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让我看到:原来被“谎言”包围的父爱如此伟大

写在前面:《美丽人生》是一部经典的意大利片子,时间是二战期间,看似战争片的背后,我却被主人公对儿子的父爱深深感动了。

这部电影当年有多轰动,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1997年首映之后,《美丽人生》一举斩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戛纳评审团大奖等70项国际大奖;男主角罗伯托·贝尼尼,成为奥斯卡历史上凭借非英语角色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影帝。

很早之前在爱奇艺上看过一遍,当时就被感动得泪目;但幸运的是,4K修复版2020年初在中国上映了,非常激动,第一时间买了票进电影院再次观看,依然被触动。

《美丽人生》让我看到:原来被“谎言”包围的父爱如此伟大

官方宣传海报

故事发生在1939年,一个特殊的时期,背景是世界第二次大战的阴云笼罩着整个意大利,男主角圭多是一位犹太人,天性开朗乐观聪明机智,一个偶然机会邂逅了美丽的女教师朵拉,历经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周折后,天遂人愿,两人幸福美满的生活在一起。

然而,好景不长,在法西斯政权下,他和儿子被强行送往犹太人集中营。妻子朵拉虽没有犹太血统,毅然同行,与丈夫儿子分开关押在集中营里。

聪明乐天的圭多“哄骗”儿子这只是一场游戏,把各种残酷的制度解释为游戏规则,奖品是儿子最喜欢的大坦克,儿子天真的生活在纳粹的阴霾之中。尽管集中营的生活艰苦寂寞,圭多仍然坚强乐观,他还趁机在纳粹的广播里问候妻子:“早安!公主!”圭多在去打算救妻子的过程中,被士兵发现,最后枪毙死去。

《美丽人生》让我看到:原来被“谎言”包围的父爱如此伟大

圭多被送去枪毙的路上

最后,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儿子和妻子最终获团聚。旁白说的是,这是我父亲的故事,是父亲为我们做出的牺牲,这是泪崩的一幕。

这部片子的名字叫《美丽人生》,故事的结局却并不美丽。看了两遍之后,终于看懂这部片子为什么取这个名字了,也许所谓的“美丽人生,就是即使生活深陷泥泞,也要仰望星空”。

《美丽人生》让我看到:原来被“谎言”包围的父爱如此伟大

圭多、朵拉、乔舒亚一家三口

01、孩子天然本能的信任父母,最相信父母说得话,而这个片子中的父亲用“谎言‘’保护了孩子,用游戏力创造了孩子的童年


每个人都有自己在意的价值观,大人在意的可能是名、利、钱、自由等等;孩子在意的价值观通常是好玩、新鲜感、好奇等等。而游戏则具备了孩子们所在意的价值观总和,这就是孩子天生喜欢游戏的原因,而影片中的父亲正是运用游戏力的方式把一切残酷的东西变成了游戏。

  • 片段一:爸爸圭多和儿子乔舒亚被押在去集中营的车上,儿子问爸爸这是去干什么,爸爸想了片刻,说得“谎言”是:这是爸爸策划了很久的旅行。儿子乔舒亚特别开心,和爸爸还有很多人一起挤在一辆大卡车上,开往了集中营。
  • 片段二:在黑暗的集中营里,爸爸想尽办法让儿子适应,集中营里的每一个规则都被爸爸用“谎言”解释成了游戏规则,让孩子在残酷得压迫下依然快乐的生活。

这两个片段都可以看出父亲圭多机智,尽力把非常可怕残忍的事情,用孩子喜欢的语言和方式表达了出来。在整个过程中,儿子按照父亲的引导,他忍受饥饿、忍受孤独,就是为了在父亲营造的“游戏氛围”中获得第一名,进而开始了一场生死游戏。

游戏力的作者科恩说:游戏可以随时随地得激发孩子的勇气。在这里,任何事情都可以变得生动有趣。影片中的父亲和儿子沟通的很多方式都是用孩子最喜欢的“游戏”方式解决的,我想这就是最高级的游戏力吧,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他仍然教会了孩子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游戏虽然解决不了他们所处的困境,但足以让孩子在如此艰苦的环境里保有希望,为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保护了童年。

《美丽人生》让我看到:原来被“谎言”包围的父爱如此伟大

圭多作为一名父亲对儿子说的“谎言”

02、圭多天生乐观幽默机智的性格,造就了他面对困难依然能微笑面对的勇气和信念;正是因为这种信念支撑着圭多应对集中营里的一切黑暗和阴霾。

学校让他阐述种族优越论时,圭多并不自惭形秽,而是自信地向所有人展示自己:我的耳朵多么好看,我的肚脐多么完美……

周日看完歌剧后下了大雨,回家路上车还坏了。夜雨瓢泼,圭多从后备箱拿出一卷红色地毯,从台阶上一直铺下去。狼狈不堪的雨夜,顿时变成浪漫的婚礼现场。

正是因为圭多他乐观,风趣,无论遇到何种窘境都能一一化解。在残酷的集中营生活里,给童年的儿子乔舒亚带来了美好的回忆,给关在另外一个地方的妻子带来早安的问候。

成年后的乔舒亚一定知道那是一个"游戏",父亲圭多“说了很多谎”,然而,正是因为这些,才能感受到父亲是多么聪明和伟大。圭多不仅让天生喜欢浪漫的多拉,感受到了爱情的甜蜜,而且让儿子乔舒亚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

以前,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性格决定命运”。看完《美丽人生》,其实,性格不仅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还可以影响下一代人。

性格伴随人一生,是我们做事做人的一个向导,也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时时处处给人影响和制约,就比如习惯、说话方式、应对方式、兴趣爱好等等。这些东西都是人性格的构成因素。

在我看来,犹太青年圭多自由、乐观、充满冒险精神、勇于制造幽默、机智多谋等性格特征,是一种象征和暗示,也是一种希望。每个人都有可能面临各种各种的困境,这种情况下,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冲出重围的性格和信念,是我们每一个人终生的课题。

《美丽人生》让我看到:原来被“谎言”包围的父爱如此伟大

在学校演讲

03、信念的力量,相信相信的力量,自己一心想做什么事的时候,强大的潜意识会帮助自己的。

在查找资料时,找到这部片子的原型叫萨尔莫尼,当最后被解救出来时,他说的是,要永远保持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定生活的信念。

  • 男主人公圭多和同伴一起睡觉时,他用意念说:睡觉,睡觉;
  • 在圭多准备去救妻子路中,看到儿子所在的箱子被狗围绕,他用信念:把狗赶跑。

这两个片段,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在和潜意识沟通,天助自助者,当你真心做一件事的时候,潜意识一定会帮助自己的。信念系统包括信念、价值和规条(Beliefs,ValuesandRules,简称为BVR),每一个人都有,并且与其他人不同的思想发动机;一个人凭这套系统去处理人生里的每一件事,因此,这套系统决定了这个人的成功快乐、情绪感觉和人生成就。

我想男主人公在这种环境下更多的信念是,

坚持生活下去的信念,坚信可以保护儿子的信念,坚信可以看到妻子的信念。

《美丽人生》让我看到:原来被“谎言”包围的父爱如此伟大

圭多让狗狗远离儿子

04、动荡时代下,圭多和朵拉的相处让我们看到了爱情最初的模样,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些现实的思考

影片的一开始就讲述了圭多和朵拉的相遇,滑稽搞笑而浪漫,这是一种邂逅,这是一种相遇。圭多被朵拉的美貌所吸引,朵拉也因圭多的幽默性格而对他念念不忘。

第一,爱情里合适最重要;

朵拉已经有了自己不喜欢的未婚夫,不得已和未婚夫做很多逢场作戏的事。就是在他们的订婚典礼上,发生了转折,女主朵拉很大胆的主动的亲吻了当时作为侍应生的男主圭多。男主圭多骑着一匹被刷了绿色油漆的马,在众目睽睽下把女主朵拉带走了。

可是,好景不长,一家三口幸福的生活就被打破了,男主圭多和儿子因为是犹太人被带上了去集中营的车。没有犹太血缘的朵拉也毅然前往,看到这里,被朵拉对圭多的爱所打动,朵拉不畏惧生死,不怕艰辛的决定同行。在集中营的生活里,圭多一有机会就到广播室,为的就是对妻子说一句:早安,公主。

通过圭多和朵拉的爱情,我看的了在爱情里合适最重要。看起来非常不搭的身份,却过的和谐的神仙般的生活。从身份上看,圭多是个不着调的人,朵拉是一个教师,但是在爱情里合适二字比什么都重要。

《美丽人生》让我看到:原来被“谎言”包围的父爱如此伟大

圭多和朵拉邂逅

第二,主动制造乐趣为生活增光添彩。

电影中有一幕,圭多的儿子为了逃避让妈妈洗澡,躲到了餐桌旁边的木柜里。也许有的爸爸,会严厉得训斥孩子;也许有的爸爸,会当起孩子的掩护,帮助他一起欺骗妈妈。但圭多的做法更智慧很机智。

他借着妻子问鲜花在哪里,变起了魔法:“我要让你看到鲜花会自己走过来”柜子里的儿子也很配合爸爸,扛着木柜走到妈妈面前,打开门学着爸爸大喊一声:“早安,公主!”本来有点紧张的家庭气氛,被圭多的机智和用心制造了浪漫的感觉和有趣的场景。在爱情里,在婚姻生活里,保持最美的初心,用心经营生活的样子,真好。

《美丽人生》让我看到:原来被“谎言”包围的父爱如此伟大

小主人公乔舒亚

《美丽人生》中的男主人公用自己的爱和乐观向上的性格给自己带来了短暂的美丽人生,也给妻子和儿子带来了美丽人生。这部看似悲惨的剧情片子,为什么取名叫《美丽人生》呢?扮演父亲圭多的演员,也是这部影片导演罗伯托·贝尼尼,他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给出解释:“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最亲密的战士——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在其战斗生涯行至穷途末路的那一刻,望着正在花园中的家人,喃喃自叹:无论如何,人生是美丽的。”

《美丽人生》让我看到:原来被“谎言”包围的父爱如此伟大

终于团聚的母子俩

写在后面:

在男主人公圭多身上,我们看不到那些痛苦、隐忍、挣扎和艰难,面对一切他都以非凡的想象力和诙谐幽默来应对,那股热情和时刻对人生充满希望的美丽,或许是“美丽人生”的真正意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