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警察叫老牛

有一位警察叫老牛

傍晚云缝里的夕阳

斜视着橙红色的大地

老牛拖着沉重的铁犁

将裸露的种子

埋入苏醒的土地

种下了秋的收获

有一位姓牛的赤诚卫士

头顶国徽肩扛道义

五十六载如一日

俯首岗位默默无闻

双鬓花白宝刀未老

演绎出了警营中的“老牛”精神


有一位警察叫老牛


每天清晨7点半,在滨河路上,总有一位双鬓微白的中年大叔,蹬着一辆90年代飞鸽牌弯梁自行车,咯噔咯噔的向单位走去,他不高调、不炫耀,精神干练、作风过硬,他就是西和县公安局警务督察大队长牛小亚。牛小亚,男,生于1964年12月,自1982年10月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青海省总队服役,1997年转业到西和县公安局内保股(经侦大队)工作。


有一位警察叫老牛


领导眼中的“放心人”

1997年他转业后在县公安局内保股工作。那时候,内保股主管全县的内部单位保卫工作和部分治安管理职能,内部管理单位多、工作琐碎,部队转业的他始终带着一种军人的严谨和细致,工作中总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内部单位管理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对任何工作总是抱着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登记、填表、检查,各项工作都要做到细致入微,别人感觉琐碎厌烦的工作,他干起来总是津津有味,他成为了领导眼中的“放心人”,工作中遇到琐碎的事情总是派他去,因为只有他去了领导才放心,就在这样平凡的岗位上,人员换了一波又一波,而他一干就是11年,在他工作的11年中从未发生一起因内部单位管理不当引发的案事件。


有一位警察叫老牛


村庄里的徒步信息“采集者”

2008年调任大桥派出所副所长,当时“大蒿太”属于西和南部最偏远的山区,妻子总是埋怨他,要他留在机关,父母年迈正需要他照顾,孩子上小学更需要父亲陪伴的时候,但他没有任何怨言,没有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并耐心的开导妻子:“我是军人出身,要服从组织安排,每个人都有困难,你不去、我不去,工作谁来干?”,说服妻子后他自我安慰的笑着说“我是革命的一片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就这样他收拾好行李,毅然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中。

大桥派出所管辖蒿林和大桥两个乡22000人口,虽然人口不多,但南面接壤武都、西面接壤礼县、东面接壤成县和康县,治安环境复杂,乡镇面积大,所里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一台破旧的吉普牌警车。但大多数村社都没有公路,接处警全靠步行,山大沟深,大多数是“倒对山”,喊一声能听见,但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就要先下山再上山,一走就是几个小时。2009年正值全省更换二代身份证专项工作任务紧,时年45岁的他带领一名熟悉计算机的协警,带上那个跟随他多年的军用水壶,由于自然村不通公路,信息采集全靠两条腿,他们俩背着大屁股的老式电脑和照相机挨村挨户的核对户口、补入遗漏户口、注销死亡户口,白天用相机采集二代证照片,用本子记录户口信息并将照片对应编号,晚上等到十点多大家都睡了电量足了(本地发的小电,电量不足)才打开电脑编录白天采集的信息,有时候鸡叫了信息才录完,第二天还要接着采集。由于村庄不通公路晚上无法回所,他们采到哪个村就住到哪个村,饿了就吃一口自带的干馍馍,渴了就喝一口的白开水,他们翻山越岭,一走就是十几天,就这样他踏遍了两个乡镇的每一个村落,圆满完成了22000多人的二代证采集更换工作。


有一位警察叫老牛


有一位警察叫老牛


有一位警察叫老牛


群众眼中的“和事佬”

多年后,很多大桥和蒿林的群众总是问到“老牛”现在在哪个岗位工作,总是说那是一位有温度的警察,言语间流露出一种留恋的情怀。当时,大桥派出所管辖的面积大,很多群众法律意识不强,稍微的一点邻里矛盾就各持一面,闹得不可开交,甚至有时大打出手打的头破血流。老牛到达现场后,他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通过外围走访听取群众和村干部的意见,再到当事人双方家中通过倾听当事人诉求,将事情的经过、当事人的诉求和矛盾点吃透后,然后将村干部和纠纷双方当事人叫到一起,让当事人将事情的过程倾诉一遍,将窝在心里的火发泄出来,找到切中点后他通过讲法律、讲道理、讲常理的方式,灭掉心里的窝火,揭开思想里的症结后,总是说“告人一状十年不忘,邻里之间磕磕碰碰很正常,双方都要拿出高姿态,能认错解决的要主动承认错误,能用金钱补偿的就适当补偿,如果将对方处罚了关进拘留所,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激发矛盾,影响下一代”,就这样他将纠纷双方当事人拉到火炉边,煨上一罐酽酽的罐罐茶边喝边说,直到双方握手言和。10年间,老牛总是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解决各类邻里矛盾纠纷,一次解决不了,他就三次五次的做工作,直到双方将心里的症结解开,因此老牛也成了群众眼中的“和事佬”。

督察队里的“普法员”

2012年1月,任警务督察大队大队长。在信息化的今天,民警接处警和案件侦办中难免出现磕磕碰碰,民警被投诉的事情时有发生,很多群众由于法律意识不强,总是感觉民警偏袒一方,时不时怒气冲天的来督察大队投诉,面对投诉的群众他总是耐心的听取群众的诉求,然后以拉家常的方式,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用眼前的简单事例以案释法,将法律常识转换为群众能听懂的语言,对办案程序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让群众从内心深处对办案民警的处理方式得到理解,通过他耐心的工作满脸怒火的群众总是心平气和的离去。如今,56岁的他依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同事们经常调戏他是文化人,因为他时常换戴着两幅眼镜,接待群众和开展督察工作时,他戴着近视镜;电脑前工作和阅读文件时,他戴着老花镜,但他丝毫没有因身体和年龄的因素而退却,依然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力量。

23年如一日,他始终俯首岗位兢兢业业,用满腔的热情浇灌着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他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严谨作风,耐心细致的完成每一项艰巨任务;他始终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用扎实的作风折射出不变的革命情怀。虽然双鬓花白,但是遇到“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他总是冲锋在前、战斗在先,用他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用他高尚的人格和职业精神,为年轻民警做出了榜样,这就是西和公安警营中的“老牛”精神。


�� \u0007\u0016�O\u00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