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故事:致敬普通人的挺身而出

战“疫”故事:致敬普通人的挺身而出


战“疫”故事:致敬普通人的挺身而出


2020春节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人们的心,但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时期,我们也看到了无数人挺身而出,凝聚力量、共克时艰,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本期战“疫”故事,我们将为你带来4个关于普通人在这场疫情中的所作所为。或许他们无法像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那样勇敢逆行,但他们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挺身而出”,散发着独属于他们的温暖与光芒。


·虹桥枢纽的最美逆行者 ·


战“疫”故事:致敬普通人的挺身而出

奚恺菁

复旦大学-香港大学IMBA项目校友


2020年2月9日,疫情下的“复工”大潮开启,奚恺菁在工作群里收到这样一条信息:“由闵行区委统战部、宣传部发起,虹桥交通枢纽招募懂英语的志愿者向外籍入境者宣传政策,指导填写入境健康表等工作。”

疫情期间,奚恺菁身边的好友有奔赴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也有从大年三十工作至今的社区工作者,还有很多捐助者。“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让我可以发挥个人的双语优势,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小小的一份力量。”十几分钟后,她给领导发出了一条报名微信,内容很短,8个字,“报名志愿者,奚恺菁。”

很快奚恺菁的申请通过了,她和其他报名的同事组成了一支翻译志愿者队伍,冲到了复工潮来临时上海最危险的地方——虹桥交通枢纽。

此时的机场和火车站已经陆续迎来了复工大潮,返沪人员不断增加,人口环境复杂,防疫工作量大增。奚恺菁的这支志愿者队伍根据安排,将从2020年2月11日起在虹桥枢纽6个卡点开展工作。“我们需要跟外籍来沪旅客双语沟通,每天分为3班,每班2人,依次上岗。”

奚恺菁作为志愿者的第一天被安排在了中班,她穿戴好防护装备,戴上口罩和护目镜,发了一条信息“马上上岗了”,还搭配了一张“全副武装”的照片。“如果我自己不说,怎么也看不出这里面是我,这就是一个一线医务工作者的样子呀。”她坦然表示。


战“疫”故事:致敬普通人的挺身而出


虽然每次一上岗都因为不敢浪费防护服,只能四五个小时不喝水不上厕所,但一想到自己是在为这个国家、这座城市贡献力量,她就深感骄傲。她和所有贡献着自己一份力量的志愿者们,都是虹桥枢纽的最美逆行者


· 进行一场云合奏 ·


战“疫”故事:致敬普通人的挺身而出

田横

复旦大学MBA项目


在新冠病毒疫情肆虐的2个多月里,绝大多数的人们都选择隔离在家,我也用一个“肥宅”的实际行动来“精忠报国”。

新冠病毒的肆虐再一次证明了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何等渺小,任何对于自然的不敬与挑战,必将得到大自然的“报复”。对于并非从医的我们,不能像驰援的医疗队伍那样英勇就“疫”,在这举国危难的时刻,除了做好自己,别无选择

宅在家里的日子很丧,想来想去,还是唱首歌给大家打打气吧。于是乎有了FM19的这次云演奏,一首充满希望的《NEW BOY》希望能在这倒春寒的日子给大家带来一缕阳光。也感谢FM19的各位乐队伙伴,陪我一起“疯”了一把,“你们是最胖的!”


大家都在等待,等待着阳光再次明媚的那天,人们走上街头,不用戴着口罩,孩子们可以在公园嬉戏,老爷子们下着棋,阿姨妈妈们跳着广场舞……而我们提着咖啡,在史带楼等电梯。


最后,邀请大家共同欣赏FM19的最新作品:《思念是一种病》。


· 公益精神闪现的光 ·


战“疫”故事:致敬普通人的挺身而出

张璐

复旦大学会计硕士(MPAcc)项目


乍一听闻疫情消息,张璐没有惊慌失措。“疫情发生后,群里有不少关于疫情的消息,在负面情绪的冲击下,大家容易轻信谣言,但我认为这时候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绝不能轻信谣言。”


平时,张璐就坚持参加公益活动,而在这次的疫情中,她也同样挺身而出。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火炬。”疫情之战中,张璐成为点亮黑夜的一点星光。武汉封城后一周,张璐参与了线上义拍活动,将自己的业余时间的游泳私教课程拍卖,筹集的资金已经落实,物资部分也很快送到第一线医护手上。


张璐的宠物微信群聊里,无法按时回到上海的宠物主人,焦急地寻求帮助。被疫情困住的留守宠物,成了另一群等待救援的生命。再一次,张璐挺身而出,提出自愿照顾留守宠物。忽略风险,选择奉献。出门救助宠物,就意味着奔波劳碌,更意味着把自己暴露在潜在的病毒之下,张璐是清楚的。但她没有停下公益的脚步:“公益需要一种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先他人后自己。


疫情下,复旦管院的同学校友们都有着无言的默契,哪怕只是一个普通人,也在努力尽着自己的一份力,相信这份力量也终将会汇成洪流,冲走磨难。


· 最强的民族凝聚力 ·


战“疫”故事:致敬普通人的挺身而出

叶菁

复旦大学MBA项目


疫情爆发的时候,叶菁正在非洲实现着多年的梦想——攀登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然而,这个过程没有期待的喜悦,因为国内正爆发着疫情。


战“疫”故事:致敬普通人的挺身而出

叶菁是在1月28日下午收到信号,和家人联系问好时才得知疫情爆发消息的。登顶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尽快下撤,撤到有网络的地方,了解疫情的发展,和家人互报平安。

“下山后,我们调整了原本就地休整和去塞伦盖蒂大草原的计划,当天驾车10小时到了达市,急切希望在这个坦桑尼亚最大城市能抢购一些口罩。一想到封城后的湖北居民防疫物资缺乏,就算网上买到也寄送不到,家乡的父老乡亲都暴露在外,自己寝食难安。”

他们在达市当地华人的帮助下成功买到了4箱口罩(8000只),后来又在前桑给巴尔岛时,逛遍了整个石头城的药房,但没再找到整装的口罩,直到到了迪拜,走了好几条街,才又买到了近20盒口罩。由于很多国家关闭了到中国的航线,叶菁和同行的朋友们担心快递无法及时到达,于是选择了“人肉运送”。

“我们把口罩进行拆包、用食品保鲜袋压缩,4大箱8000只口罩压缩后就能装进2个28寸行李箱。为了留出更多的行李空间,很多的登山装备和衣物就此转送了当地人,永远留在了非洲。”

叶菁表示,这次疫情初期她虽在海外,却看到了最强的民族凝聚力,看到海外华侨、中国游客、中国央企的海外人员,几乎买断了世界各地的口罩等物资,人力运送回国。她的内心深处也为中华民族深深感到骄傲,相信这样团结的民族,一定能扛过疫情,一定能够在疫情之后让经济更快复苏,也一定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更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