意艾伦让他的第二人格罗伊出场。此前,他让人把主教的淫荡录像带交给珍妮。珍妮还真上了当,就拿录像带说事,提出了艾伦杀害主教的动机就是主教逼迫他做害羞的事情。

果真,艾伦被激怒变身第二人格罗伊,在法庭上突然跃出栏杆直接袭击珍妮,当着法官和全体观众的面掐住珍妮的脖子,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坏了珍妮。于是法官宣布艾伦有精神疾病,送入医院观察30天。这个宣判等同于艾伦被无罪释放,马丁的辩护获得了巨大成功。看到这里观众认为正义得到了伸张,也为无辜的艾伦感到高兴。但随着而来的结局,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我们看到导演在叙事手法上巧妙利用了人物反差,善于给观众制造一个预期然后用事实推翻它。一个懦弱的孩子却联系着不忍直视的凶案,一个追逐名利的律师却转身为正义而战。同时,也在故事推进过程中不断制造反转,现场抓住了凶手艾伦,法庭上针尖对麦芒的庭审辩论,随后被判人格分裂,这个小伙子的死活不仅是马丁与珍妮的对战,也一直牵动着观众的神经。

《一级恐惧》:影片虽然值得一看,但一处败笔却让人遗憾

二、角色特点:演活了一个人格分裂患者

我感觉整场戏里最失落的应该是饰演大律师马丁的李察基尔,这个大帅哥当时正如日中天,却不想被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抢了风头。李察基尔1975年首次登上银幕,在影片《美国舞男》中崭露头角,到了1990年主演《风月俏佳人》大获成功,全球共取得4亿5千万的票房收入,一跃成为当红明星。2007年在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获大会颁发终身成就奖,2011第6届罗马国际电影节向理查·基尔颁发“马可·奥勒留职业生涯奖”。

对比李察基尔耀眼的光环,初出茅庐的爱德华诺顿根本毫不畏惧,在这位大明星面前他可以说更加的光芒四射,李察基尔几乎没有招架之力。当时的爱都华诺顿已经28岁,可是他演的18岁艾伦毫不违和,观众看着像,打心眼里觉得他就是。艾伦的眼神露着单纯、怯懦,可怜兮兮很让人同情,在被警察抓着时,就像一个孤立无援的小鸡娃。艾伦变身第二人格罗伊时,就突然爆发,暴躁、敏捷,脏话连篇,像闪电一样的攻击力,让观众对这种突如其来的转变,深感叹为观止,看起来完全就是一个真正的人格分裂症患者。

《一级恐惧》:影片虽然值得一看,但一处败笔却让人遗憾

这里要解释一下人格分裂。按照正常解释,人格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性疾病,并且在我们生活中往往有许多人都患上人格分裂症。在电影中,人格分裂症的表现是双重人格,当艾伦身体的第二人格被激发之后就变成罗伊,那么第二人格罗伊做的事情,第一人格艾伦完全不知情,就像患了失忆症一样。于是罗伊做的坏事,那么就不是艾伦做的坏事,所以艾伦可以不用担责。

爱德华诺顿演的这个人格分裂的艾伦和罗伊可以当教科书一样传神,瞬间的爆发力让一个人分化为两个迥异人格的人。尽管李察基尔饰演的律师马丁演技并不差,但是这么一对比就相对逊色,显然爱德华诺顿更为出彩,那么李察基尔自然就变得弱爆了。

《一级恐惧》:影片虽然值得一看,但一处败笔却让人遗憾

爱德华诺顿是怎么做到的如此快速的变身第二人格?这种功力取决于他的精湛表演,一个是眼神,一个是言语,一个是动作。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叠加到一起,在电影短短的几十秒里能达到判若两人的程度,没有深厚的功底是万万做不到的。因为这是一种系统的转换,很多演员都不具备这种功力。就比如我们拿筷子,你若习惯于用拿笔的方式夹筷子,然后让你改变为用三根手指夹筷子,很多人受到习惯驱使,很难改变过来。而改变一种习惯的技巧是,用理性思维提醒自己,并且把拿筷子这件事分解为好几个细小的动作,然后做大量刻意练习之后,才能达到熟练转换的程度。但是两种人格的转换就难多了,是整个动作、语言、眼神的一气呵成,这是一个系统的改变,难怪观众给出了超高的评价,把爱德华诺顿的演技视为天人,他获奖也是实至名归。

三、主题呈现:剥开了血淋淋的社会真相

看完这部影片,观众最大的魔幻现实问题,就是会问社会还有公平正义吗?说实话,很难有绝对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就仿佛每一个人出生在哪个地方哪个社会哪个家庭都不是自己能决定的。我们就假设,如果出生在人类历史不同的阶段,那么你就只能体会这个阶段特定的公平正义。所以,没有绝对的公平正义,只有相对的公平正义。而且是随着社会变迁而变迁的,这个概念本身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一级恐惧》:影片虽然值得一看,但一处败笔却让人遗憾

但是就是相对的公平正义,在这部影片里也戴着面具。我们一开始同情的主教,他从事着神圣的神职事业,可在背后却干的都是龌龊的勾当。观众从电影中可以发现,主教根本就是两面派,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收养艾伦,不是因为心善,而是为满足自己的窥淫癖。他让艾伦和其他辅祭一起做羞人的事情,还拍成录像欣赏。这还不够,还把教会的慈善基金作为资本投资地产,和前最高检检察官尚纳士一起合伙剥削贫民区。在现实社会中,这样无耻之徒一旦曝光,也不会有好下场,但是法律会制裁他吗?答案出乎你意外,他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因为他一直受着前检察官尚纳士的庇护,即使有人告状,也被压制下来。反而是艾伦变身成邪恶的罗伊,才终结主教的罪恶,以邪恶来战胜邪恶,这个结果不讽刺吗?

随着剧情的深入,可以看到作为社会良心的律师从业者一开始也是被利益驱动,当马丁看到利用主教被杀事件可以为自己增加更高的知名度,才决定免费为艾伦辩护。他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实际上捆绑着利益的考量。但是马丁并不是没有人性只有利益的机器,当他通过自己的考察认定罗伊无罪时,他的心态就转变成要为艾伦争取公平正义的斗士。

所以,电影里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在这之间存在着一个灰色地带,就跟不受法律制裁的主教一样,法律也存在着这样一个灰色地带。这就是电影所剥离出来的社会真相,绝对的公平正义是不存在的。

《一级恐惧》:影片虽然值得一看,但一处败笔却让人遗憾

然而,美国导演惯用这些人性揭露套路,观众多多少少有些不买账。但是影片的结尾确实惊艳一票观众,刷新了观众的人性观。影片最后,庆祝艾伦法庭获胜的马丁正要转身离去时,艾伦说想让他代为向被他掐脖子的珍妮致歉,马丁开始震惊然后缓过神来,认为艾伦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因为艾伦自己暴露了自己并不是失忆症患者,从而也推翻了双重人格之说。

但我认为影片画蛇添足,如果仅仅到艾伦致歉这个地方结尾就一切OK,可是却又给出马丁惊讶的特写和其后走出去的镜头,实在有些多余。更为重大的缺陷是,马丁很可能一开始就知道艾伦是伪装的双重人格。原因是在法庭给艾伦脱罪的那一幕,他给艾伦使眼色,就是暗示他知道艾伦可以演出来另一个人格罗伊,而到影片结尾他又变吃惊了,好像他被欺骗了一样,这就无法解释法庭上那一幕,前后矛盾了。正是这样的结尾,让观众感觉李察基尔饰演的马丁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反而削弱了影片反转设置的力度。所以,这里只需要让观众吃惊就可以,没必要把镜头再延伸下去。

当然,我还是认为整体上瑕不掩瑜,这部影片从叙事手法、角色特点、主题呈现三个方面来讲,都演绎的比较精彩,超过大部分同类型影片,值得一看。

《一级恐惧》:影片虽然值得一看,但一处败笔却让人遗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