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星期二,共讀《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一)


相約星期二,共讀《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一)| 第四次沙龍

“閱讀教師成長共同體”讀書群第四期沙龍回顧



3月22日晚,“閱讀教師成長共同體”讀書群第四次線上小沙龍就《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羅曉暉、馮勝蘭 著)展開了首次共讀和討論,來自北京的王戰卡老師領讀第一講、來自山東的王曉平老師領讀第二講,其它老師針對書中內容和兩位領讀人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


活動預熱


在活動開始前的三十分鐘裡,大家照例分享了最近的閱讀書目,比如:


山東高老師在讀《思考中醫》《黃帝內經》

西安冉老師在讀《簡單的邏輯學》

北京杜老師在讀《錢從哪裡來》

湖南莫老師在陪孩子讀《俗世奇人》,自己在讀《名作細讀》

山東王老師在讀《中國文化史》和《中國文化課》

天津胡老師在讀 《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

北京張老師在讀《孩子,挑戰》《遊戲力》

湖北餘老師在讀《決策與判斷》

……


內容梳理


20:00,小沙龍正式開始。


首先 由北京的王戰卡老師梳理《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的第一講“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這一講主要論述了什麼是“文本解讀”,以及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作者在開篇即闡明瞭觀點,“文本解讀是閱讀教學的基礎,是閱讀教學的邏輯出發點”,並指出我們日常閱讀教學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正是由於教師文本解讀方法的不當或解讀能力的不足所導致的。對此,作者羅曉暉老師多次強調了文本的客觀性和教師解讀文本的理性,對教師解讀文本提出了一系列的“解決方案”,並結合了大量具體的文本分析來進行例證和闡釋,尤其是“對談”部分從如何對文本進行語義分析、邏輯分析等角度給出了較為細緻的說明。


王戰卡老師在分享之前給出了他繪製的兩張思維導圖,說自己在初讀時按照作者的行文思路繪製了第一張思維導圖(即下圖):


相約星期二,共讀《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一)| 第四次沙龍

卡卡老師的第一張思維導圖

但是讀完之後卻覺得這張導圖的思路似乎不夠清晰,於是按照自己對這一章內容的理解重新繪製了一張思維導圖(即下圖),兩相對比,豁然開朗。


相約星期二,共讀《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一)| 第四次沙龍

卡卡老師的第二張思維導圖


在提煉和分享作者觀點的過程中,王戰卡老師不時拋出自己的疑問,比如作者十分強調教師要具有獨立解讀文本的能力,“教師不能準確理解文本,就無法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文本;教師對文本理解深入,才有可能引導學生深入下去。”王戰卡老師雖然認同的作者的觀點,但他的疑問在於“文本解讀有沒有唯一性,如何判斷教師的理解是否準確?”


在作者舉例的具體文本分析中,王戰卡老師也有不同的看法,例如作者以《愚公移山》一文為例提到了解讀文本時要“抓關鍵”,卡卡老師認為由於每個人對文本的理解不同,所抓到的“關鍵”就很可能會不同,作者羅曉暉具有強烈宗教意味的落腳點就和自己的理解差距很大。


不過王戰卡老師還是覺得本書很有啟發性,作者提出的很多問題都值得進一步去探討,還分享了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素讀的批註筆記。最後他提出了閱讀第一講之後自己最關心的兩個問題:

  1. 素讀的效果如何評估?
  2. 如何引導孩子的概括能力?

隨後 山東煙臺的王曉平老師梳理了《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的第二講“散文的解讀與教學”。從這一章開始,作者分不同文體進行了專章的闡述,用王曉平老師的話說,是從“宏觀策略”轉到“實戰”分析了。


針對散文文體,作者主要從散文的文本特徵、散文的文體觀察和解讀要領、文本構成元素觀察幾個方面來展開。

相約星期二,共讀《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一)| 第四次沙龍

王曉平老師繪製的思維導圖

對於散文的“形散神不散”,作者花費了大量筆墨並輔以例證,王曉平老師在既往的教學經驗中也感到這部分教學的困難,“學生在這方面是比較薄弱的,要麼是缺少意識,要麼受語法知識限制”。

相約星期二,共讀《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一)| 第四次沙龍

王曉平老師繪製的思維導圖

此外,“文本構成元素觀察”一節也讓王曉平老師印象深刻,作者在此批駁了宗璞的《紫藤羅瀑布》一文不夠精細,豐子愷的《竹影》一文文體不純正,王老師認為“作者這種不迷信教材、權威的自信勇氣,讓人欽佩。但這不是故意標新立異,而是一種‘尊重文本,尊重理性與邏輯’的個性解讀。”

相約星期二,共讀《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一)| 第四次沙龍

王曉平老師繪製的思維導圖

在本章的對談部分,作者從幾篇文章入手給出了一些解讀示範,其中也有不少內容讓王曉平老師感到很有收穫,比如《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談抓住文本特質拎起全篇,《荷塘月色》中談細讀要在閱讀的各個階段都善於提問,對《愛蓮說》主題的解讀也部分地解答了她之前的一些困惑,作者對《端午的鴨蛋》這樣的文本提出“有所教有所不教”的理念也值得教師們思考和學習。

相約星期二,共讀《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一)| 第四次沙龍

王曉平老師繪製的思維導圖全貌

最後,王曉平老師分享了孫紹振教授《名作細讀——微觀分析個案研究》的五句話作結,並針對第二講的內容,提出了自己主要思考的兩個問題:

  1. 解讀文本應該如何抓住文本特質找到解讀的聚焦點?
  2. 如何更好地處理文本原生價值與教學價值之間的關係?


話題討論


在兩位老師清晰的領讀之後,廣州的熊老師讚賞到:“兩位老師能夠理性地、客觀地去讀這本書,有自己的思考和延伸。”大家對王戰卡老師和王曉平老師分別提出的問題也紛紛展開了討論:


關於素讀


江西陳老師:需要素讀,但不能一味素讀,素讀僅僅是開始,激發自己的閱讀思考,一旦形成了一定的瞭解和問題之後,接下來還是需要知人論世,需要各種論文資料名師解讀等,最後可能還需要批判性思維,反思自己的解讀,也就是說文本解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過幾個階段慢慢形成。

廣州熊老師:我覺得素讀作為備課的第1步驟是很好的,自己沒受干擾和先入為主,然後再去查一些背景資料等,我覺得還是有必要的。即便是同一個老師,不同的人生經歷,不同的時間段去讀同一篇文本,解讀可能會不一樣。

山東王老師:素讀要讀出疑惑和發現,再去查閱驗證豐滿。


關於引導孩子的概括能力:


北京王老師:在面對低年級學生時,如何引導孩子理解文本中的深刻內容,常常感到很糾結。

北京石老師:對小學低年級不太適合進行文本解讀。

北京杜老師:低年級用“激趣”的方式就可以了。

山東王老師:教師有豐厚儲備,可以隨機引領激發學生有意外生成。

北京石老師:對於中學生的閱讀教學,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就是第一重要的事情了。


關於抓住文本特質:


北京杜老師:如何抓特質,我覺得一看自己的積澱,二看自己的悟性。書看多了,思路自然就寬,如果摟著教參,肯定什麼也看不出來。

北京石老師:作者羅曉暉非常有才華,在文本解讀方面也有讀到之處,但如果把這些能力看作是每個老師都應當具備的能力,是不是要求太高了呢?畢竟普通語文老師不太可能像他這樣去獨立發現文本中的微言大義。但這本書的確提出了一個重大問題,就是我們的閱讀教學,甚至是我們教材編者所引導的閱讀理解,都是有不少偏差的,作者試圖給出一些個性化解讀,這是非常好的思路,但對於閱讀教學來說,我覺得還是有一些問題。


關於文本原生價值與教學價值:


北京王老師:我覺得這兩種價值應該是統一的,文本的原生價值可能就是我們的教學價值,通過教學讓學生們去體會到文本的原生價值,應該是我們去努力追求的。

江西陳老師:我的看法是原生價值大於教學價值,原生價值是作者想要表達和作品被讀者認可之後形成更豐富的價值,這些價值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不一樣的感受。教學價值應該是在這基礎上選擇對當前學生有益併合適的內容去進行教學,使學生有所收穫,促進他當前的發展,這是教學角質。

北京王老師:我覺得教師對文本的解讀不能原封不動的傳達給學生,而是在一定高度上去引導學生,過程中可能生成更有價值的東西,而不是追求標準解讀。

天津趙老師:教學價值或許可以參考一下這本書裡提到的5個角度:學科角度,學生角度,教學角度,教育角度,素養角度。


整體評價:


《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一書經過了兩章的共讀和大家的豐富討論,也形成了很多一致的評價:


  • 對作者:

“作者的解讀很好,有個性,也很獨特,但讀的時候我又常常不太服氣,我從另一個角度解讀難道就不可以嗎?”


“本書作者最大的問題就是把很多問題看是標準解答。”


“這本書給我非常多的啟發,很佩服作者的功底。”


  • 對內容:

“對第二章的講談部分說到的七種課型感興趣,單元整合可以用,但不能全用。”


“這本書談到的很多內容都可以直接作用於教學,算是文本解讀的普及書。”


進度調整及下期預告


雖然在大家的共讀中一致認可了本書的閱讀價值,收穫頗多,但同時也覺得本書的語言流暢,較少術語,可以加快閱讀進度。因此《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一書也計劃通過兩週時間結束共讀。


3月30日晚上,將由三位老師領讀本書的剩餘內容,即第三至第五章關於小說、古典詩歌和文言的部分,並進行相關討論。同時,這次小沙龍也是我們每月一次線上視頻研討的時間,一個月來不斷聽到、看到大家的各種精彩發言,對於即將進行的第一次視頻研討真是充滿期待呢!(^_^)


下期共讀書目


相約星期二,共讀《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一)| 第四次沙龍

《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羅曉暉、馮勝蘭 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9月


下期領讀計劃


  • 北京倪靜老師領讀第三講“小說的解讀與教學”
  • 貴州唐銳老師領讀第四講“古典詩歌的解讀與教學”
  • 河南李利老師領讀第五講“文言文的解讀與教學”


關聯閱讀


  • “閱讀教師成長共同體”讀書群的共讀招募
  • 相約星期二,閱讀教師成長在路上 | 記第一次線上小沙龍
  • 相約星期二| 閱讀教師成長共同體第二次線上沙龍回顧
  • 王曉平:立足閱讀原點,迴歸閱讀本真 ——共讀《對閱讀教學的重新定義》雜感
  • 關於閱讀與閱讀教育——學校老師、閱讀推廣人和家長學習者的三方對話
  • 《對閱讀教學的重新定義》共讀完結 | 閱讀教師成長共同體第三次線上沙龍
  • 杜麗芬:探尋精髓,遇見別樣風光 | 《對閱讀教學的重新定義》第二章讀感
  • 楊子湘:閱讀教學策略是否有“新突破” | 《對閱讀教學的重新定義》第三章讀感
  • 陳晶:一線語文教師閱讀中的疑與剖 | 《對閱讀教學的重新定義》讀書筆記
  • 王曉平:抓住文本特質,聚焦思維,理性解讀——讀《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第二講(見今日第二條推送)




“閱讀教師成長共同體”讀書群,由石恢本人發起和主持。一起悅讀俱樂部和潤知閱讀研究院將提供服務支持。


一起悅讀俱樂部是一個公益性民間閱讀研究與推廣機構,也是一個開放性的閱讀交流平臺,目前為韜奮基金會閱讀組織聯合會常務理事單位。它創辦於2011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主張閱讀即生活方式,倡導“快樂閱讀、共同閱讀、分享閱讀”的閱讀理念。自2011年11月起每週末固定舉辦公益讀書沙龍活動,至今已舉辦線下活動400餘場。2014年一起悅讀俱樂部住地被評選為“北京市十大閱讀示範社區”,2015年入圍深圳首屆華文領讀者大獎,2015年獲中國書業年度評選閱讀推廣人前五候選。2017年在全國領讀者大會上獲評“領讀者聯盟致敬機構獎”。2018年一起悅讀週末沙龍獲“北京閱讀季”精品閱讀活動獎。2016-2019年連續四年獲得“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優秀合作機構。


潤知閱讀研究院是一家專業從事閱讀教育和基礎研究的民間學術機構,由新三板掛牌企業、長期專注於中小學圖書館(室)綜合建設服務為主營業務的重慶潤知遠洋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於2018年在北京設立。潤知閱讀研究院將以專注青少年課外閱讀研究和打造K12教育閱讀實踐基地為目標,通過對校園閱讀的深入分析與研究,在校園閱讀現狀調查、校園閱讀建設、校園閱讀課程、校園閱讀活動、領讀者培訓、校園閱讀水平測試、中文分級閱讀等方面深入研究,建設完善的中小學校園閱讀氛圍服務體系,提升校園師生閱讀素養和水平。


相約星期二,共讀《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一)| 第四次沙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