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湿热易发 内服外浸 踢走香港脚

夏日炎炎,每年到了这个时间,不少人都有皮肤问题,尤其是在潮湿闷热的七、八月,足癣是其中一个常见的多发皮肤病。


炎夏湿热易发 内服外浸 踢走香港脚


足癣,南方民间常俗称为「香港脚」,北方称为「脚气」、「脚湿气」。主要是由真菌感染所造成。它会引起发痒、脱皮、皮肤发红等症状,剧痒难忍。严重时会糜烂流水,甚至引致感染,也可同时引发灰甲。


足癣在全球都有个案,亚热带地区发病率较高。据流行病学研究,全球约有15%人口感染「香港脚」,男性患者比女性多。由于足部汗腺丰富,遇上香港潮湿炎热的气候,有利真菌生长,而足底厚厚的角质层,为真菌提供了丰富养分。真菌在皮屑内形成的孢子,能长时间存活,同时具传染能力,故需要重视治疗及预防。


七八月阳气高峰加重病情


35岁的李先生,患有香港脚已有五年,平时喜爱进食辛辣煎炸食物,每年七、八月,脚气都会加重,出现痕痒、水疱、糜烂、渗水,脚缝有脱皮,右脚更出现肿痛。西医诊断为脚癣合并感染,外用抗真菌药膏后未愈;转看中医,诊断是脚湿气病。开了健脾利湿、清热解毒的内服药,并处方了生地榆、黄柏、金银花、马齿苋,煎水待凉后用干净小毛巾湿敷患处外洗三天。覆诊时红肿消失,穈烂及渗水已减少,叮嘱他外用脚气粉撒入脚趾缝,并坚持外用浸醋泡方一个月,每晚半小时,治疗及防治并举。


为何李先生单靠外用抗真菌药膏不能彻底根治?因为忽略了内因。疾病的发生,与体质不无关系,治湿是这个案例的核心。李先生平素饮食无节制,嗜辣无度,脾胃日渐损伤,当脾胃运化功能转差,体内湿气累积加重,湿性重浊,缠绵难解,久而久之转化成为湿热及湿毒之邪酝酿体内,身体形成容易产生皮肤病的湿热性体质,这是内因;再加上香港身处岭南地区,七、八月阳气处于高峰,地域因素加上季节因素,致使湿热邪气加重,这是外因。内因加外因形成疾病,发病表现为双脚皮肤红肿,发痒起水疱、糜烂、渗水等,一派湿热性现象。


皮肤连脏腑 宜戒冻饮辣食


中医名家李可曾经说过﹕「见皮治皮永无期」,意思指治疗皮肤病时,若只着眼于皮肤,是永远不能根治。皮肤病虽在皮肤肤节,却内连脏腑,并与情志变动、饮食失调、气血失和等息息相关。皮肤病的根源,首先都是脏腑气血失调有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内在正气不足,才会使外邪有机可乘。就以陈先生案例来说,如果想根治,必须要多管齐下。


◆中医讲究忌口,疾病的发生与起居作息关系密切,戒掉辛辣煎炸食物是首要关键,配合减少冻饮,能减少对脾胃的损害,杜绝湿气的形成。


◆作息要跟着太阳走,做到早睡早起,睡眠时间要足够,不要熬夜,这样能增强自身抵抗力之余,又能使身体的自我愈合能力逐渐恢复。


◆按个人体质,同时内调体质与清除外邪。陈先生疗湿热是标,治脾虚是本。内服健脾利湿药固本,脾有「喜燥而恶湿」这个特点,当脾脏运化功能提升,湿邪便会消退,湿热毒邪便不会形成。


■乱停药 易翻发

足癣患者会影响足部皮肤的外观,部分会伴有较浓烈臭味,同时可扩散至趾甲,引起趾甲真菌病,导致趾甲变灰、变厚及浑浊,即俗称的「灰甲」,有碍观瞻。严重的足癣,可并发继发性感染、刺激性皮炎等。


足癣难断尾,主要是以下两大因素导致﹕


一、胡乱停药

常规治疗需要一至两个月不等。很多病人因为痕痒、水疱、脱屑等问题求诊,每当治疗至症状缓解后,不少患者选择自行停药,其实皮下的真菌仍然存在。没有坚持用药,患者疗程时间不足,是足癣复发的主要因素。


二、自行用药

出现足癣后,很多患者都会先去购买癣药膏、消炎药或运用偏方外洗。由于没有医生指引,运用药物时不正规,骤似好转后又复发,反反覆覆。足癣病情比较复杂,最好在医生建议下使用药物会比较合适。


■预防靠干爽 勿共享鞋袜

香港夏天潮湿炎热,预防足癣,首要消除真菌滋生的环境。


(1) 在潮湿闷热的日子,要保持足部干燥、清洁,日间穿上纯棉吸汗的袜子,鞋子要通风透气,保持鞋内干燥。洗澡时将双脚清洗好,洗澡后要及时擦干足部、趾缝等部位。

(2) 足癣患者的袜子,清洗前先用沸水浸15分钟;避免抓伤员处,以防感染。

(3) 不要人共享鞋、袜、拖鞋、脚盆等用具,以防交叉感染。尤其是公共浴室的木盆、拖鞋,可能有大量的真菌寄生,这是足癣传播的主要途径,要加以防范。


■浸醋泡方 清热止痒

外用醋泡方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主治﹕手癣(鹅掌风)、足癣(脚湿气)

材料:荆芥 18克、防风 18克、红花 18克、地骨皮 18克、皂角 30克、大枫子 30克、明矾18克

制法﹕以上材料放入米醋1500毫升,放盆中泡三至五天后备用

用法﹕外用浸泡患处,每天一次,每次半小时,每剂药可连泡两周为一个疗程,有效继续泡两至三个疗程(外用忌服)

功效﹕清热祛风止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