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開:我最大的理想是做個閒人

石開:我最大的理想是做個閒人

石開自刻印


閒志遂願者石開


他是中國印壇頂尖人物,又是“流行書風”盛行期領袖。不管是刻印還是寫字,他都劍走偏鋒,孤峭野逸。其書印飽含金石氣,蕭散中不乏剛勁,入古甚深卻又離經叛道。這種敢於獨創的非主流書風正是其出彩之處,竟引得喜者甚喜,恨者更恨,他仍我行我素,自得其樂。

他便是“不賤人也不自賤”的石開先生,當下老一輩書家裡區區比較喜歡的一位,說得再具體一點,大概是喜歡他泛著思考靈光的文章與古樸閒散的篆刻印章。


石開:我最大的理想是做個閒人

石開:應機豹變


“書畫印”中,石開之“印”當為第一,其印既有“應機豹變”式的靜水流深,也有“長髮哥哥”式的幽默狡黠。

石開的書印創作成就得益於其早年深入“泡在傳統”的專注精神,他所指的傳統養料是西方思維方式結合中國的傳統。

他形容自己的藝術之路好比在黑暗中循著燈塔的光線往前走,而燈塔的光源則來源於其早年的廣泛閱讀。

石開說自己不是一個聰明人,好學是因為沒有得緣進體制內院校,所以更有鞭策自己學習的壓力。竊以為,石開的大智若愚是一種自覺的智慧,他的好學上進與蜻蜓點水式地博覽群書彰顯了其異於常人的天賦及悟性。


石開:我最大的理想是做個閒人

石開:長髮哥哥


石開創作善於動腦筋,不做流水線應酬式作品。當然,藝術家也要吃飯,有時也與市場妥協,在買家認可的情況下他做到了儘量發揮自己的潛能。

此外,石開作為一位體制外書家,他在書法市場是從最底層地攤市場拼殺出來的。相較於那些經炒作虛高又狂跌或者靠體制頭銜撈金的書家,他在市場上一直是憑作品說話,儼然泰山北斗,可謂穩步上升堅若磐石。

石開的成功逆襲本身就是一個令人歎為觀止的傳奇,而這個傳奇的不可複製性更是令無數後來者唏噓神往而不能望其項背。


石開:我最大的理想是做個閒人

石開:飛虎加翼


一個藝術家的成就與其開闊的眼界與求新的思維是密不可分的,這一點在石開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驗證。

在石開看來,“好”與“創新”是一個昇華的過程,書畫家創作不見得越老越好。

其實,絕大部分書畫家都是越老越退步的,少部分書畫家停滯不前,唯有鳳毛麟角者做到了人書俱老,瓜熟蒂落。這樣的人最終成為了藝術家。


石開:我最大的理想是做個閒人

石開:聽篁軒 90年代為餘培奇先生治印


一個優秀的藝術家總是不滿足於現狀也不取悅於人,“獨持偏見,一意孤行”是叛逆者石開所遵循的藝術路線。

石開說:我人生最大的理想是做個閒人。

善行者無達跡,這也許就是藝術家所追求的那份業餘的自在真趣了。

忙人之所閒,閒人之所忙,何其美哉!

祝福石開先生閒志遂願。

2020/3/27(全篇印章圖系餘培奇兄蒐集並手機拍攝提供,特此致謝)


石開:我最大的理想是做個閒人

石開:涉事-《涉事》雜誌創刊號扉頁


附:

一個書法家不懂文學,是不可思議的


我三十歲以前做藝術是興趣,三十歲以後做藝術是功利,這也是沒有辦法。


早在二十年前,拙藝有離經叛道的苗頭,但很快就自我感覺歸入“主流”了。我現在的書法和篆刻,在前衛的藝術家眼裡顯然屬於太保守,在傳統派眼中又有點性格,兩邊不討好,但我堅持走中間路線。


藝術家都有偏見,他們說的我不在意,我在意廣大欣賞者的評價和感覺。


有人說,從外表看,我讓人覺得很“遠”,這正如古人評價歐陽詢是“深山至人”,而實際上熟悉我的人感覺我其實是個挺幽默的人,比如聽我談話,看我的印章,印文也很有意思,如“長髮哥哥”“山深野合無人曉”等等。說實話,在我平日表情肅穆之下,其實心情是很放鬆的,心理也是平衡的時候多。


石開:我最大的理想是做個閒人

石開:苦樂書屋 90年代為餘培奇先生治印


書法大概比較深奧,一般人對書法的理解很有限,分辨能力很有限。書法的成熟也不容易,能在歷史上留下痕跡的,三十年最多兩、三人,篆刻也只有一、兩個,畫家可能多幾個。書法的成功往往要求很多附帶的因素,比如書家的社交、活動能力,在其他領域的成就等等。專以寫字聞名的極少,大概鄧石如、何紹基、伊秉綬算是。


寫字的只寫字,畫畫的都只畫畫,我不這樣看。做藝術的不能搞純分工,這不是科技。一個書畫家不懂文學是不可思議的,藝術家要多方面發展。很多事沒有想象的那麼難,比如寫格律詩,找個高明的老師,很容易上手,要做精比較難,但不是難於上青天的。


現在做藝術的要多方面提高自己,和科技可能不一樣,以科技來規範藝術分工是一種推託。


每個時代都有聰明的人,只要用功都應該做得很好。


說到用功,我覺得藝術一定要自己非常著魔才行,要在缺少資料的時候自己走出來。古今中外偉大的藝術家一般都生在荒郊僻壤,大城市裡的人從小各種東西都見得多了,就很難形成強烈的求知慾,好奇心比較缺乏。


我們這個時代出了很多的“藝術家”,現在很容易被同化,往往要解決如何與別人異化的問題。


石開:我最大的理想是做個閒人

石開;半淡半濃山疊重


關於“技”和“道”

體現人類精神的理性方面有哲學,體現精神的遊戲有藝術。藝術作品不是板著面孔說話,藝術應當是輕鬆的,給人以愉悅的。但許多藝術作品也是體現“理”的。我不贊成藝術是一種教化,也不贊成僅是一種趣味的,而應該既有比較深沉思想的一面,又有讓人輕鬆接受的一面。所謂“道”,即是藝術思想的一面,而“技”應該以輕鬆自然為好,“技”是藝術形式,“道”是藝術靈魂,或者說是藝術的“內容”。沒有“內容”的形式是一副面具,沒有“形式”的內容是一堆剝了皮的骨肉。(來自石開與朱天曙對話)


關於教育

書法中,關於學院教育,這個我也說不來,還真說不來。當年顏真卿、齊白石、金冬心都沒上過藝術學院。藝術學院他現在收的學生越來越多,一個班人很多,老師也不用心,就面臨著圈養的嫌疑。

吃統一的飼料,可能有藝術的苗子進去也浪費了。但我們也不能說他是失敗的。畢竟當代搞書畫藝術的沒摸過藝術院校門的大概很少,我是其中之一。


我私下拜門的有三個老師,都不是屬於院校教授這種。我的三個老師,一個是職業畫家陳子奮。他一生都在賣畫,也是自學出身。曾經徐悲鴻到我們老家去辦展覽,看到他的畫很驚訝,說這樣的人世還會埋沒這樣的人才,三番五次的請我老師到藝術院校去,他都沒去。


還有一個佛教徒謝義耕先生。他是學淨土宗的,以書畫見長,也刻圖章。他曾經在人生觀上主導過我。我也曾經想當個居士就是受他的影響,我這個老師除了灌輸佛教的思想之外,他對人生的態度有明晰的思辨能力,所以他是改變我人生觀的一個人。當初我可能更崇拜陳先生,但現在想想他還真是改變我人生的人,這個更關鍵。


石開:我最大的理想是做個閒人

石開題跋書法 如雲


還有一個何敦仁先生,我的三個老師中間,陳先生和何先生比較要好。謝先生因為是佛教徒,他們對他很尊敬但沒有很深的理解。謝先生改變我人生的一些影響是細雨和風的,是沒有強制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何先生是對我文字水平有具體指導的一個人。我今天能在北京城裡混,而且還混的不錯,如果沒有這位先生我可能老早被人擠到圈外去了。為什麼呢,先說說我這位何先生的經歷,他的父親叫何梅叟,民國初年曾在北京教館。他是福州人,滿口的鄉音跟我可能差不多,甚至比我更嚴重。他在北京教館,啟功當時在他門下,王世襄當時也在他門下,這兩位先生都是跟隨他讀過啟蒙的。我雖然無緣見到這位何老先生,但有幸見到何敦仁先生,幫我指點詩歌和文言文。我至今文言文能寫得還算通順,按陳丹青的說法是文字清通,清通我還不敢說,只是稍微能通順,不犯很嚴重的錯誤,就歸功於這位何先生。


石開:我最大的理想是做個閒人

石開 自由自在自矜持


沒有老師的指點,格律詩有時靠自學還真能學會,但文言文、寫跋文這類的東西要是沒有老師指點還真不行,有些地方一指點可能你一輩子都不會犯這個錯誤。沒有受過這種私塾式教育的,在斷句或文字乾淨的表達方面還真做不到,我幸好有一位這樣的老師,所以全了。三個老師,一個在人生觀上對我有影響,雖然消極一點。還有一個,就是在文字這一關上,現在年青人就很缺這塊。


我這三位先生都不是教授,但是在民間被大家認為是通人,我跟這三位通人很小的時候就不斷接觸,所以也覺得自身的文化在不斷提高。首先就瞧不起我父親了。


石開:我最大的理想是做個閒人


我父親也是很有文化的,但我跟這三位更有文化的先生接觸,就認為我父親還不行。後來徐正濂說過,沒有受過所謂高等教育的人,要麼就沉淪了,要麼就不斷的自學。按他這個說法,我還是後者,屬於不斷地自學的人。我這個字典都翻爛了好幾本,來北京買的新的字典也爛掉了,我認為自己還是一個用功的老學生。遇到問題就去學,困而知之,有困難就去把他解決掉。也不是一天總在那背單詞。何先生說,學生懂到哪裡我教到哪裡。這是很高明的,他不教你去背東西。我聽到這裡就想,我什麼時候能把何先生的知識都掏過來。因為首先你要懂得才能在交談中學到新的東西。所以何先生就是這樣不時的給我調理。我現在也是這樣遇到問題就去學習,我懂得怎麼樣去學,所以我這樣做事情就事半功倍。


石開:我最大的理想是做個閒人


石開:我最大的理想是做個閒人

關於文化


我從前幾年以來,由於眼睛的關係,有關於篆刻和書法專業課我基本不接,他們還是要我出去講,我就專門開了一個講座叫“書法家的閱讀”,就是講書法家要怎麼樣閱讀。我也列了一些書名,我記得拿破崙說他讀書只讀《法典》,但後來從一些資料上看他也不是這樣。


當然,我們做藝術的不是學者,沒辦法讀那麼多書,不像曹寶麟,家裡書排到圖書館的架式,這個我們做不到。但要讀我們該閱讀的書,我覺得凡是跟文藝有關的書都可以讀一讀。


比如說言情小說,特別是西方的言情小說是跟藝術有關係的。然後藝術理論像黑格爾的《美學》,他雖然是哲學,但講到美學這一塊也是跟藝術密切相關的。黑格爾的《美學》沒有講到形象思維,講的是詩歌,但詩歌是同樣的道理啊。還有文學類的,像詩詞這些。還有歷史類的,所以閱讀要非常廣泛,讓你這個心啊玲瓏剔透,心要非常活脫,將來在遇到創作困難的時候才能自擇途徑。


石開:我最大的理想是做個閒人

石開篆刻印章


————


石開印賞


石開:我最大的理想是做個閒人

林深兔藏


石開:我最大的理想是做個閒人

虛往實歸


石開:我最大的理想是做個閒人

去山上繞繞


石開:我最大的理想是做個閒人

臨風懷想


石開:我最大的理想是做個閒人

一切有為法


石開:我最大的理想是做個閒人

如夢幻泡影


石開:我最大的理想是做個閒人

當如龜藏六


石開:我最大的理想是做個閒人

人生原是一齣戲


石開:我最大的理想是做個閒人

石開(1951—),福建省福州市人,原姓劉,別名吉舟,從事藝術職業後改姓石。1998年遷居北京,為職業篆刻書法家。歷任福建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委員等。出版有《石開書法集》、《石開印存》、《當代篆刻名家精品集石開卷》。


心種梅花千樹,記曾曲水待渡;

此去無須叮嚀,一盼清空散霧。


石開:我最大的理想是做個閒人


ID:chuxunhuan2014


石開:我最大的理想是做個閒人

楚尋歡

尋歡論藝,隨藝尋歡

楚國人,南蠻北漂客,業餘藝評人。喝盡歡的酒,唱流浪的歌,凡此種種皆為隨藝而行的一種尋歡。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