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與民國名媛韻事

徐志摩與民國名媛韻事

民國徐志摩老師,因了一堆風流債,去世近90年來,一直名聲不佳。他的一生,文青翹楚,浪子班頭,花邊難盡,糾葛不斷,深度牽扯到的女人,至少有四位。

說起來,他也真是妙人,口味很偏食,似乎只喜歡才貌雙全的名媛,有夫之婦也無妨。這其中,張幼儀是包辦婚姻,林徽因是理想中的如花美眷,凌淑華是後期最信得過的“女閨蜜”,真雙宿雙飛他又找了了二婚的陸小曼。其餘,諸如俞珊、冰心、韓湘眉、賽珍珠等名姝,打情罵俏永遠都不嫌夠,膩膩歪歪話永遠都說不完,扯不清的曖昧。

只可惜,名士風度的徐,自己早早死於非命,紅粉佳人們,晚景也多令人唏噓。凌淑華,婚姻不睦,據其女陳小瀅說,凌彌留之際,反覆唸叨的,竟是徐大詩人的名字,而非丈夫陳西瀅亦或情人朱利安;林徽因苦撐待變,才50出頭,就油盡燈枯香消玉殞;而陸小曼呢,則煢煢孑立熬到62歲,死的不明不白。

徐志摩與民國名媛韻事

(張幼儀,1930年代初)

比較起來,被徐殘忍拋棄的張幼儀,除了受過離婚的坎坷外,反倒是最善終的了。她這一生,並無剋夫之相,卻有寡婦之命,至此也算善有善報了。

徐志摩這人,近些年被黑的很慘,蒙受的不白之冤有很多。但是,他對張幼儀,確實過分,這一點無論如何是“洗白”不了的。

對這位前妻,徐大詩人不只是始亂終棄,毫無負責,言行也稱得上惡狠。無端鄙視她,當面辱罵她是“土包子”,語言暴擊+冷暴力隨時就來。就這樣,可床照上無誤,孩子接連生來毫不耽擱。儘管,《徐志摩未刊日記》透露,他有個怪癖,是常年不洗澡——愛踢足球又不洗浴,如何統一我多年都想不明白。

徐志摩與民國名媛韻事

(1919年前後,徐志摩於克拉克學院求學期間)

更令人髮指的是,為了追求“林妹妹”,天降一紙休書就算了,還逼迫糟糠之妻墮胎,打掉兩人的骨肉。虎毒尚不食子,單憑這點,不管新舊時代哪條標準,徐被罵“渣男”都不無辜。他與後來的同行顧城很相似,詩每句都寫的很“童話”,但言行卻是很分裂的另一套,怎麼看都“雙標”。

這一切,張幼儀包羞忍辱了下來。她是很傳統的女人,出身書香門第、江南鉅富之家,自16歲許配給徐後,唯一想法,就是守著丈夫過一輩子。可造化弄人的是,那些“大豬蹄子”並非你想緊跟就如願的。

張幼儀是個很大度、又犧牲型的女人。這位曾出身大戶的千金小姐,在被迫離異後,長達數十年間,默默撐持,以德報怨,從無一句恨言。

徐志摩與民國名媛韻事

(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

離婚後,徐志摩“淨身出戶”,張幼儀沒有離開徐家,守先待後,含辛茹苦。在那戰亂頻仍、時局動盪的歲月中,她為公婆養老送終;為徐家撫育幼子,培養他成才,留學名校,事業有成;她自己也奮發圖強,若有神助般,求學、經商、教書,竟都成績斐然。

後來,晚年的她,時間終於充裕,還傾盡全力履行素願,四處奔走,蒐羅並出版了那套5卷本的《徐志摩全集》——現今但凡研究徐志摩的,都離不了這套文獻材料。她教兒子,教孫孩輩,總說徐志摩如何偉大,使得後人都對徐很崇拜。

徐志摩與民國名媛韻事

(徐志摩獨子徐積鍇夫婦)

此後半生,她差不多一直飽食暖衣,中年後事業更是成功,一度是有名的“富婆”。亂世的狂濤巨浪,沒有太沖擊到她,晚年兒孫繞膝,近90高齡才安詳去世。連愛神丘比特,也眷顧彌補了她:49歲那年,比她小三歲的蘇紀之,是位性情溫厚、談吐風雅的醫生,疼惜她、追求她,並陪著她走完了餘生。

實際上,徐志摩的獨子徐積鍇、四個孫輩,也都是張幼儀給拉扯大的,並且都出人頭地,家庭幸福。徐積楷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後從商,如今102高齡,定居紐約,如今還健在;兒媳張粹文,在她勉勵和支持下以設計師成名。

徐家孫輩一男三女,如今都是70多歲老人了,都是美國社會的精英:孫子徐善曾耶魯大學畢業,工作於美國原子能委員會;長孫女徐稘出自紐約大學,美國航空公司高管;二孫女徐放在紐約普拉特學院出來後,現任新加坡某基金會董事長;小孫女徐行,是後人中唯一“從文”的,博士畢業後一直在大學任教。徐行去年回海寧拜祭先祖,看到張幼儀照片,當場熱淚盈眶,感慨說,“祖母用起早摸黑的辛勞,替兒子兒媳挑起了重擔,也為幾個孫孩挑起了一片天地”。

徐志摩與民國名媛韻事

(晚年張幼儀與其一孫三孫女)

細論起來,徐志摩的一生,最對不住的人,其實是張幼儀;而在徐的生前身後,行事最無愧、維持最妥帖、安排最盡心的,恰也是她張幼儀。徐大詩人若地下有知,不知當作何感想?

張幼儀做這些事,是無怨無悔,可也並非木頭人式的毫無知覺。她本身都是一部“民國傳奇”,不是浙江鄉下“小腳太太”,哪會沒啥看法。

其嫡孫徐善曾,2017年接受採訪時如是說,“她不一定百分之百原諒了徐志摩”,“當然,作為一個有信仰的人,她知道自己該如何諒解別人”。她思想的根底,還是新女性,並非封建時代“節婦”。她是善良盡責賢德,絕非忍辱求全。

張幼儀晚年時,在哈佛大學東亞系畢業的侄孫女張邦梅的協助下,口述了本自傳,題為《小腳與西服》。這是張幼儀首次打破沉默,對外界發聲。該書起初用英文寫作並在美國出版,後來經譚家瑜翻譯成中文,於1996年在臺得以初版。

而大陸這邊,則待黃山書社於2011引進,我們才得窺一絲究竟。特別是藉此得知張幼儀對於自身遭際,以及對於徐志摩、對於林徽因陸小曼等“情敵”的真實態度是什麼,所思所想為何。這是唯一一本“信史”。儘管,張邦梅的祖父、也即張幼儀的八弟張禹九,臨終前得知孫女要寫作這樣一本傳記,曾再三叮囑,寫徐志摩時,“要對他忠厚些”,還交代葬禮上務必朗誦徐志摩的詩。

這些年,有些自媒體似乎意在“抹黑”林徽因,動輒抬出的“論據”之一,是張幼儀如何“恨”林徽因,對陸小曼反不計較云云,可翻過這本書,再多看看一些資料,即可知是斷章取義的,是經不起推敲的。

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明顯讀出她的某些糾結:對前夫是有責怪,但基本原諒。徐對她冰冷乃至無情,她一直都認為是自己當時讀書少,跟不上人家節奏。老年的她,還不忘告誡後輩,“在中國,女人是一文不值的,可是啊,我們還是要活出自己的價值”,“你曉得,文人就是這德行”!

徐志摩與民國名媛韻事

(張幼儀與其老伴蘇紀之醫生)

對徐的後妻陸小曼,她的持論是很寬恕的,甚至多是同情,為之唏噓不已;而對於林徽因,是有些許埋怨——認為林不嫁給徐,辜負了他的一番深情,但絕對說不上“恨”。這一情況,與徐積鍇的議論是最吻合的。

徐積鍇晚年曾這麼說,“母親並不討厭林徽因,最同情陸小曼,因為她沒孩子”,“雖然陸小曼部分選擇的確傷害到了徐志摩,可總的來說,她還是幫助了徐志摩很多,尤其是在生命的後半段”。

說起來,張幼儀其人,委實是一箇中國傳統美德與“西化觀念”和諧地混雜搭配,又能活出自我的女人。

徐志摩與民國名媛韻事

(張幼儀與兒子徐積鍇)

後人眼中的張幼儀,絕大多數時候,都無非一介忍氣吞聲的“賢妻良母”形象,其實是很大意地忽視了她身上“奇女子”、及異常大氣的一面。而且,我素以為,張身上最令人欽佩的,是“體諒並寬恕一切人”的美德,以及那種“頑強的責任感”——徐志摩人格成分中最缺的正是此點。她少女時代遇人不淑,淪為一時的犧牲品,可她的為人實足令人敬重,也把“前夫哥”徐大詩人陪襯的尤其薄倖。

以她這種德操,對林徽因壓根也恨不起來。說她“恨”,不如說是後世很多自媒體作者期待她“恨”。據現有材料,張幼儀終其一生,其實都沒說過林徽因一句不好聽的話。她一直很平心靜氣地看待往事,也一直都清楚,徐當初逼迫她離婚,林徽因根本說不上有啥錯。

徐志摩與民國名媛韻事

(徐志摩再別之康橋)

她的言下之意是,林徽因只是一個徐志摩沒能實現的夢想。徐志摩生性浪漫,那時沒林徽因也會有張徽因李徽因出現,讓徐為之神魂顛倒。她能理解到的是,林徽因彼時不過16歲少女,從未主動迎合,也始終不失分寸,不好責怪什麼。對陸小曼,她倒有一事不滿,說“陸得知徐飛機失事後拒領屍”——儘管徐遽然逝世後,陸小曼一下子經濟困頓,她還主動給過錢施以援手。

對林徽因,她唯一有點芥蒂的是,當日徐逼她離婚,意在甩包袱好追求林,可林最終卻沒有嫁給他,她認為林對不住前夫。她的心胸是寬厚的,凡事願去體諒人,藉此也解放了自己。實質上,在她孫子徐善曾的回憶中,張幼儀每次談及林徽因,不但未曾“恨恨有聲”,還都是稱讚之辭。

她對孫子孫女們說的是,“林徽因是一個很優雅得體,受過良好教育的女人,在之後的生活中,她也找到了自己的愛情”,滿是祝福之誠。

而林徽因呢,據張幼儀說,對徐家始終抱有愧欠之心。還是張幼儀講的,當初林徽因病重,自揣將不久於人世,曾留下遺願,要求見張幼儀,及“徐志摩血脈後代”,可能要表達懺悔之意。

徐志摩與民國名媛韻事

(舊東吳大學即今蘇州大學,張幼儀1927年曾在德文系任教)

事實是否如此,屬於一面之詞,不好遽然斷定。可張幼儀也明確講過,她不需要任何人的悔過,她從沒恨過誰,何須如此?連前夫徐志摩,曾讓她遍體鱗傷如此,可到了最後,她最想對他說的話,居然還是一句感激。

她說,離婚成就了她,“使我得到解脫,變成另外一個人”。或許,幾十年過去了,她對徐志摩還深藏著一種感情,她還較真地講,“在他一生當中遇到幾個女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徐志摩與民國名媛韻事

(現濟南開山,徐志摩飛機墜毀遇難之地)

對於徐志摩也好,林徽因也好,陸小曼也好,她應該都是“俱往矣”的寬恕心情。我讀《小腳與西服》,總想起艾米莉·勃朗特那句名言,“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主宰自己的命運,同時不忘悲憫”。我覺得,張幼儀做到了,也做的最好。

作者劉宅宅先生原篇名《徐志摩獨子,102歲仍健在,說母親並不討厭林徽因,最同情陸小曼》,轉發時篇名改為《徐志摩與民國名媛韻事》,圖文略有增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