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樓夢》詩詞看其所體現“圓融、空靈、無我”的禪宗思想

《紅樓夢》作為一部世界影響力巨大的小說,被認為是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更被稱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自二十世紀以來,國內外的學術界對《紅樓夢》的藝術成就和豐富深刻的思想底蘊的研究,甚至形成了以《紅樓夢》為研究對象的專門學問——紅學。

從《紅樓夢》詩詞看其所體現“圓融、空靈、無我”的禪宗思想

小說《紅樓夢》開篇便由女媧補天的神話故事引出了一僧一道,進而將無用頑石捲入紅塵中歷經劫數,引出了接下來的若干故事。絳珠仙草與神瑛侍者的前世今生則體現出佛教前生、今生、來生轉世緣起緣滅的假想。這一充滿佛教思想的開頭,便奠定了《紅樓夢》一書中貫穿始末的佛教思想。作者曹雪芹深受佛禪的影響,在作品裡也隨處可見佛教情懷。

故事開始便有甄士隱做《好了歌注》,一句“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正是提現了佛教中一切皆空的思想。作者通過甄士隱口中的“功名、金銀、嬌妻、兒孫”等都不過是虛幻之物,轉瞬即逝,到最後一撇皆空的結局,表達曹雪芹對人生痛苦、社會變幻無常的深刻體驗。這也與《金剛經》中“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的思想是相統一符合的。

從《紅樓夢》詩詞看其所體現“圓融、空靈、無我”的禪宗思想

而在《紅樓夢》中,曹雪芹更是借用大量主角的口筆,通過詩歌的方式,或寫景,或詠物來體現出禪意思想。《紅樓夢》第二十二回中,元春出燈迷詩:“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汽如雷。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謎底爆竹便有著深刻的佛教思想,儘管爆竹威力巨大,但是最終也會化為灰燼,消失無影。曹雪芹通過爆竹的這一形象體現出佛教中“到頭一夢,萬境歸空”的禪理。“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也正是一切生生滅滅,變幻無常的體現,也正是世間萬物無常之說。

在《紅樓夢》中,處處可見佛教思想的體現,這當中,又以眾多的詩詞作品中的禪意最為集中

圓融之境界


從《紅樓夢》詩詞看其所體現“圓融、空靈、無我”的禪宗思想

《紅樓夢》詩詞中的佛教思想更體現在其對圓融境界的追求。圓融境界乃是華嚴宗的根本思想。這種圓融之境是事物與事物之間互相的呈現。因此,人們在尋找超現象世界時,便不用從現象之外尋求,不用脫離現象求本體。也就是說,這種圓融之境界正是打通現象與本體之間的隔絕,進而實現禪境的圓融。

從《紅樓夢》詩詞看其所體現“圓融、空靈、無我”的禪宗思想

而這種圓融境界在《紅樓夢》詩歌中也體現在了時間長短與空間大小上的圓融。如第三十八回中薛寶釵的《憶菊》:“

悵望西風抱悶思,蓼紅葦白斷腸時。空籬舊圃秋無跡,瘦月清霜夢有知。念念心隨歸雁遠,寥寥坐聽晚砧痴。誰憐我為黃花病,慰語重陽會有期。”便是時間長短上的圓融:作者將思緒轉回至去年的菊圃,而如今早已蕩然無存,又在結尾的時候期待著重陽相逢。於是乎,過去穿越到了現在,現在又同未來相交融。從而一定程度上也就消除了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間的差別對立,也便體現出圓融的境界。詩句中的“念念心隨歸雁遠,寥寥坐聽晚砧痴”,歸雁託情、徵婦搗衣寄相思,這空間上的“遠方”便同大觀園互相交融了。

因而,這首詩歌中,通過時間的空間化,單向流動的時間與多維空間的相互交融,來實現整首詩意境的圓融。

空靈之境界


從《紅樓夢》詩詞看其所體現“圓融、空靈、無我”的禪宗思想

佛教追求的是一種無慾無求,無念無望的空靈心境,其中的要旨便是在於保持心靈的空明與自由,拋棄各種世俗雜念,從而讓自己的身心達到超越世俗的境界。進而表達出一種內心的澄澈與空靈。這種空靈的境界在《紅樓夢》的詩詞中更是不勝枚舉。

從《紅樓夢》詩詞看其所體現“圓融、空靈、無我”的禪宗思想

《紅樓夢》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薛蘅蕪諷和螃蟹詠》中,史湘雲作《菊影》:“

秋光疊疊復重重,潛度偷移三徑中。窗隔疏燈描遠近,籬篩破月鎖玲瓏。寒芳留照魂應駐,霜印傳神夢也空。珍重暗香休踏碎,憑誰醉眼認朦朧。”這當中,搖曳的燈光、散落的月影、縹緲的菊影,這一切都是那樣的朦朧、夢幻。第七十六回中,林黛玉與史湘雲聯詩“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這當中的鶴渡寒塘不留影,月照花魂月無影的詩境是如此的空靈,讓澄靜的心境體現得淋漓精緻。

無我之境界


從《紅樓夢》詩詞看其所體現“圓融、空靈、無我”的禪宗思想

《紅樓夢》詩詞中的佛教思想更體現在其對無我之境的追求。例如第二十回中,薛寶釵的燈謎:“朝罷誰攜兩袖煙 ,琴邊衾裡總無緣。曉籌不用雞人報,五更無煩侍女添。焦首朝朝還暮暮,煎心日日復年年。光陰荏苒須當惜,風雨陰晴任變遷。”便是這一無我境界的深刻體現,這正是忘懷塵世,無我心境之絕妙體現。第三十八回中寶玉作“肆行無礙憑來去,茫茫著甚悲愁喜。紛紛說甚親疏密,從前碌碌卻因何?到如今,回頭試想真無趣!”這裡面的禪宗不二法門思想和莊子的齊物論思想作為“你證我證”一偈所作的解釋。

從《紅樓夢》詩詞看其所體現“圓融、空靈、無我”的禪宗思想

於是我們能看到,在破除“自我”掙脫塵世的羈絆之後,體現出了深刻的“無我”的精神自由和忘我境界。而這種境界正是一個人真性情的流露。

第二十三回中賈寶玉作《秋夜即事》:“絳芸軒裡絕喧譁,桂魄流光浸茜紗。苔鎖石紋容睡鶴,井飄桐露溼棲鴉。抱衾婢至舒金鳳,倚檻人歸落翠花。靜夜不眠因酒渴,沉煙重撥索烹茶。”其中的夜靜、心靜,一塵不染,睡鶴眠石、露溼棲鴉,翠花自落而不心動等也體現出一種恬淡的生活中心靈的明淨。這種生活之中群體現出來的佛禪思想便同佛教中的“平常心是道”的悟禪方式有了如出一轍的精神思想。

從《紅樓夢》詩詞看其所體現“圓融、空靈、無我”的禪宗思想

此外,第三十七回史湘雲的《白海棠》:“蘅芷階通蘿薜門,也宜牆角也宜盆。”用白海棠隨遇而安的特點體現出湘雲對待生活、命運的灑脫胸襟——一種超然自我的“無我”之界。

綜述

因此,在《紅樓夢》中,其詩詞所體現出來的佛禪意境的“圓融”、“空靈”、“無我”這三個層面的相互聯繫與密不可分,也正是作者對佛教思想的深刻體驗。這些詩詞當中所蘊涵的禪意和由此所體現的禪境,在很大的程度上都體現了作者曹雪芹本人的宗教情懷。曹雪芹通過小說中人物的口筆,表達了自己的佛教體驗和領悟,這些佛教體驗和領悟在很大程度上其實與與曹雪芹本人的生活和思想、經理與體驗息息相關。

綜上所述,通過《紅樓夢》詩詞作品中所體現出來的禪宗佛教思想,我們也從另一個方面加深了對曹雪芹思想的認識,而通過對《紅樓夢》詩詞作品的研究分析,也為我們對《紅樓夢》的研究分析以及對曹雪芹的探究中,提供了另一個嶄新的維度——禪宗佛教。

從《紅樓夢》詩詞看其所體現“圓融、空靈、無我”的禪宗思想


參考文獻:

1.謝氏映鳳(釋堅蓮) 《〈紅樓夢〉中的佛教思想探討》

2.餘淵 《〈紅樓夢〉中的佛學思想探析》

3.張紅花、揭其濤 《〈紅樓夢〉詩詞中的禪意特質》

4. 羅立群《禪宗意識與〈紅樓夢〉創作》

5.高志忠、曾永辰《〈紅樓夢〉與禪宗》

6.曹雪芹《紅樓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