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油乳化,敏感問題都在這兒了

一場疫情過去,對不少人來說還比較陌生的"機油乳化"忽然變成了熱詞,本文結合多位業內專家觀點,一文解答清楚車主心中的這個"敏感詞"。

何為機油乳化?

乳化是由兩種不相溶的液體經過強烈的攪拌後形成乳狀液的過程,其中強烈的攪拌是為了讓二者充分的混合,而乳化的程度與溫度、攪拌的速度有直接關係。

中國質量認證中心交通與車輛首席技術專家、高級工程師謝鵬鴻解釋為:機油和水兩種不相溶的液體混合後,恰巧周圍又提供了有利乳化的條件,機油就會出現乳化的現象。簡單說就是發動機裡起到潤滑作用的機油混入了水分子。

那麼,機油裡的水分從何而來?

謝鵬鴻分析道:"2020年,我國全面推行乙醇汽油,目前已經有很多城市都開始使用。乙醇汽油是乙醇和普通汽油按照1:9的比例混合而成,相比傳統型的汽油乙醇汽油可以有效降低排放汙染。但是如果乙醇汽油長時間在發動機堆存,可能會產生油水分離的現象。並且水是不參與燃燒,在發動機做功時變成水蒸氣。一部分的水蒸氣會隨著廢氣排出,還有一部分則會與發動機中的機油融合,發生我們看到的機油乳化現象。"

怎麼檢測自己的機油是否乳化?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機油尺探測。隨機油尺帶出的機油如果呈乳白色、還帶有汽泡,就說明已經乳化。而如果機只是機油注油口蓋位置發現白色乳狀油水混合物,那表示是汽車注油口蓋位置機油發生了乳化。

機油乳化,敏感問題都在這兒了

特別要說明的是,機油蓋乳化不等於機油乳化,兩者有本質的區別。清華大學汽車工程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宋健,在談到這個問題時非常肯定的說:機油口蓋發生乳化"不能視為"機油乳化"。因為機油乳化的話,發動機的潤滑度出現問題,會直接影響加速性能、燃油經濟性;而如果是機油口蓋發生乳化,不會直接影響發動機的工作狀態。這一點也得到了部分一豐車主的佐證,有車友表示"我的機油蓋乳化了,照常開,沒發現任何問題"。

機油乳化,敏感問題都在這兒了

為何機油乳化出現在這個時間節點?

中國內燃機學會副秘書長、工信部甲醇汽車推廣應用專家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原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魏安力認為:"受疫情影響,春節期間絕大多數用車變成了短途用車,往年春節常見的自駕遊、走親訪友的用車環境被開車寄快遞、去超市購買生活用品替代。短途和超短途的用車環境,導致大多數車輛的發動機工作在低溫環境下,未達到發動機最佳工作溫度,相比以往,發動機運行時間大大縮短。加上春節期間寒冷的天氣環境,使得發動機機油頻繁冷熱交替,加速發動機機油中水蒸氣頻繁的氣化與液化,從而導致機油乳化問題的出現與加重。"

針對此種情況,天津大學教授、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姚春德表示:"當發動機停止運轉後,PCV控制閥關閉,曲軸箱強制通風系統停止循環,其發動機內的水溫在高溫(100℃以上)的作用下上升到腔室上方,遇到氣門室罩內外的冷空氣作用而凝結成水珠與油氣混合成所謂的黃白色乳狀混合物,粘附在氣門室罩蓋的最頂處,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白色乳狀物。這是所有汽車多多少少都會發生現象,並不能說明廠商的產品有問題,而是發動機工作過程與特定自然環境結合的必然結果。"

總結來說,機油乳化固然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但要先分清楚是機油乳化,還是機油蓋乳化。從網上曝光的很多照片看,機油標尺都未發生乳化現象,而只是機油蓋存在乳化現象。如果只是機油蓋乳化不必過度擔心,確認是真正的機油乳化之後,再"對症下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