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被騙了!孩子這3種高情商表現,其實是“缺愛”了


一、多少情商高的孩子,內心都住著一隻敏感的兔子

前兩天,我跟朋友去外面辦事的時候,遇到一個媽媽帶著一個小女孩,當他們走到一個賣棉花糖的攤點前,小女孩突然就走不到道了,似乎是被棉花糖給黏住了。

媽媽看到這種場景,便蹲下來問孩子:“是不是想吃棉花糖呀?”

孩子低下頭,拽了拽衣角,回答說:“不,不想,我只是想看看。”

媽媽一聽,露出了笑臉說:“真懂事!”

接著,便帶著孩子快步離開了。

朋友看著這個小孩,喃喃道:“真可憐!”

我問她為什麼這麼感慨,她說起了她小時候的故事:

她很小的時候,就被送到了外婆家,聽到過最多的一句讚美就是“聽話懂事”。當時住在外婆家的一共有4個孩子,而她去得最晚,也最沒安全感。她總是偷偷觀察著大人們的一舉一動,為了討好大人,她經常多幹活少吃東西,把好東西、好玩具都留給其他孩子。以至於到了後來,別人稍微對她好一點,她就感動到一把鼻涕一把淚。

確實,在我跟她的相處中,我也能明顯的感覺,她的性格比別人更加敏感、更能察覺出別人微小的情緒變化。

她也總是笑著說:“這可能,就是高情商所付出的代價吧!”


別再被騙了!孩子這3種高情商表現,其實是“缺愛”了


二、以下行為,往往是孩子缺愛的表現

不得不說,他們的經歷真的讓人覺得很辛酸。人在幼年時,應該是最無憂無慮的時候,可是,他們卻因為缺乏安全感,而活得戰戰兢兢、唯唯諾諾,有些人甚至因此變成了討好型人格,在長大成人後,仍然糾正不過來。

那麼,孩子“缺愛”具體有哪些表現呢?

1.孩子的脾氣特別好,在家幾乎不“紅臉”

接觸過孩子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孩子的性格是最多變也是最鬧騰的,上一秒還嘻嘻哈哈,下一秒說發脾氣就發脾氣了!因此,很多家長帶起孩子來十分頭疼。

可是,如果有這樣一個孩子,在家從來不發脾氣,看起來十分聽話懂事,這就一定是好事嗎?

答案是否定的,這隻能說明孩子並沒有把這個家當成家。

仔細想想,作為大人的你,發脾氣的地方是不是多在家裡?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你知道家是安全的地方,所以,你敢於在家大膽的發洩情緒與不快。而在外面的時候,你也不確定在你發脾氣時,別人是否能夠包容,所以,你會有所收斂。

而孩子亦是如此,他之所以在家表現得特別聽話,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如果不聽話,隨時可能被趕出家門。

別再被騙了!孩子這3種高情商表現,其實是“缺愛”了


2. 孩子特別聽話,讓他做什麼就做什麼

在一個健康的家庭裡,所有的家庭成員應該都是平等的,都有讓別人幫助的權利,也都有拒絕的權利。

可是,如果一個孩子從不拒絕父母的安排,父母讓他做什麼就做什麼,那往往就說明這個家出問題了。

比如,朋友就曾告訴我,她最怕的就是外公發脾氣,因為外公心情一不好,就會跟外婆打架,就會把整個家搞得天翻地覆,而他們這群孩子也就跟著遭殃。

所以,在日常的相處中,朋友總是討好著外公,希望把外公哄高興一點,這樣她的生活才會更順心。

3. 出門在外,總是以父母的意見為主

正如我們前面看到的那個小女孩,她在棉花糖攤點前看了很久,可是,當母親問她是否想吃時,她卻回答“不想”。

是真的不想嗎?肯定不是,不然她不會突然放慢腳步。

可為什麼她卻這樣回答呢?答案是,她知道母親一定不會買,甚至她如果說了“想吃”,就會讓母親不高興,因此,選擇了說違心的話。

這種孩子真的特別可憐,她們明明心裡有想法、有主意,可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在面對選擇,總是迎合父母的意見。

而這種特性一旦帶到成年,也就形成了“討好型人格”,再想要改過來可就難了!

別再被騙了!孩子這3種高情商表現,其實是“缺愛”了


三、孩子若是高情商值得恭喜,但別把孩子逼成“高情商”

在當下的社會,有一種普遍認可的觀念,就是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甚至有觀點認為,智商確定了一個人的下限,那麼情商就決定了一個人的上限。儘管很多人不認同這種觀點,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也更喜歡與高情商的人相處。

所以,很多家長也特別注重孩子情商的培養,各種幼兒情商班也是層出不窮。如果聽到有人誇獎自家孩子的情商高,那家長肯定是高興得不行,覺得自己的孩子將來一定大有出息。

但值得主意的是,很多時候,孩子們表現出現的高情商,可能不是什麼好事,更大的可能是孩子心裡沒有安全感,想要討好大人所偽裝出來的。比如,在我國,就有這樣一句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揭示了孩子們早熟懂事的真正原因。

因此,如果你的孩子表現得情商極高,先彆著急高興,很可能孩子是因為沒安全感,甚至是缺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