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巅峰和引退,从他身上学到什么?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可以称得上是商业史上的传奇人物,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亿万富翁和最有影响力的商业巨头之一,与洛克菲勒、JP.摩根齐名。

卡内基的一生,不仅是一部传奇的致富史,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底层小人物,抓住一次又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不断把事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从零开始、成功的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同时,在功成名就之后,他又衣锦还乡,将几乎全部的财富捐献给社会。他生前捐赠款额之巨大,足以与死后设立诺贝尔奖金的瑞典科学家、实业家诺贝尔相媲美,由此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可以说,卡内基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也是奋斗的一生;了解卡内基,学习卡内基身上那些闪闪发光的优秀品质,一定会让我们每个人都有所收获。

卡内基一直以来都有离开商界,转身去做公益的想法。从30多岁开始,卡内基就不断考虑要结束自己的商业生涯,投身慈善事业。

1868年,卡内基33岁生日时,净资产已经有40万美元,大概相当于今天的7500万美元。他当时给自己做了一个人生规划:

再赚两年钱,35岁时彻底退出商业圈,搬到牛津,在那里“获得全面系统的教育,结交文学家朋友”。

40岁的时候,搬到伦敦,“购买下某个报纸的控股权,对其进行全权管理,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特别是和穷人阶层相关的公共事务”。除了为了他人的福利之外,永远不再做生意。

卡内基并没有给自己找到合适的接班人,如果他去做慈善了,他的钢铁公司怎么办?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巅峰和引退,从他身上学到什么?

1

在弗里克离开之后,卡内基给公司找了一个新总裁:查尔斯·施瓦布。这个施瓦布对卡内基钢铁公司后来的走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人。

施瓦布出生于1862年,比卡内基小27岁。他是卡内基钢铁内部培养出来的管理者。

开始时他只是卡内基旗下工厂的工人,后来被卡内基的一个合伙人发现并培养了起来,从管理一家钢铁厂开始,职位不断上升。在弗里克辞掉总裁职务一年之后,只有35岁的施瓦布成为了公司的总裁。

在施瓦布上任以后,卡内基还是老样子,依然控制欲很强。尽管之前公开表示过很多次想要退休,但65岁的卡内基却仍然很活跃。

相比弗里克退出之前,卡内基甚至花了更多时间在公司事务上。他不厌其烦地要求得到公司信息,给出自己的反馈。而且,他在商业上的雄心看上去一点都没消退。他认为卡内基钢铁公司完全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多的利润。

但施瓦布跟弗里克不同,他一点都不想挑战卡内基在管理上的权威。成为公司总裁后,施瓦布每周都会同各个工厂车间主管开会,然后把详细的会议记录发给卡内基。通过这种方式,让卡内基了解公司的每个细节。

关键的是,施瓦布还通过弗里克的离开悟出了一个道理:如果自己想要真正成为这家钢铁公司的管理者,只有一个方法:找人买下卡内基的股份,让自己的这位导师和老板离开公司。

一个老板,虽然还做不到撒手不管,但他已经有了要离开公司的想法,一个管理者,需要完全支配这家公司。这两个人面临的问题有一个共同的解决方案,那就是找到愿意买下这家公司的人。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巅峰和引退,从他身上学到什么?


2

那么,谁会买呢?

有能力买下卡内基钢铁公司的人,全世界都屈指可数。其中就包括洛克菲勒和摩根。但是,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明确表达过对卡内基钢铁没有兴趣。

不过,到1900年时,摩根回心转意了。摩根改变想法的原因是:他发现自己组建的钢铁公司,没办法击败卡内基。

1899年,摩根通过兼并的手段,成立了国家钢管公司。这家公司占据美国85%的钢管产能。国家钢管公司认为,自己没必要再从卡内基这样的钢铁公司采购钢材来制造钢管、钢钉了,它可以修建自己的钢铁厂。

摩根的这个想法激怒了卡内基。他决定教训一下摩根。卡内基钢铁开始大手笔进入包括钢钉、钢管、钢棒这些领域的生产制造。

在摩根和卡内基两人各自的能量和资源之外,决定竞争胜负的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是从前端开始整合整个产业更有优势,还是从后端整合整个产业更有优势。摩根属于前者,而卡内基是后者。

在这个案例中,赢家是卡内基。因为后端钢铁制造冶炼需要投入巨大的固定成本,包括建立从铁矿石、焦炭到炼钢厂的整个流程,在这之后,就很容易形成规模优势,如果能垄断铁矿石和焦炭,优势就更大。

但是像铁钉这样的前端产品公司,规模再大,优势也有限。一个新公司同样可以采购钢铁原料,生产钢钉,便宜卖出去。

历史学家莫里斯(查尔斯·莫里斯)这样评价这种竞争:“这些羊羔在用木棍软弱无力地拨弄狮子,如果它们被吃掉,只能责怪自己。”

当然,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这个办法就是:通过资本的方式来完成整合——摩根出手,买下卡内基钢铁,直接打通产业的前端和后端。

现在,买家和卖家都准备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巅峰和引退,从他身上学到什么?


3

合适的时机出现在1900年的12月12日。

这一天,摩根、卡内基和施瓦布共同参加一个活动。卡内基有事提前离开了。

施瓦布发表了一个关于钢铁行业现状和未来的演讲。在演讲中,施瓦布说,钢铁行业正在面临毁灭性的生产过剩危机。大家造了太多产品,结果就是产品价格下降,整个行业都无钱可赚。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成立一个规模更大的新公司。

这家公司可以免于竞争,因而可以把更多资源用在改良产品、提高效率和扩大市场上。

这套说辞,正中摩根下怀。

于是,摩根邀请施瓦布见面。他们商量了一个方案:摩根买下卡内基公司,组建一家新公司,施瓦布成为新公司的管理者。

现在的问题就是:谁来告诉老皇帝他必须退位了?

施瓦布向卡内基的妻子征求意见。卡内基的妻子呢,本来就希望卡内基能够退出商界。因此,她建议施瓦布去陪卡内基打一天高尔夫球,趁卡内基心情好时提出这件事。施瓦布也这样做了。

接下来就是商业史上著名的一幕:卡内基用铅笔在一张纸上写出了他的报价:4亿美元。

后来,施瓦布把纸条交给了摩根,摩根看了一眼说:接受。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笔交易,就这样用传纸条的方式,轻描淡写地决定了。

1901年3月,美国钢铁公司成立。

它是世界上第一家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拥有超过25万雇员,比当时美国军队的人数都多。卡内基本人也因为这起并购获得了2.26亿美元,大概相当于今天的400多亿美元,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其实让我印象深刻的倒不是交易的规模,而是卡内基这个人作决定的态度。

要离开自己一手打下的天下,无论对谁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且不说历史上很多失败皇帝的惨烈结局,很多成功创造过一家公司的杰出人物也一样不愿意放手。

有“经营之神”之称的大企业家王永庆,就一直工作到91岁去世,离开的时候,连遗嘱都没有留,还造成了家族的纷争。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巅峰和引退,从他身上学到什么?


我们再来看卡内基。相信你已经感受到了,他也很纠结。

有时候他认为自己已经可以光荣退休,投身慈善,造福人类;有时候,他又认为自己的公司风头正劲,他可以在竞争中碾压包括摩根在内的任意对手,他可以在商业上有更大的成就,也赚到更多的钱。

33岁时他打算在35岁时就退出江湖;可到了65岁,他还在每天阅读公司报告,事无巨细地指导该如何管理公司。

纠结人人都有,但卡内基的高明就在于,即使他对公司有强烈的控制力和占有欲,但他依然能保持开放性,这一点从这次交易就能看出来。

施瓦布先是私下和摩根谈好了收购的方案,才去找的卡内基,而卡内基不仅没有因为控制欲和占有欲而大发雷霆,还欣然接受了这件事,这就证明他对寻找买家这件事持有开放和默许的态度。

而且,在真需要临门一脚作决定的那一刻,他丝毫没有犹豫,非常果断地写下了自己的报价,一点都看不出他之前的摇摆。

我们绝大多数人当然不会遇到像卡内基这种情况,卖掉自己用全部心血创造的公司。但在处理对我们个人而言非常重要的事情时,其实也可以借鉴他的做法。

那就是,不要因为自己投入了很多的情感和时间,就去封闭其他的可能性;真到了必须作决定的时候,就抛开纠结,果断决策。

说到这,我想起了马云说过的一句话。他说,拿得起放得下,关键不在于拿得起,而在于放得下。

希望我们都能做到,拿得起,放得下。拿得起很重要,能放下更重要。沉没成本不是成本,不要因为自己投入了很多的情感和时间,就去封闭其他的可能性,在必须作决定的时候,就要抛开纠结,果断决策。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巅峰和引退,从他身上学到什么?


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去了解卡内基?

我们能从卡内基身上学到什么?

我觉得至少有三点:

第一,卡内基是人类历史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在各种排行榜上,他都能跻身有史以来最富人士的前五名。

在当年,卡内基和洛克菲勒分别掌控着工业革命的两种基础性产品:钢铁和石油。

这两个行业一直到今天仍然在不断产生着新的巨富,但是,再也没有人能够达到卡内基和洛克菲勒的高度。通过卡内基,你能看到一个创业者是如何寻找到一个爆发性增长的机会,从而成就自己的企业王国的。

第二,卡内基的个人人生经历,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成功故事。

这也是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会打动成功学大师戴尔·卡内基的原因。

他的人生,画出了一条个人上升的典型曲线:怎么决定换工作;怎么去找到对自己重要的导师,又该如何跟他们相处;决定创业后怎么寻找自己赖以安身的行业等等。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巅峰和引退,从他身上学到什么?


放到现在,这些也是很实用、很典型的问题。

第三,卡内基可以说是一个给后世巨富“立法”的人物,是非常罕见的对财富问题思考得很深入的一个巨富。

虽然洛克菲勒和卡内基都把自己的后半生投身在了公益事业上,但洛克菲勒这样做有信仰的原因,也有改善公共形象的原因。而卡内基这样做是出于自己建立起的一套财富哲学。

卡内基结合自己的经历,解释了不平等是如何产生的,财富为什么会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也给出了巨富该怎样使用财富的指南,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巨富有责任在活着的时候妥善使用好手中的财富。

有一个说法是,巴菲特曾经把卡内基写的《财富的福音》赠送给了比尔·盖茨。

无论这个说法是真是假,我们都可以看到,今天的盖茨正是按照卡内基的建议在使用自己的财富。理解了卡内基,就能理解今天很多巨富对于财富的思考逻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