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讀《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第五次線上沙龍

相約星期二 | 共讀《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第五次線上沙龍


“閱讀教師成長共同體”讀書群

第五期沙龍回顧


:3月31日晚,“閱讀教師成長共同體”讀書群舉行了第五次線上小沙龍,在這次活動中,來自北京的倪靜老師、貴州的唐銳老師和河南的李利老師分別領讀了《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羅曉暉、馮勝蘭 著)一書的第三至五講,隨後群內其他老師針對書中內容進行了相關討論,通過兩週的時間我們共同完成了第二本共讀書的閱讀分享。


活動預熱


在活動開始前的三十分鐘裡,大家照例要分享一下最近的閱讀書目,不過由於前兩本共讀書都可以通過微信讀書來免費閱讀,所以也很自然地聊到了電子書與紙質書閱讀的話題:


有的老師認為 “微信讀書可以隨時瀏覽,基本上可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書,如果不是需要深度閱讀的話,微信讀書可以極大的增加我們閱讀量,而且閱讀過程中的互動性非常好,其他讀者劃出的重點或寫出的書評,都可以看到,閱讀之間還會有二次互讀”。


也有老師表示 “現在還是習慣於用紙筆做筆記,寫隨想。不太習慣於在微信讀書的時候邊讀邊在網上做筆記 ,可能是打字速度不夠快。”“線上閱讀還是喜歡讀一些通俗的小說,太嚴肅的作品總是進入不了狀態”。


儘管個人閱讀方式的偏好有所不同,但書確實是實實在在地讀下來了,群裡的老師們紛紛說道:“加入到這個共同體裡,更有力量了”,“感謝各位老師的閱讀陪伴,我的閱讀速度快了好多,收穫也很大”:

相約星期二 | 共讀《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第五次線上沙龍


此外,家庭閱讀環境、教師個人閱讀與教學工作的關係等話題也討論得很熱烈呢!


內容梳理


20:00,小沙龍正式開始。


第一位 領讀的是來自北京的倪靜老師,她為大家梳理了《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的第三講“小說的解讀與閱讀教學”


相約星期二 | 共讀《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第五次線上沙龍

倪靜老師是一起悅讀的資深讀友了,以前她只是作為參與活動的普通讀友和大家共讀討論,這回她第一次挑戰領讀人的角色,而且學習繪製思維導圖,將書中的內容梳理得非常細緻。


相約星期二 | 共讀《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第五次線上沙龍

倪靜老師的思維導圖

倪靜老師認為作者其實是在講座實錄部分集中闡述了自己解讀小說的理論體系,語言條理清楚,簡明扼要,配合案例讀來感覺十分流暢。她把書中幾個標題下的內容重新分類整合,分別為“詞源辨析”、“文本特質”、“讀什麼”及“怎麼讀”,並在導圖中陳列了每個版塊下的主要內容。其中,最核心的也是她覺得啟示最大的內容就是“怎麼讀”的部分,在她看來,這一部分包含了很多操作性的內容,是站在技術層面上的指導和總結,“表面上看上是在講怎麼讀小說,其實是作者在為我們剖析小說的思路和寫作技巧”。


作者在此提出瞭解讀小說的兩個重要方法:“看‘情節’,不如看‘敘述’”;“看‘人物’,要分析其行動”。(要點詳見上圖思維導圖)


在本章第二部分的對談內容中,作者以《故鄉》為例進行了實戰演練,對前述提到的理論在指導實踐時的應用上進行了方法上的補充,隨後提到了閱讀教學中不能迷信文體,而應該根據文本的特質來設計教學。倪靜老師說,閱讀這一部分內容時,她重新閱讀了《故鄉》一文,回想當年還在讀中學時的粗糙記憶,如今對照作者的解讀感到收穫頗豐。


第二位 領讀的是來自貴州的唐銳老師,他為大家梳理了《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的第四講“古典詩歌的解讀與教學”


相約星期二 | 共讀《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第五次線上沙龍

唐銳老師是一位一線教師,領讀時他正坐在學校的辦公室裡,為了不打擾同事辦公,他通過文字分享的方式,從“內容梳理+自我概括”兩個角度呈現和提煉書中的要點。


本章的講座實錄部分共有6個小節,唐老師認為前三節的內容是“讓大家明白詩歌的價值,或者說,詩歌可以用來做什麼”,第四節的內容重點是“告訴大家古典詩歌怎麼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


第五節中,作者舉了一個案例,即《紅樓夢》中的《香菱學詩》,作者認為這篇課文雖然節選自小說,但更適合作為詩歌鑑賞課來進行教學。這時,唐老師問群裡的老師們是否理解作者的用意,是否採用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果然,來自山東的王老師發言說自己就這樣上過!


第六節中,作者條分縷析,談到了古典詩歌教學中的注意事項,大量的詩歌案例解讀,讓讀者感受到了他深厚的古典文學積澱。


在對談部分,作者主要從“詩歌文本的局部理解問題 ”和“文本的宏觀結構問題”兩個角度展開,唐銳老師逐例進行了方法提煉,並在此基礎上對本章內容進行了集中總結:


本章主要內容:

1.詩歌是什麼?(特徵)

2.詩歌可以做什麼?(歷史價值、藝術價值、教學價值)

3.如何分析詩歌?(讀法:粘著性,突出性,整體性)

4.如何教學?(教法:整體把握與局部探究)


第三位 領讀的是來自河南的李利老師,他為大家梳理了《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的第五講“文言文的解讀與教學”


相約星期二 | 共讀《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第五次線上沙龍

在第五講中作者主要談了三個方面的內容:文言文是什麼、文言文的價值/獨特作用、以及怎樣進行文言文教學。李利老師的領讀富有年輕教師的激情,十分投入而且細緻清晰,對他認為的重點內容都貼心地給予了提示,有些還結合了自己的思考或教學實踐予以說明。


比如在“什麼是文言文”這個部分,關於簡古的審美特質、古白話與文言的差異、“不苟且”的寫作態度等內容李利老師就做了重點提示。此外,關於作者提到的對對子的教學實踐,李利老師也認為這樣的提倡很有價值,他自己在教學中也曾經做過這樣的嘗試,“給學生創設一個機會,引導學生體驗,是可以實現預期效果的”。

相約星期二 | 共讀《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第五次線上沙龍

李利老師的本章思維導圖

在“文言文的教學價值”部分,作者給出了四條路徑,並舉了大量示例,李利老師講到作者的解讀給了他很大的啟發,認為雖然他的解讀不一定符合常規,但是卻能夠自圓其說,比如《隆中對》和《小石潭記》的解讀都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相約星期二 | 共讀《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第五次線上沙龍

李利老師的本章思維導圖

不過,第三部分關於如何進行文言文教學才是讓他收穫最大的。作者從學生和教師兩個方面來開展,對於學生來說,作者極為強調預習的重要性,提出學生通過預習應當解決70%以上的字詞問題,而且作者認為預習不是僅僅讓孩子在家裡完成的,而是應該在教師帶領下讓學生課堂上從小培養預習的習慣和能力,李利老師說作者這一觀點給了他很大的啟發。在教師的講授上作者也給出了三點建議,其中不要死守老套路、抓反常處等觀點也讓李利老師很有感觸。此外,作者還提到了在現代漢語和文言文之間進行“雙向翻譯”的做法,也非常有啟發性。


相約星期二 | 共讀《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第五次線上沙龍

李利老師的本章思維導圖

由於時間原因,本章對談部分未能展開,不過在李利老師的思維導圖中已經為我們做了要點的提取:


相約星期二 | 共讀《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第五次線上沙龍

李利老師的本章思維導圖


話題討論


在三位老師清晰的領讀完畢,有好幾位讀友們表示:書還沒讀完,但在這樣的領讀之下已經get了超多幹貨,後面的內容一定要趕緊跟上。


在上一次的共讀中,大家就都已經感受到了作者羅曉暉的才華橫溢與獨特個性,大呼讀得爽,不過全書讀完,作者對古典詩歌和文言文的解讀與教學被認為是精彩中的精彩。


部分討論內容:


北京石老師說,他認為文言文一章是全書最有價值的部分,而且作者現在是成都教科院國學研究所的所長,古文也的確是他的長項,不過對於非一線教師,不那麼熟悉課文,可能不會有那麼深的體會。


北京王老師感慨說,雖然書中有很多有價值的經典案例解讀,但驚歎之餘我們還是要回歸到如何通過作者的解讀學到其中的方法。


北京石老師說,方法確實很重要,作者其實借用了英美新批評和法國結構主義的很多文學批評的方法,但這些內容讓老師們都去掌握是不現實的。


山東王老師針對作者對《逍遙遊》的解讀說到:作者做出了不少新解與深入挖掘,比如大鵬的形象寓意,到底是有所借呢還是絕對自由?以前教學時只存疑,但缺少理論依據,所以不敢妄下斷語,所以教師自身的文化底蘊還是要加強的。


此外,關於古詩詞學習的必要性和學習資源等話題也都有所涉及。


下期預告


轉眼間,一個月的時間已經過去,通過兩本書的共讀讓我們獲得很多的收穫,彼此陪伴和支撐,彼此分享與啟發。


4月7日晚上,是“閱讀教師成長共同體”讀書群將舉行第一次線上視頻研討,對書中遺漏的還沒有來得及深入討論的話題繼續進行探討,讓我們一起期待吧!(^_^)


關聯閱讀


  • “閱讀教師成長共同體”讀書群的共讀招募
  • 相約星期二,閱讀教師成長在路上 | 記第一次線上小沙龍
  • 相約星期二| 閱讀教師成長共同體第二次線上沙龍回顧
  • 立足閱讀原點,迴歸閱讀本真 ——共讀《對閱讀教學的重新定義》雜感 | 王曉平
  • 關於閱讀與閱讀教育——學校老師、閱讀推廣人和家長學習者的三方對話
  • 《對閱讀教學的重新定義》共讀完結 | 閱讀教師成長共同體第三次線上沙龍
  • 杜麗芬:探尋精髓,遇見別樣風光 | 《對閱讀教學的重新定義》第二章讀感
  • 楊子湘:閱讀教學策略是否有“新突破” | 《對閱讀教學的重新定義》第三章讀感
  • 陳晶:一線語文教師閱讀中的疑與剖 | 《對閱讀教學的重新定義》讀書筆記
  • 相約星期二,共讀《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一)| 第四次線上沙龍回顧
  • 王曉平:抓住文本特質,聚焦思維,理性解讀——讀《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第二講




“閱讀教師成長共同體”讀書群,由石恢本人發起和主持。一起悅讀俱樂部和潤知閱讀研究院將提供服務支持。


一起悅讀俱樂部是一個公益性民間閱讀研究與推廣機構,也是一個開放性的閱讀交流平臺,目前為韜奮基金會閱讀組織聯合會常務理事單位。它創辦於2011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主張閱讀即生活方式,倡導“快樂閱讀、共同閱讀、分享閱讀”的閱讀理念。自2011年11月起每週末固定舉辦公益讀書沙龍活動,至今已舉辦線下活動400餘場。2014年一起悅讀俱樂部住地被評選為“北京市十大閱讀示範社區”,2015年入圍深圳首屆華文領讀者大獎,2015年獲中國書業年度評選閱讀推廣人前五候選。2017年在全國領讀者大會上獲評“領讀者聯盟致敬機構獎”。2018年一起悅讀週末沙龍獲“北京閱讀季”精品閱讀活動獎。2016-2019年連續四年獲得“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優秀合作機構。


潤知閱讀研究院是一家專業從事閱讀教育和基礎研究的民間學術機構,由新三板掛牌企業、長期專注於中小學圖書館(室)綜合建設服務為主營業務的重慶潤知遠洋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於2018年在北京設立。潤知閱讀研究院將以專注青少年課外閱讀研究和打造K12教育閱讀實踐基地為目標,通過對校園閱讀的深入分析與研究,在校園閱讀現狀調查、校園閱讀建設、校園閱讀課程、校園閱讀活動、領讀者培訓、校園閱讀水平測試、中文分級閱讀等方面深入研究,建設完善的中小學校園閱讀氛圍服務體系,提升校園師生閱讀素養和水平。


相約星期二 | 共讀《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第五次線上沙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