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鉴赏:四川银锭——银锭中的“黑马”

明清时期银锭盛行,在日常交易中常见银锭身影。银锭的形状各异,有船型的、方型的、圆形的。由于铸造银锭制造方不一,所以铸造的银锭形状也随之改变。虽然都是银构造,但是不同地方不同制造商,制造的银锭中银的含量也有所不同。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四川银锭。四川银锭是银锭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它只有一种形状,宛如碗形,有两种价值,一种是十两,另外一种是五两,其中以十两最为常见。虽然形制单一,但银锭上的铭文却是丰富多彩,成为清代银锭中的亮点,深受收藏家们的珍爱。

四川当时经济在清朝可谓首屈一指,四川人贩盐经商,受国家重视,清代政府调剂国家财政分配是采取解协饷制度,解款是地方政府上缴中央的款项;协款是省与省之间相互协调的款项。四川是受协饷的省份,只需应付清政府的分派的各类协款而无需上解中央国库。因而就无需铸造五十两的标准银锭,留下来的都是本省通用的银锭式样。四川银锭数量很多,其用途不外乎是地方留存、上解省库和商业用银三种。今日利澳国际有幸征得一锭四川碗形银锭,让我们看看这朵瑰丽的奇葩吧!

藏品鉴赏:四川银锭——银锭中的“黑马”

银锭正面如碗,四周边缘整齐上移,底部腹厚银纯,中间左边刻有“镰王裕”字样代表铸造银锭身份人物,左边是银锭流通地方“当铺”。字体清晰,白银表面些许氧化,但银光依然夺目闪耀。

藏品鉴赏:四川银锭——银锭中的“黑马”

银锭背面圆形凸出,可见银质饱满,表面亦受些许氧化,因浇铸时范中残留有气体的原因,银锭底部都有不规则的气体空洞,俗称蜂窝。蜂窝是鉴定真伪和成色的重要参考条件。蜂窝较深、洞圆润光亮、神气足、有彩色光泽者,成色必好。银表面容易氧化,所以常有一层黑色和灰白色的氧化银。此枚银锭品相完好,毫无磨损痕迹,实属银锭中的佳品。在清朝时期,铸造银锭有官方,亦有商人,所以被称为公银和私银。能够铸造私银的都是富甲一方的富商,可见铸造这枚银锭的人身份不菲。此外,私银铸造量没有官银多,所以市面能够保存的私银少之又少。

此锭银锭一方面让我们感受到了银锭有趣的外观,另外一方面也让我们探知了四川当时商业发展的达到了何种高度,具有非常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收藏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