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羔羊》深度评述

经典之作《沉默的羔羊》,看过的人都会再想多看几次,电影里的有些深意总想去琢磨清楚。

《沉默的羔羊》和续作《汉尼拔》之间的区别,就是艺术与平庸的区别。从表现手法上说,《羔羊》的恐怖不是鲜血、脑浆、人肝堆砌出来的,而是用大量的细节雕琢出来的:贯穿全片的若有若无的呼吸声、深入地下的牢房、凶手视角;从主题上说,《羔羊》的恐怖其实不是“食人”这种三流老梗,而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真实恐惧——从社会底层往上爬的阻力、女性遭遇的歧视和威胁、压倒性的暴力、无法反抗的束缚、绝对孤独。整部片子象征意味非常强,每一个细节都有寓意。这才是真正优秀的恐怖片,它直指你的内心。

《沉默的羔羊》大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观众们喜欢汉尼拔·莱克特,这一方面是因为莱克特喜欢史达林,我们感到他不会伤害她;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帮助史达林追捕野牛比尔,并帮助她救出了被囚禁的少女。此外,观众对莱克特的喜爱也要归功于霍普斯金那低调而又高明的演技,这个角色被他饰演的睿智过人、个性十足。他或许有食人的癖好,但仍然不失为一位值得邀请的晚宴嘉宾(只要主菜不是你)。他幽默风趣,爱憎分明,而且是片中最聪明的人。

影片的声轨同样自始至终与主题相呼应。片中不时响起呼吸声,例如验尸官从比尔的第一个受害者的喉咙里取出舞毒蛾茧的时候:关键情节往往伴有仿佛来自地下的隆隆声和遥远的哭嚎声,低得几不可闻;有时还有心脏监护器的声音。霍华德·肖(Howard Shore)创作的音乐沉重而哀伤,具有葬礼的氛围。有时影片的声轨有意制造恐怖感,例如克拉丽丝身处比尔的地下室时,她惊恐的喘息声、比尔粗重的呼吸声和被比尔囚禁的姑娘的尖叫声混合在一起,随后又加入了小狗的狂吠,那刺耳的犬吠声所产生的心理效果比其他任何声音都要深刻。接着又响起了那副绿色夜视镜的电流声,比尔带上夜视镜就能在黑暗中看见克拉丽丝。

尽管“沉默的羔羊”具有以上种种优点,但要保证在电影史上长期占据一席之地,影片本身还得足够恐怖。《沉默的羔羊》的恐怖首先来自汉尼拔·莱克特初次登场的场景及登场前的铺垫,其次是来自验尸官发现尸体喉咙里的虫茧并将其取出的画面,第三是大批警察等待电梯从顶楼降下的那一幕,第四是警察在卡吕美特市扑了个空的情景与克拉丽丝在俄亥俄州的贝尔福迪尔进入野牛比尔真正的巢穴;第五是接下来发生在野牛比尔房内的片段,在这一幕中泰勒·勒文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令人厌恶无比的疯子(注意史达林先估量一下他的体格并迅速判断局面,随即才大喊“不许动”,时间把握的恰到好处)。我们感到恐惧不仅是因为影片对情节和画面的处理极其高明,更是因为我们喜欢克拉丽丝,不由自主地替她担心。

《沉默的羔羊》深度评述


《沉默的羔羊》深度评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