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發佈重要提示!事關家長和孩子...

安徽省消保委2020年6號消費提示

近期,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大量未成年人“宅”在家裡,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成為陪伴未成年人學習和娛樂的首選工具。然而,伴隨而來的有關網絡遊戲消費糾紛數量隨之增加。如阜陽劉女士的11歲孩子,因學校沒有開學便一直在家用劉女士的手機上網課。2月26日,劉女士發現銀行卡有多筆自己不知道的消費支出,經銀行查詢記錄,才知道孩子玩遊戲私自進行了充值。短短20多天,給遊戲充了5000多元。另一個阜陽10歲男孩,打賞主播充值遊戲竟花了上萬元。

從中國消費者協會公佈的遊戲類投訴看,突出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一是實名認證形同虛設,未成年人可一鍵登錄。有消費者反映一些網絡遊戲直接默認使用手機號碼就可以登錄;一些遊戲在關閉彈出的“實名制”提示框後,仍可以繼續使用。

二是收費遊戲未事先明示,“免費試玩”誘導低幼孩童入坑。消費者反映一些網絡遊戲以給未滿8週歲的孩子“講故事”“開發智力”為噱頭,在沒有任何收費提示的情況下,以免費試玩的形式提供遊戲娛樂,不知情的孩子在免費試玩幾關之後,遊戲才突然提示付費才可繼續通關。孩子在無家長監管的情況下,往往毫無意識就直接點擊付款,待家長察覺後,已經造成了經濟損失,有的數額還十分巨大。

三是收費環節無驗證,超額充值屢發生。國家新聞出版署2019年11月發佈的《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規定,網絡遊戲企業須採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與其民事行為能力不符的付費服務。網絡遊戲企業不得為未滿8週歲的用戶提供遊戲付費服務。同一網絡遊戲企業所提供的遊戲付費服務,8週歲以上未滿16週歲的用戶,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50元人民幣,每月充值金額累計不得超過200元人民幣;16週歲以上未滿18週歲的用戶,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100元人民幣,每月充值金額累計不得超過400元人民幣。但一些網遊企業既未落實實名認證,又未在收費環節採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付費行為,造成未成年人超額充值的糾紛頻繁發生。

為了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減少類似的消費糾紛發生,中國消費者協會對網遊相關企業提出四點建議:

一要嚴格執行實名認證規定。完善用戶實名註冊系統,並在用戶每次登錄遊戲時均核驗其身份,確保註冊賬號與實際玩家身份一致。對於未成年人玩家,網絡遊戲經營者應當有效啟動遊戲防沉迷系統、支付限制等保護機制。

二要明示收費性質和收費標準。為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所有收費遊戲應當按照《價格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在顯著位置明示收費性質,清晰顯示各項收費標準,讓遊戲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

三要採取有效措施驗證充值人身份,避免未成年人冒用家長名義充值。在消費者充值前要顯著提示收費項目和金額;在消費者支付過程中建議綜合採用指紋、面部識別等安全級別相對較高的支付驗證方式,並增加未成年人家長同意或者追認的環節,以確保支付的有效性;在消費者支付完成後要提供相應的支付憑證,並積極妥善處理消費者的相關投訴。

四要嚴格限定未成年人充值上限。禁止8週歲以下未成年人充值;限制8週歲以上未滿16週歲用戶單次充值不超過50元,每月累計充值金額不超過200元;限制16週歲以上未滿18週歲用戶,單次充值不超過100元,每月累計充值金額不超過400元。

安徽省消保委對於家中有未成年孩子,或是遇到類似問題的家長們,提醒注意以下四點:

一是收集相關證據證明該行為確實是孩子所為。未成年人未曾獲得監護人的許可或追認,其充值行為無效,充值金額應予以返還。但如果各方都有過錯,應根據各自的過錯程度承擔相應的責任。

二是管理好具有支付功能的APP,儘量避免讓未成年人知曉交易密碼等重要信息,減少未成年人自行支付的可能性。

三是日常生活中應該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網絡遊戲消費觀念和行為習慣,如果遊戲需要充值,必須要和父母商量,不能私自充值。

四是對於家長許可的充值行為,若未成年人使用家長的手機進行支付的,應由家長協助未成年人完成支付操作,並按照要求進行支付確認或者追認。

安徽发布重要提示!事关家长和孩子...

校檢:袁玉柱

監製:成 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