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的巔峰和引退,從他身上學到什麼?

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可以稱得上是商業史上的傳奇人物,他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億萬富翁和最有影響力的商業巨頭之一,與洛克菲勒、JP.摩根齊名。

卡內基的一生,不僅是一部傳奇的致富史,他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底層小人物,抓住一次又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不斷把事業越做越大、越做越強,從零開始、成功的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

同時,在功成名就之後,他又衣錦還鄉,將幾乎全部的財富捐獻給社會。他生前捐贈款額之巨大,足以與死後設立諾貝爾獎金的瑞典科學家、實業家諾貝爾相媲美,由此成為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

可以說,卡內基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也是奮鬥的一生;瞭解卡內基,學習卡內基身上那些閃閃發光的優秀品質,一定會讓我們每個人都有所收穫。

卡內基一直以來都有離開商界,轉身去做公益的想法。從30多歲開始,卡內基就不斷考慮要結束自己的商業生涯,投身慈善事業。

1868年,卡內基33歲生日時,淨資產已經有40萬美元,大概相當於今天的7500萬美元。他當時給自己做了一個人生規劃:

再賺兩年錢,35歲時徹底退出商業圈,搬到牛津,在那裡“獲得全面系統的教育,結交文學家朋友”。

40歲的時候,搬到倫敦,“購買下某個報紙的控股權,對其進行全權管理,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特別是和窮人階層相關的公共事務”。除了為了他人的福利之外,永遠不再做生意。

卡內基並沒有給自己找到合適的接班人,如果他去做慈善了,他的鋼鐵公司怎麼辦?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的巔峰和引退,從他身上學到什麼?

1

在弗裡克離開之後,卡內基給公司找了一個新總裁:查爾斯·施瓦布。這個施瓦布對卡內基鋼鐵公司後來的走向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簡單介紹一下這個人。

施瓦布出生於1862年,比卡內基小27歲。他是卡內基鋼鐵內部培養出來的管理者。

開始時他只是卡內基旗下工廠的工人,後來被卡內基的一個合夥人發現並培養了起來,從管理一家鋼鐵廠開始,職位不斷上升。在弗裡克辭掉總裁職務一年之後,只有35歲的施瓦布成為了公司的總裁。

在施瓦布上任以後,卡內基還是老樣子,依然控制慾很強。儘管之前公開表示過很多次想要退休,但65歲的卡內基卻仍然很活躍。

相比弗裡克退出之前,卡內基甚至花了更多時間在公司事務上。他不厭其煩地要求得到公司信息,給出自己的反饋。而且,他在商業上的雄心看上去一點都沒消退。他認為卡內基鋼鐵公司完全可以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和更多的利潤。

但施瓦布跟弗裡克不同,他一點都不想挑戰卡內基在管理上的權威。成為公司總裁後,施瓦布每週都會同各個工廠車間主管開會,然後把詳細的會議記錄發給卡內基。通過這種方式,讓卡內基瞭解公司的每個細節。

關鍵的是,施瓦布還通過弗裡克的離開悟出了一個道理:如果自己想要真正成為這家鋼鐵公司的管理者,只有一個方法:找人買下卡內基的股份,讓自己的這位導師和老闆離開公司。

一個老闆,雖然還做不到撒手不管,但他已經有了要離開公司的想法,一個管理者,需要完全支配這家公司。這兩個人面臨的問題有一個共同的解決方案,那就是找到願意買下這家公司的人。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的巔峰和引退,從他身上學到什麼?


2

那麼,誰會買呢?

有能力買下卡內基鋼鐵公司的人,全世界都屈指可數。其中就包括洛克菲勒和摩根。但是,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明確表達過對卡內基鋼鐵沒有興趣。

不過,到1900年時,摩根回心轉意了。摩根改變想法的原因是:他發現自己組建的鋼鐵公司,沒辦法擊敗卡內基。

1899年,摩根通過兼併的手段,成立了國家鋼管公司。這家公司佔據美國85%的鋼管產能。國家鋼管公司認為,自己沒必要再從卡內基這樣的鋼鐵公司採購鋼材來製造鋼管、鋼釘了,它可以修建自己的鋼鐵廠。

摩根的這個想法激怒了卡內基。他決定教訓一下摩根。卡內基鋼鐵開始大手筆進入包括鋼釘、鋼管、鋼棒這些領域的生產製造。

在摩根和卡內基兩人各自的能量和資源之外,決定競爭勝負的還有一個因素,那就是,是從前端開始整合整個產業更有優勢,還是從後端整合整個產業更有優勢。摩根屬於前者,而卡內基是後者。

在這個案例中,贏家是卡內基。因為後端鋼鐵製造冶煉需要投入巨大的固定成本,包括建立從鐵礦石、焦炭到鍊鋼廠的整個流程,在這之後,就很容易形成規模優勢,如果能壟斷鐵礦石和焦炭,優勢就更大。

但是像鐵釘這樣的前端產品公司,規模再大,優勢也有限。一個新公司同樣可以採購鋼鐵原料,生產鋼釘,便宜賣出去。

歷史學家莫里斯(查爾斯·莫里斯)這樣評價這種競爭:“這些羊羔在用木棍軟弱無力地撥弄獅子,如果它們被吃掉,只能責怪自己。”

當然,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這個辦法就是:通過資本的方式來完成整合——摩根出手,買下卡內基鋼鐵,直接打通產業的前端和後端。

現在,買家和賣家都準備好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的巔峰和引退,從他身上學到什麼?


3

合適的時機出現在1900年的12月12日。

這一天,摩根、卡內基和施瓦布共同參加一個活動。卡內基有事提前離開了。

施瓦布發表了一個關於鋼鐵行業現狀和未來的演講。在演講中,施瓦布說,鋼鐵行業正在面臨毀滅性的生產過剩危機。大家造了太多產品,結果就是產品價格下降,整個行業都無錢可賺。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成立一個規模更大的新公司。

這家公司可以免於競爭,因而可以把更多資源用在改良產品、提高效率和擴大市場上。

這套說辭,正中摩根下懷。

於是,摩根邀請施瓦布見面。他們商量了一個方案:摩根買下卡內基公司,組建一家新公司,施瓦布成為新公司的管理者。

現在的問題就是:誰來告訴老皇帝他必須退位了?

施瓦布向卡內基的妻子徵求意見。卡內基的妻子呢,本來就希望卡內基能夠退出商界。因此,她建議施瓦布去陪卡內基打一天高爾夫球,趁卡內基心情好時提出這件事。施瓦布也這樣做了。

接下來就是商業史上著名的一幕:卡內基用鉛筆在一張紙上寫出了他的報價:4億美元。

後來,施瓦布把紙條交給了摩根,摩根看了一眼說:接受。

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一筆交易,就這樣用傳紙條的方式,輕描淡寫地決定了。

1901年3月,美國鋼鐵公司成立。

它是世界上第一家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擁有超過25萬僱員,比當時美國軍隊的人數都多。卡內基本人也因為這起併購獲得了2.26億美元,大概相當於今天的400多億美元,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其實讓我印象深刻的倒不是交易的規模,而是卡內基這個人作決定的態度。

要離開自己一手打下的天下,無論對誰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且不說歷史上很多失敗皇帝的慘烈結局,很多成功創造過一家公司的傑出人物也一樣不願意放手。

有“經營之神”之稱的大企業家王永慶,就一直工作到91歲去世,離開的時候,連遺囑都沒有留,還造成了家族的紛爭。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的巔峰和引退,從他身上學到什麼?


我們再來看卡內基。相信你已經感受到了,他也很糾結。

有時候他認為自己已經可以光榮退休,投身慈善,造福人類;有時候,他又認為自己的公司風頭正勁,他可以在競爭中碾壓包括摩根在內的任意對手,他可以在商業上有更大的成就,也賺到更多的錢。

33歲時他打算在35歲時就退出江湖;可到了65歲,他還在每天閱讀公司報告,事無鉅細地指導該如何管理公司。

糾結人人都有,但卡內基的高明就在於,即使他對公司有強烈的控制力和佔有慾,但他依然能保持開放性,這一點從這次交易就能看出來。

施瓦布先是私下和摩根談好了收購的方案,才去找的卡內基,而卡內基不僅沒有因為控制慾和佔有慾而大發雷霆,還欣然接受了這件事,這就證明他對尋找買家這件事持有開放和默許的態度。

而且,在真需要臨門一腳作決定的那一刻,他絲毫沒有猶豫,非常果斷地寫下了自己的報價,一點都看不出他之前的搖擺。

我們絕大多數人當然不會遇到像卡內基這種情況,賣掉自己用全部心血創造的公司。但在處理對我們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事情時,其實也可以借鑑他的做法。

那就是,不要因為自己投入了很多的情感和時間,就去封閉其他的可能性;真到了必須作決定的時候,就拋開糾結,果斷決策。

說到這,我想起了馬雲說過的一句話。他說,拿得起放得下,關鍵不在於拿得起,而在於放得下。

希望我們都能做到,拿得起,放得下。拿得起很重要,能放下更重要。沉沒成本不是成本,不要因為自己投入了很多的情感和時間,就去封閉其他的可能性,在必須作決定的時候,就要拋開糾結,果斷決策。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的巔峰和引退,從他身上學到什麼?


為什麼我們今天還要去了解卡內基?

我們能從卡內基身上學到什麼?

我覺得至少有三點:

第一,卡內基是人類歷史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在各種排行榜上,他都能躋身有史以來最富人士的前五名。

在當年,卡內基和洛克菲勒分別掌控著工業革命的兩種基礎性產品:鋼鐵和石油。

這兩個行業一直到今天仍然在不斷產生著新的鉅富,但是,再也沒有人能夠達到卡內基和洛克菲勒的高度。通過卡內基,你能看到一個創業者是如何尋找到一個爆發性增長的機會,從而成就自己的企業王國的。

第二,卡內基的個人人生經歷,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成功故事。

這也是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會打動成功學大師戴爾·卡內基的原因。

他的人生,畫出了一條個人上升的典型曲線:怎麼決定換工作;怎麼去找到對自己重要的導師,又該如何跟他們相處;決定創業後怎麼尋找自己賴以安身的行業等等。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的巔峰和引退,從他身上學到什麼?


放到現在,這些也是很實用、很典型的問題。

第三,卡內基可以說是一個給後世鉅富“立法”的人物,是非常罕見的對財富問題思考得很深入的一個鉅富。

雖然洛克菲勒和卡內基都把自己的後半生投身在了公益事業上,但洛克菲勒這樣做有信仰的原因,也有改善公共形象的原因。而卡內基這樣做是出於自己建立起的一套財富哲學。

卡內基結合自己的經歷,解釋了不平等是如何產生的,財富為什麼會集中到少數人手中,也給出了鉅富該怎樣使用財富的指南,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鉅富有責任在活著的時候妥善使用好手中的財富。

有一個說法是,巴菲特曾經把卡內基寫的《財富的福音》贈送給了比爾·蓋茨。

無論這個說法是真是假,我們都可以看到,今天的蓋茨正是按照卡內基的建議在使用自己的財富。理解了卡內基,就能理解今天很多鉅富對於財富的思考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