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歡金庸哪部小說哪個人物?爲什麼?

蝸牛145843438


金庸 (1924.3.10-2018.10.30),原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海寧市 ,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

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

1996年至1997年,擔任全國人大常委香港籌委會委員。1998年,獲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 2000年,獲得大紫荊勳章。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 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

當年金庸與梁羽生訂下武俠小說之約時,曾想過筆名的問題。後來決定把自己名字的“鏞”字一分為二,成為“金庸”。這就成為了他的筆名。

金庸先生也用過其他的筆名,例如用姚馥蘭(英文“Your Friend《你的朋友》”音譯)寫影話,如用林歡這筆名寫影話也寫電影劇本,在讀者中間也曾留下較深刻的印象。

金庸先生還有一個筆名,叫做查理,可能大家並不熟悉,這是他讀高中時老師給取的名字。當時還是1940年,他讀高中一年級時,因為寫了一篇嘲諷訓導主任的寓言故事《阿麗斯漫遊記》。結果因“褻瀆師長,敗壞學風”而被革出校門。然而,這篇文章不僅顯露了金庸的文學才華,也充分展示了他敢於反抗強權,追求真理與正義的精神和勇氣。

到衢州中學後,金庸開始向東南地區的一家大報《東南日報》投稿。老師替他取了一個筆名——“查理”。“查理”撰寫的《一事能狂便少年》、《千人中之一人》等文章,陸續在《東南日報》副刊《筆壘》上發表,得到好評。

金庸武俠中人氣最高的幾位主角,喬峰、令狐沖、郭靖、韋小寶等,這幾位各有特色,尤其是喬峰簡直就是大俠中的典範,豪放的代名詞,就是一個完美的英雄,豪情俠骨,重視責任

《天龍八部》裡的頂級英雄喬峰,喬峰(又名蕭峰),原遼國珊軍總教頭蕭遠山之子,其豪邁豁達的大俠氣概與“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英雄氣魄、強烈的民族氣節自不必說,他的武功也是高深莫測。


嘻哈說事


跟大家一樣,金庸先生的所有武俠我都看過,每一部都不止一遍,不同主人公的性格很不相同,喜歡度也不相同。

陳家洛的雄心壯志就是奪取滿人江山,為此不惜將自己鍾情的香香公主送給乾隆,這種人設我不喜歡。

郭靖忠厚老實,但小說情節的主人公光環太重,其人格的塑造並不豐滿。

張無忌太優柔寡斷,磨磨唧唧地缺乏果敢決斷,成就絕世武功不過是小說設定的無數巧合機緣。

楊過命運多舛,個性倔強,孤傲執拗,但並無英雄氣概。

令狐沖自憐自傷,有點小清新的味道,不太喜歡。太多主角了,不一一點評……

我唯一打心眼裡佩服的就是喬峰,歷經磨難、矢志不改、光明磊落、豪氣干雲、辦事精明、慧眼如炬、豪邁灑脫、正直不阿,從他對阿朱阿紫的態度可以看出還不乏兒女情長。

「想當年丐幫喬峰喬幫主在聚賢莊獨戰群雄,又以降龍十八掌在少林寺前打得眾魔頭望風遠遁,雁門關前逼迫契丹皇帝折箭為盟,不敢南侵,真是何等英雄」。

還記得當年看到這些情節時,好像親臨其境一般,喬峰天人般大氣磅礴神威凜凜之氣勢彷彿就在眼前,忍不住熱血沸騰心生無限景仰。

最後在雁門關下抱著阿姨跳下懸崖,我讀到這裡時心裡鬱悶久久難以釋懷。

那時我是個中學生,通過借和租的方式看完了《天龍八部》,但還是拿出所有積蓄買了一套,喬峰是我當時無限崇拜的偶像。


奧卡姆剃刀


金庸小說中,最喜歡的人物是《天龍八部》裡面的段譽。

一、長相俊秀,風流倜儻,身份高貴,學富五車。他是大里國皇世子,雖出身高貴,到後來繼承皇位,書生氣十足。

二、性格善良,迂腐又固執。在小說的一開始,他就嘗試用佛法去感化眾人,化解矛盾。他“平生最不愛瞧人打架”,“阿彌陀佛也”也是常掛嘴邊。他的出發點是好,直到他武功高強,他的本性未變。

三、機遇好。因各種千載難逢的機遇,練就了一身高強的武功,尤其是六脈神劍,叱吒江湖。

四、愛情觀念好。自從他遇見神像後,就一見鍾情,直至遇見王語嫣,也是全付身心繫在她身上。在老版《天龍八部》他們兩個最後是走一起的。新版改版後,兩人並沒有在一起。個人還是喜歡老版的結局。

想來,金庸老先生對這個人物也是頗愛的,單是以這個人物為主線的描寫就佔了近全書的1/3.


娛樂妖姬


我還是喜歡郭靖。

首先當然是他找了一個聰明伶俐、武功高強、美麗如花的老婆。

黃蓉,是千萬青年的夢中情人。家學淵源文治武功,背景強大。出得廳堂,進得廚房,機智靈活,八面玲瓏。

其次就是以勤補拙,大智若愚。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多少的聰明人靈動多變,最後如猴子掰玉米,一路掰,一路丟。我們的郭大俠,咬定"降龍有悔"不放鬆,非要練成不可。是我們成就家庭事業的楷模。

第三就是郭大俠善惡分明,鋤強扶弱,行俠仗義。現代社會物質第一,善惡不分。有錢天下第一,厚黑走遍江湖。好希望郭大俠走一走現在的江湖。

第四就是武功天下第一,縱橫大漠草原,人物風流。現在正是亮劍的時代,列強再次發出了挑戰,我們中華兒女正該激濁揚清,馳騁天下。

願金鏞大匠一路走好!


寒舍29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先生千古。

感謝金庸大俠讓我擁有了一個武俠夢,作為80後,我們的童年是美好的,我們可以永遠徜徉在刀光劍影,絕世神功的世界裡,久久不願出來,降龍十八掌,六脈神劍,天山六陽掌,九陽神功,九陰真經,彈指神功,黯然銷魂掌,凌波微步,這一些耳熟能詳的武功,是80後一生都抹不去的回憶。

金庸筆下的每個人物都各具特色,從《書劍恩仇錄》里正直的陳家洛,到《鹿鼎記》裡玩世不恭的韋小寶,金庸大俠用他的一生詮釋了現實生活中人性的變化,讓我們記住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彷彿就在我們的身邊。

《天龍八部》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小說,確切的說,我是看了電視劇才喜歡的,那個時候不懂得俠之大義,為國為民,只是單純的喜歡喬峰的降龍十八掌,段譽的凌波微步,如果我也會這兩種武功該多好啊。

長大以後,多次重溫《天龍八部》漸漸的理解了此書的含義,喬峰是一個悲劇人物,當慕容博想要和喬峰聯手滅宋的時候,喬峰的一番話,為國為民感動了掃地神僧,卻因為阻止大遼侵宋而陷入兩難的境地,最終自殺才能解脫。


老樂說球


答案就是:平生不見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的“小春子公公”韋小寶!

來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787209/

韋小寶是金庸先生的封筆之作《鹿鼎記》中的主人公,出生揚州妓院,大字不識一個,好賭成性,但是卻屢有奇遇,在康熙年間官居一等鹿鼎公,貪汙鉅款,抱得七位絕色美人歸,最後隱匿江湖。

韋小寶與金庸先生其他作品中的主人公截然相反,例如《天龍八部》的喬峰武功蓋世,威震武林,行俠仗義;《射鵰英雄傳》裡的郭靖也是武林人士公認的大俠。但是韋小寶絕非公認的俠士,在許多人眼裡,可能是一個只會溜鬚拍馬的大流氓。一些文學評論者認為為韋小寶根本稱不上俠士,頂多就是跳樑小醜,為了反襯陳近南等名士而存在的。

然而,我認為韋小寶並非跳樑小醜,他實在是一位俠士,只不過他不是喬峰那樣的大俠,而是一位小俠。義氣可以分成大義和小義,救國救民是大義,江湖義氣是小義。正如義氣一樣,俠士也可以分成大俠和小俠,大俠為國為民,小俠為兄弟兩肋插刀。而韋小寶就是一位以江湖義氣為重的小俠。

一、最喜歡講義氣的雙兒

韋小寶好色,這是毋庸置疑的。他一見到年輕貌美的阿珂,就為她神魂顛倒,想討她做老婆。後來阿珂三番四次要殺了羞辱自己的韋小寶,韋小寶卻千方百計接近阿珂,哪怕阿珂要韋小寶救自己的情人,韋小寶雖然心裡極其氣憤,卻一看到阿珂苦苦哀求的眼神,登時就心軟了,答應阿珂的一切要求。可見韋小寶好色至極。

韋小寶一共娶了七位老婆:神龍教教主夫人啊荃、沐王府方怡、沐王府郡主沐劍屏、白衣神尼的徒弟阿珂、莊家雙兒、建寧公主、王屋派曾柔。阿珂大概是最貌美的,她是天下第一美人陳圓圓的私生女,繼承了母親的美貌。但是韋小寶最喜歡的並非阿珂,而是雙兒。書中寫到有一次韋小寶死裡逃生,他痴痴的望著阿珂。忽覺一隻柔軟的小手伸過來握住他左掌,韋小寶身子一顫,轉頭看去,只見一張秀麗的面龐上滿是笑容,眼中淚水卻不住流將下來,卻是雙兒。韋小寶大喜,一把把她抱住,叫道:好雙兒,這可想死我了。一顆心歡喜得猶似要炸開一般,霎時之間,連阿珂也忘在腦後了。

論相貌,雙兒比不上阿珂。但是雙兒對韋小寶的深情重義超過了其他所有老婆。雙兒為韋小寶擋過“一劍無血”馮錫範的一劍,馮錫範是可以與陳近南媲美的武林高手,雙兒面對如此高手,非但不逃,還豁出命去救韋小寶,足以見雙兒對韋小寶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只是兒女私情,更似換命的兄弟義氣。韋小寶最愛義薄雲天的雙兒,而不是貌若天仙的阿珂,足以見韋小寶並不是一個重色輕義的人,而是一位重情重義的好男兒。

二、錢排在義氣之後

錢和女人,幾乎是人人做夢都想得到的。生在妓院,從小受盡欺負的韋小寶更加如此。但是即便如此,韋小寶仍然不會為了錢財,做對不起兄弟的事情。韋小寶僥倖得到了八部《四十二章經》,知道了大清的寶藏就藏在鹿鼎山。這些寶藏數額巨大,是滿洲兵士入關後搶來的財物,以備退出關外之時使用。但是康熙告訴韋小寶,鹿鼎山是大清龍脈所在,一旦龍脈被挖,大清就會滅亡。韋小寶把康熙當作自己的兄弟,所以即使鹿鼎山下有再多財富,他也不會去挖寶,傷害兄弟。可見韋小寶重義甚過看重財富。

三、為了義氣觸犯龍顏

韋小寶入了天地會,成為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的徒弟。天地會的口號是反清復明。所以,康熙下令韋小寶剿滅天地會,否則就要殺了韋小寶。韋小寶嚇得滿頭大汗,還是告訴康熙:自己救康熙,是因為把康熙當成兄弟;同樣,自己也把天地會的弟兄當兄弟,所以不能去剿滅天地會,做不義之事。康熙怒氣沖天,念在過去的情分上,免了韋小寶死罪,卻把韋小寶囚禁在通吃島上。韋小寶一日不剿滅天地會,就一日不能離開通吃島。即便如此,韋小寶仍然不願意出賣天地會的兄弟,可見他講義氣之真。

韋小寶從未進過私塾學堂,通過聽書完成了自我啟蒙,又在江湖和朝廷裡摸爬滾打,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說書先生講故事重在精彩有趣,而不是道德教育,在這種環境長大的韋小寶,自然也不能深明大義。金庸先生創作韋小寶這樣的人物的初衷不得而知。正如一萬個讀者就有一萬個哈姆雷特。在我看來,韋小寶的身世比現實中大部分人更加可憐,也沒有拿得出手的一技之長,所以,韋小寶能做成功的事情,我們應該也可以。相比喬峰等大俠,韋小寶更加像一個草根偶像,更加接地氣,更容易感召讀者行俠仗義。也許正因如此,金庸先生才決定封筆,因為他再也創造不出比韋小寶更有號召力和感染力的俠士了。所以,韋小寶非但不是一個悲劇人物,不是一名跳樑小醜,恰恰相反,他是一位草根英雄,是我,也可以是你!


小C微遊記


說到金庸, 曾經最喜歡的角色是令狐沖。

一壺酒,一柄劍,一枝蕭,一把琴。

翩翩少俠,放浪形骸,放縱不羈又專情如一。

李連杰正氣有餘而帥氣不足, 霍建華俊美有餘而灑脫不足, 任賢齊、李亞鵬更是一言難盡…… 最好當然是呂頌賢的版本。 (一度嫌棄那個版本的任盈盈不好看)

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

這首高山流水知音難覓的《笑傲江湖》, 就韻律而言,還是徐克的影版裡 鬼才黃沾作曲、許冠傑演唱的那一首最為經典。

前奏一起,“青霞飲酒”的畫面便躍然眼前。



上中學的時候, 我的同桌女生是個金庸迷。

她曾經斥80元巨資,買了一套金庸全集。

嗯,當然是盜版。 那會她找她老媽要錢的時候,要得理直氣壯—— 老媽你知不知道,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書籍是人類文明的階梯!

不知道金庸是誰的她老媽一聽說要買書, 以為女兒轉性了,趕緊掏出了錢。

作為近水樓臺的我,當然也沒少借來看。

那個年代電視正在播《天龍八部》, 男生們討論著降龍十八掌、一陽指、掃地僧、六脈神劍和凌波微步, 女生們為了選喬峰還是段譽爭論不休。

我也糾結了很久這個問題。

不過可能在男生眼裡, 天賜神功、天降美眷的虛竹才是最令人豔羨的幸運兒吧? 哦不, 要論人生贏家,當然是韋小寶。


陳小春版本的《鹿鼎記》,簡直深入人心。

我到現在還記得主題曲《叱吒紅人》 和片尾曲《頭頂一片天》,粵語版。

還有一個細節,曾柔為韋小寶吹的洞簫, 那首曲子是《故鄉的原風景》。

那是港臺劇的黃金年代。 聽說男生普遍喜歡溫柔大度的雙兒, (跟喜歡小昭的可能是同一撥) 或者是呆萌可愛的沐劍屏。

哦,這裡面沒有我喜歡的女生。


大學的時候, 不知從哪裡借來一本《倚天屠龍記》, 對優柔寡斷如《圍城》中方鴻漸一般的張無忌, 一度恨得咬牙切齒。

男生們幻想著“四美同舟”, 女生們卻希望有人能為自己“終身畫眉”。

初戀男友曾說, 覺得書中寫到的“無疾而終”是一個很好的詞。

我始終沒想明白,到底是為什麼。

不過,人生無常, 很多故事的確也是無疾而終了。



說到金庸書中的女主角, 也喜歡黃蓉的聰明靈俐, 欣賞趙敏的敢愛敢恨, 但說不上來為什麼, 偏最心疼周芷若。

那一低頭雙眸隱忍含淚的楚楚動人, 如何不教人原諒她犯下的所有罪孽。


對楊過和小龍女這一對,一向有些無感。 直到十六年後古天樂再見李若彤時說, 姑姑還是那樣,過兒已經老了。 …… 今天聽聞金庸逝世的消息, 畢竟老人家已近百歲之年,倒不覺得意外。 只是忽然間想起來許多他筆下的人物角色, 影視劇中的場景臺詞, 各個版本演員的神情舉止, 不斷在眼前浮現。 同樣浮現的, 還有少年時的種種記憶。 桃李春風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燈。 本是隨意這麼一想, 竟覺得要寫下來才好。 雖然凌亂。


大樹一直在這裡


我很喜歡金庸的小說,要說金庸小說中最喜歡的人物,分為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高中時期,我最喜歡的是郭靖。


我看電視劇《射鵰英雄傳》後,就開始喜歡上了這個一臉憨厚老實的的郭靖。他資質平平,但卻對誰都那麼真誠,深得大家的喜愛。尤其是對黃蓉的各種呵護與容忍,覺得他最真誠、最可靠,是女人們將來最安全的男友。

他忠於愛情,有了俏黃蓉,就算是可以做鐵木真的駙馬爺,他都不為所動。


郭靖雖然看起來沒有什麼能力,但是善良、忠誠、隱忍等品行絕對是最佳男友的人選。


第二個階段:在婚戀期,我最喜歡的人物是《笑傲江湖》裡的令狐沖。


令狐沖是個性格灑脫的人,為人處世光明累落。他非常大度,對任何人都記恨在心。他經歷太多的波折,卻最終能和所有人和解。

令狐沖雖然身在江湖,卻沒有隨波逐流,追名逐利。最終和自己最愛的人浪跡天涯,這樣的令狐沖一直令我心馳神往。


第三階段:現在,我還是最喜歡《天龍八部》裡的喬峰。


喬峰天賦高,是個練武奇才。“降龍十八掌”被他練得出神入化,並且精進為亢龍有悔,飛龍在天。


喬峰不僅武功高強,更是金庸筆下真正的“大俠”。他胸懷天下,個人生死置之度外。


而且他對愛情最忠貞,心愛的阿朱去世以後,無論妹妹阿紫多麼熱烈地追求,他始終不為所動。

雖然他是一個悲壯的英雄人物,但是他義薄雲天的豪氣,以及對愛情忠貞不渝的執著,一直深深地感染著我。雖然我也喜歡過段譽,喜歡過楊過,但是對以上這三個人物的喜愛程度,要比其他人深很多。


這些都是金庸老先生書裡的人物,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角色彷彿活在生活中一樣,感謝金庸老先生,老先生一路走好,祈禱!


文 / 於千原


對此問題你還有什麼見解?歡迎留言、點贊、轉發,更多教育問題,請關注有書教育!


有書教育


最喜歡郭襄。


為什麼會喜歡她呢?我記得我小時候電視裡剛好播古天樂版《神鵰俠侶》,以童年的尺度去看,就感覺裡面有很多很多反派人物。比如刁蠻任性、砍掉楊過一隻手的郭芙,心如蛇蠍的李莫愁,陰魂不散的金輪法王,還有接近癲狂、殺人於無形的絕情谷裘千尺。而唯有郭襄,這個黃蓉和郭靖的二女兒,天生心地善良、內心溫暖、活潑動人,就像灰濛濛背景上的一抹陽光,照亮了整部劇。



她在嬰兒時期就和楊過結下不解之緣,十幾年後再次相遇,楊過許她三根金針,代表願意為她實現三個願望。

郭襄這樣可愛的一個小妹妹,秀美豪邁,善解人意,聰明伶俐,楊過心中早就真的喜歡她了,給她三枚金針,就是說:“不論你叫我做什麼,我都答允!就是要我為你死了也可以!”(神鵰俠侶後記)


而郭襄毫不猶豫當場就用了兩個:其一是讓楊過摘下面具,其二是讓他參加自己的生日會。而第三,則是後來在楊過苦等小龍女16年不得陷入絕望時,讓楊過不要尋死。這時她恐怕早已對楊過芳心暗許吧。



《神鵰俠侶》裡還有這樣一段描寫:

在蒙古軍營中,小郭襄有段獨白,碎碎念道:

可惜我遲生了二十年。倘若媽媽先生我,再生姊姊,我學會了師父的龍象般若功和無上瑜珈密乘,在全真教道觀外住了下來,自稱大龍女,小楊過在全真教中受師父欺侮,逃到我家裡,我收留了他教他武功,他慢慢的自會跟我好了。他再遇到小龍女,最多不過拉住她手,給她三枚金針,說道:小妹子,你很可愛,我心裡也挺喜歡你。不過我的心已屬大龍女了。請你莫怪!你有甚么事,拿一枚金針來,我一定給你辦到。


深知她和楊過不可能有結果的我們,看到這一段心思,多麼傷感。緣分往往需要恰當的時機,但感情卻從來沒有假如。“後來者”郭襄,深知楊過與小龍女情深義重,於是在兩人重逢後,依然把愛慕藏於心中,只是祝福他們。在神鵰俠侶的最後,楊過朗聲說道:“今番良晤,豪興不淺,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咱們就此別過。”

說著袍袖一拂,攜著小龍女之手,與神鵰並肩下山。



那麼後來的郭襄呢?《倚天屠龍記》裡是這樣說的:

俞蓮舟道:“恩師(張三丰)與郭女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後,此後沒再見過面。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於一個人,那便是在襄陽城外飛石擊死蒙古大汗的神鵰大俠楊過。郭女俠走遍天下,找不到楊大俠,在四十歲那年忽然大徹大悟,便出家為尼,後來開創了峨嵋一派。”


等了二十四年,少女的容顏已老,青絲也已經熬成白髮,才最終大徹大悟。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大概就是如此吧。

雖然到最後也沒有得到世俗意義上所謂的好結果,但我就是喜歡這個叫郭襄的姑娘。她心地純良,她赤忱爽朗,她用盡一生全心全意的愛過一個值得愛的人。這就夠了吧。


鹿主編超八卦


驚聞金庸先生逝世,不勝唏噓。先生封筆多年,早已淡出江湖。但武俠的江湖,卻一直演繹著先生的傳說。

先生作品,開宗立派,創當代武俠小說無可超越之巔峰。先生其人,智識胸襟,高遠深闊,被尊為“俠之大者”,亦是當之無愧。

“笑書神俠倚碧鴛,飛雪連天射白鹿。”金庸先生的每一部作品,我都讀過,是我少年和青年時代,最寶貴的精神食糧。可以這樣說,六零到八零年代之間出生的人,特別是男性,幾乎都是伴著金庸先生的作品一起成長的。那些個性鮮明的人物,耳熟能詳的故事,朗朗上口的武功招式,已深深烙印於幾代人的記憶中,不但塑造著我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甚至,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產生了不可忽略的深遠影響。



要從先生作品中挑選出一個最喜歡的人物,確實有點犯難。不是沒有,而是實在太多。郭靖的忠純踏實,楊過的多情堅定,令狐沖的放浪形骸,喬峰的豪邁神勇、家國情懷……一個個鮮活的形象,不但集智慧、容貌、武功於一身,而且都散發著人性的光芒,令人心馳神往。

每讀其作品,常掩卷遐思,深陷其情其境之中,不可自拔。恨不能生於斯時,與斯人把臂相交,把酒言歡,浪跡江湖,何等快哉!

若必選最愛一人,我選喬峰。

其武功,乃一步步踏實練就,並未得到任何奇遇,卻能天下無敵。最平凡無奇的招數,他使將出來,卻能發出無窮威力。聚賢莊一戰,力挫群雄,令無數江湖成名人物肝膽俱裂。

其為人,與朋友交,可以性命相托;雖是粗豪漢子,卻對阿朱一往情深,至死不渝;丐幫眾人,以其異族血統一再相逼,但在大義面前,他卻不計前嫌;雁門關前,甘願一死以止干戈,更令人痛哉!



人生百年,先生得九十有四,一生無憾。今往天國,雖有不捨,但亦無悲無痛。唯所恨者,先生封筆太早,《鹿鼎記》後,再無作品傳世。多年來翹首以盼,雖是痴心妄想,但只要先生在,總還有一點理由。而從此往後,便是永失我愛了。

江湖滔滔東流水,人間從此無大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