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西點軍校畢業的中國將軍,同學閃耀二戰戰場,他卻默默無聞

他是第一位進入美國兩所頂尖軍校——弗吉尼亞軍校和西點軍校學習的中國留學生;為了他的入學問題,美國國會還專門立法特批;他是唯一一位軍人出身的清華大學校長,卻只幹了兩個月就不得不離職;他是唯一一位去世後葬在西點軍校軍人公墓的中國將軍,但跟他的同班同學們相比卻默默無名。他叫溫應星。

這個叫溫應星的中國人到底是誰?美國國會為何特批他進入軍校?作為一位外國軍人,他怎會葬在美國的軍人公墓裡?他又怎會成為清華大學校長?李涵說歷史,今天為您講述:畢業於西點軍校,當過清華校長,死後葬在西點軍校的中國將軍。

第一個西點軍校畢業的中國將軍,同學閃耀二戰戰場,他卻默默無聞

溫應星,1887年出生在廣東臺山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是清朝進士,曾任七品知事。在父親的影響下,溫應星兒時的夢想也是“學而優則仕”。不過,他趕上了一個大變革的時代,人生軌跡也隨之改變。

1901年,溫應星進入南洋公學學習,後來又考上了唐山北洋工學院。有一天,他和同學到北京玩,正好看到清廷招考公費留美生的佈告,於是抱著試試看的心裡參加考試,沒想到順利考中。

1904年秋,溫應星興奮的登上赴美留學的輪船,經一個月的海上顛簸,來到了陌生的美國,與另兩名中國學生陳廷甲和溫濟忠一起,成為第一批進入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學習的中國留學生,開創了該軍校的歷史。

七個月後,溫應星和陳挺甲轉入西點軍校,兩人由此成為西點軍校的第一批中國留學生。

西點軍校全稱“美國陸軍軍官學校”,是美國第一所軍校,號稱“將校”的搖籃。因其位於美國紐約的西點,因而得名。這所幾乎與美國曆史一樣長的軍校為美國培養了大批軍事將領、政治家和商業精英。著名將領羅伯特·李、麥克阿瑟、巴頓,美國第十八任總統格蘭特、第二十四任總統艾森豪威爾,軍火大王杜邦、巴拿馬運河的總工程師戈瑟爾斯等都是這所學校的畢業生。


第一個西點軍校畢業的中國將軍,同學閃耀二戰戰場,他卻默默無聞

西點軍校

無論是弗吉尼亞軍校,還是西點軍校,按慣例只招收美國學生。為了溫應星等幾名中國留學生是否可以進入這兩所軍校學習,美國政界和軍界曾發生了一場爭論。最終,1905年3月3日,美國國會專門通過一項法案,批准西點軍校接納中國學生。

從這一年起,總共有10名中國留學生進入西點軍校就讀,其中8人畢業,2人被淘汰。這8人按畢業時間先後順序分別為1909屆的溫應星和陳挺甲,1918屆的王賡和曹霖生,1922屆的王成志,1924屆的張道弘、1932屆的王之、1937屆的嚴樸生。

在校期間,溫應星極其自律,刻苦攻讀。不過,由於語言障礙等原因,1909年從西點畢業時,在該期一百零三位學生中,溫應星的綜合成績只名列第八十二名,他的同班同學巴頓將軍則是第四十五名。不過,溫應星的《實用軍事工程》科目成績為全校第二。

根據史料顯示,他的同班同學在二戰中戰功卓著,可謂將星閃耀,先後出了四位上將、三位中將、八位少將、十三位準將,共28位將領,包括二戰盟軍副統帥戴維斯上將、四星上將巴頓、第八軍團司令艾克伯格上將、第九軍團司令辛普森上將和歐洲戰場的後勤司令李中將。溫應星也是其中之一,軍銜為中將。

中將已經屬於高級將領,但溫應星為何在此後的軍事生涯中沒有太大的名氣呢?

第一個西點軍校畢業的中國將軍,同學閃耀二戰戰場,他卻默默無聞

溫應星的同班同學巴頓將軍

溫應星從西點畢業回國後,在廣東講武堂擔任教官。辛亥革命爆發後,溫應星追隨孫中山,成為孫的英文秘書。然而,複雜的派系鬥爭讓溫應星這個毫無根基的留學生無所適從,空有一身學識和滿腔抱負卻無處施展。

1921年初,為了平衡與列強的關係,奉系軍閥張作霖向美國提出,希望聘請一位資深的美國軍人擔任自己的軍事顧問。在美方派來的顧問當中,有一位名叫費霖的陸軍少校,恰好是溫應星的同班同學,他對張作霖說:“你們中國就有西點畢業的專業人才,為什麼還要花大價錢找我們美國人來呢?”於是,費霖就將溫應星推薦給了張作霖。而南方的國民政府正有意在舊軍閥中安插勢力,得知消息後,爽快地把溫應星派到奉軍任職。

溫應星來到東北後,張作霖先是委任他為瀋陽警衛旅參謀,後來又讓他擔任中東路警務處處長、瀋陽特區警衛長等職。1928年皇姑屯事件以後,

當時的北京是新思潮最活躍的地方,學生運動風起雲湧,先後有兩任校長被迫離職。因為北京當時在奉系軍閥的控制下,因而溫應星1928年4月曾被奉系派往北京任第五任清華校長。在清華校志上,溫應星是唯一擔任過中國國立大學校長的職業軍人。然而,溫應星在清華校長的職位上僅幹了兩個月,隨著蔣介石的軍隊逼近京津一帶,盤踞北京的張作霖見大勢已去,在6月2日發出“出關通電”,宣佈退出北京回東北。溫應星也隨即辭去清華校長職務。在返回東北途中,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軍炸死。溫應星隨即脫離東北軍,帶著全家去了上海。


第一個西點軍校畢業的中國將軍,同學閃耀二戰戰場,他卻默默無聞

溫應星畢竟出身於廣東軍政府,蔣介石念舊情,任命他為上海警察局局長。

在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當警察局長,本來是一個肥差。但對一位正直的職業軍人來說,這卻成了一項苦差。

溫應星上任後,下屬盧英主動討好,給他出了一個賺錢的妙招:將上海所有建築的門牌號碼更換一遍,雖然一塊牌子還不到一塊錢,但數量大,足夠溫局長塞滿腰包了。

溫應星聽後卻大怒,斥責說:“我如果拿了這種錢,會斷子絕孫!”盧英沒想到自己的一番“好意”卻碰了一鼻子灰,於是四處抹黑新局長。在那個早已爛透了的警察局裡,像溫應星這樣的人根本無法立足,於是不久後他就掛冠而去,到南京擔任國民政府的憲兵副司令去了。

雖然迴歸了軍隊系統,但在國民黨軍隊內部,非黃埔系軍官基本沒有什麼發展的空間,於是在老長官張學良的介紹下,溫應星投到了宋子文的門下,被委任為財政部緝私處處長。

第一個西點軍校畢業的中國將軍,同學閃耀二戰戰場,他卻默默無聞

1928年宋子文任財政部長後,自行籌建了一支完全聽令於財政部的“親兵”——稅警總團。這支名為警察實為軍隊的武裝,全部裝備最新的德式武器,其主要軍官也清一色是畢業於美國著名軍校的留學生,如畢業於弗吉尼亞軍事學院的孫立人就在稅警總團任過職。

1930年冬季,宋子文將財政部的兩支稅警總隊擴建成了稅警總團後,任命溫應星為總團長。溫應星完全按照美式軍規訓練這支部隊,將稅警總團調教成為一支訓練有素,實力強悍的武裝力量。

此後,宋子文不斷擴充稅警團,最高峰時稅警總團下轄五個團,每團五千人,配備美式裝備。排的編制為十八個班,每班配有輕機槍一挺,每排又有一個六○炮班。總團直屬的還有高炮、山炮、特務、通訊、運輸、衛生等七個直屬營。每個團還有一個手槍連。無論裝備還是實力,稅警團都不亞於國民黨的任何一支王牌軍。在後來的八一三淞滬會戰中,稅警總團的戰鬥力得到了世人的充分肯定。

不過,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宋子文搞的獨立武裝早已經引起了蔣介石的警惕,他隨即以種種藉口對稅警總團進行整編。1936年蔣介石藉口對日作戰的需要,以黃埔系接管了稅警總團。後來該團改編為新三十八師,與五十師和新三十師,共同組建了抗戰中赫赫有名的新一軍。

溫應星離開稅警總團後,進入南京高級將官訓練班學習,後來雖然被擢升為中將,但擔任的都是閒職,始終不受重用。在激烈的抗日戰場上,空有一身學識和抱負的溫應星成了局外人。


第一個西點軍校畢業的中國將軍,同學閃耀二戰戰場,他卻默默無聞

解放戰爭後期,溫應星不願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而是選擇去美國定居,在華盛頓開了一家洗衣店,從此隱姓埋名,成了一個普通的華僑。1968年5月28日,溫應星走到了人生的終點。

臨終前,溫應星希望能安葬在廣東老家,如果無法實現,就安葬在西點軍校。按照父親的遺囑,子女們多次與西點軍校協商,理由很簡單,他們的父親溫應星是中國首位西點軍校畢業生,而且與美國的多位將軍是同班同學。

他們的誠意最終打動了校方,校長柯斯特少將特批,將溫應星中將夫婦安葬於西點軍校軍人公墓,他的同班同學戴維斯上將主持了葬禮。

學識、經歷、人脈、機遇哪一個更重要?歡迎留言,評論和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