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人生》讓我看到:原來被“謊言”包圍的父愛如此偉大

寫在前面:《美麗人生》是一部經典的意大利片子,時間是二戰期間,看似戰爭片的背後,我卻被主人公對兒子的父愛深深感動了。

這部電影當年有多轟動,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1997年首映之後,《美麗人生》一舉斬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戛納評審團大獎等70項國際大獎;男主角羅伯託·貝尼尼,成為奧斯卡歷史上憑藉非英語角色獲此殊榮的第一位影帝。

很早之前在愛奇藝上看過一遍,當時就被感動得淚目;但幸運的是,4K修復版2020年初在中國上映了,非常激動,第一時間買了票進電影院再次觀看,依然被觸動。

《美麗人生》讓我看到:原來被“謊言”包圍的父愛如此偉大

官方宣傳海報

故事發生在1939年,一個特殊的時期,背景是世界第二次大戰的陰雲籠罩著整個意大利,男主角圭多是一位猶太人,天性開朗樂觀聰明機智,一個偶然機會邂逅了美麗的女教師朵拉,歷經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周折後,天遂人願,兩人幸福美滿的生活在一起。

然而,好景不長,在法西斯政權下,他和兒子被強行送往猶太人集中營。妻子朵拉雖沒有猶太血統,毅然同行,與丈夫兒子分開關押在集中營裡。

聰明樂天的圭多“哄騙”兒子這只是一場遊戲,把各種殘酷的制度解釋為遊戲規則,獎品是兒子最喜歡的大坦克,兒子天真的生活在納粹的陰霾之中。儘管集中營的生活艱苦寂寞,圭多仍然堅強樂觀,他還趁機在納粹的廣播裡問候妻子:“早安!公主!”圭多在去打算救妻子的過程中,被士兵發現,最後槍斃死去。

《美麗人生》讓我看到:原來被“謊言”包圍的父愛如此偉大

圭多被送去槍斃的路上

最後,隨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兒子和妻子最終獲團聚。旁白說的是,這是我父親的故事,是父親為我們做出的犧牲,這是淚崩的一幕。

這部片子的名字叫《美麗人生》,故事的結局卻並不美麗。看了兩遍之後,終於看懂這部片子為什麼取這個名字了,也許所謂的“美麗人生,就是即使生活深陷泥濘,也要仰望星空”。

《美麗人生》讓我看到:原來被“謊言”包圍的父愛如此偉大

圭多、朵拉、喬舒亞一家三口

01、孩子天然本能的信任父母,最相信父母說得話,而這個片子中的父親用“謊言‘’保護了孩子,用遊戲力創造了孩子的童年


每個人都有自己在意的價值觀,大人在意的可能是名、利、錢、自由等等;孩子在意的價值觀通常是好玩、新鮮感、好奇等等。而遊戲則具備了孩子們所在意的價值觀總和,這就是孩子天生喜歡遊戲的原因,而影片中的父親正是運用遊戲力的方式把一切殘酷的東西變成了遊戲。

  • 片段一:爸爸圭多和兒子喬舒亞被押在去集中營的車上,兒子問爸爸這是去幹什麼,爸爸想了片刻,說得“謊言”是:這是爸爸策劃了很久的旅行。兒子喬舒亞特別開心,和爸爸還有很多人一起擠在一輛大卡車上,開往了集中營。
  • 片段二:在黑暗的集中營裡,爸爸想盡辦法讓兒子適應,集中營裡的每一個規則都被爸爸用“謊言”解釋成了遊戲規則,讓孩子在殘酷得壓迫下依然快樂的生活。

這兩個片段都可以看出父親圭多機智,盡力把非常可怕殘忍的事情,用孩子喜歡的語言和方式表達了出來。在整個過程中,兒子按照父親的引導,他忍受飢餓、忍受孤獨,就是為了在父親營造的“遊戲氛圍”中獲得第一名,進而開始了一場生死遊戲。

遊戲力的作者科恩說:遊戲可以隨時隨地得激發孩子的勇氣。在這裡,任何事情都可以變得生動有趣。影片中的父親和兒子溝通的很多方式都是用孩子最喜歡的“遊戲”方式解決的,我想這就是最高級的遊戲力吧,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他仍然教會了孩子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遊戲雖然解決不了他們所處的困境,但足以讓孩子在如此艱苦的環境裡保有希望,為一個五六歲的孩子保護了童年。

《美麗人生》讓我看到:原來被“謊言”包圍的父愛如此偉大

圭多作為一名父親對兒子說的“謊言”

02、圭多天生樂觀幽默機智的性格,造就了他面對困難依然能微笑面對的勇氣和信念;正是因為這種信念支撐著圭多應對集中營裡的一切黑暗和陰霾。

學校讓他闡述種族優越論時,圭多並不自慚形穢,而是自信地向所有人展示自己:我的耳朵多麼好看,我的肚臍多麼完美……

週日看完歌劇後下了大雨,回家路上車還壞了。夜雨瓢潑,圭多從後備箱拿出一卷紅色地毯,從臺階上一直鋪下去。狼狽不堪的雨夜,頓時變成浪漫的婚禮現場。

正是因為圭多他樂觀,風趣,無論遇到何種窘境都能一一化解。在殘酷的集中營生活裡,給童年的兒子喬舒亞帶來了美好的回憶,給關在另外一個地方的妻子帶來早安的問候。

成年後的喬舒亞一定知道那是一個"遊戲",父親圭多“說了很多謊”,然而,正是因為這些,才能感受到父親是多麼聰明和偉大。圭多不僅讓天生喜歡浪漫的多拉,感受到了愛情的甜蜜,而且讓兒子喬舒亞感受到了濃濃的父愛。

以前,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是“性格決定命運”。看完《美麗人生》,其實,性格不僅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還可以影響下一代人。

性格伴隨人一生,是我們做事做人的一個嚮導,也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時時處處給人影響和制約,就比如習慣、說話方式、應對方式、興趣愛好等等。這些東西都是人性格的構成因素。

在我看來,猶太青年圭多自由、樂觀、充滿冒險精神、勇於製造幽默、機智多謀等性格特徵,是一種象徵和暗示,也是一種希望。每個人都有可能面臨各種各種的困境,這種情況下,如何在困境中保持衝出重圍的性格和信念,是我們每一個人終生的課題。

《美麗人生》讓我看到:原來被“謊言”包圍的父愛如此偉大

在學校演講

03、信念的力量,相信相信的力量,自己一心想做什麼事的時候,強大的潛意識會幫助自己的。

在查找資料時,找到這部片子的原型叫薩爾莫尼,當最後被解救出來時,他說的是,要永遠保持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堅定生活的信念。

  • 男主人公圭多和同伴一起睡覺時,他用意念說:睡覺,睡覺;
  • 在圭多準備去救妻子路中,看到兒子所在的箱子被狗圍繞,他用信念:把狗趕跑。

這兩個片段,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是在和潛意識溝通,天助自助者,當你真心做一件事的時候,潛意識一定會幫助自己的。信念系統包括信念、價值和規條(Beliefs,ValuesandRules,簡稱為BVR),每一個人都有,並且與其他人不同的思想發動機;一個人憑這套系統去處理人生裡的每一件事,因此,這套系統決定了這個人的成功快樂、情緒感覺和人生成就。

我想男主人公在這種環境下更多的信念是,

堅持生活下去的信念,堅信可以保護兒子的信念,堅信可以看到妻子的信念。

《美麗人生》讓我看到:原來被“謊言”包圍的父愛如此偉大

圭多讓狗狗遠離兒子

04、動盪時代下,圭多和朵拉的相處讓我們看到了愛情最初的模樣,也讓我們看到了一些現實的思考

影片的一開始就講述了圭多和朵拉的相遇,滑稽搞笑而浪漫,這是一種邂逅,這是一種相遇。圭多被朵拉的美貌所吸引,朵拉也因圭多的幽默性格而對他念念不忘。

第一,愛情裡合適最重要;

朵拉已經有了自己不喜歡的未婚夫,不得已和未婚夫做很多逢場作戲的事。就是在他們的訂婚典禮上,發生了轉折,女主朵拉很大膽的主動的親吻了當時作為侍應生的男主圭多。男主圭多騎著一匹被刷了綠色油漆的馬,在眾目睽睽下把女主朵拉帶走了。

可是,好景不長,一家三口幸福的生活就被打破了,男主圭多和兒子因為是猶太人被帶上了去集中營的車。沒有猶太血緣的朵拉也毅然前往,看到這裡,被朵拉對圭多的愛所打動,朵拉不畏懼生死,不怕艱辛的決定同行。在集中營的生活裡,圭多一有機會就到廣播室,為的就是對妻子說一句:早安,公主。

通過圭多和朵拉的愛情,我看的了在愛情裡合適最重要。看起來非常不搭的身份,卻過的和諧的神仙般的生活。從身份上看,圭多是個不著調的人,朵拉是一個教師,但是在愛情裡合適二字比什麼都重要。

《美麗人生》讓我看到:原來被“謊言”包圍的父愛如此偉大

圭多和朵拉邂逅

第二,主動製造樂趣為生活增光添彩。

電影中有一幕,圭多的兒子為了逃避讓媽媽洗澡,躲到了餐桌旁邊的木櫃裡。也許有的爸爸,會嚴厲得訓斥孩子;也許有的爸爸,會當起孩子的掩護,幫助他一起欺騙媽媽。但圭多的做法更智慧很機智。

他藉著妻子問鮮花在哪裡,變起了魔法:“我要讓你看到鮮花會自己走過來”櫃子裡的兒子也很配合爸爸,扛著木櫃走到媽媽面前,打開門學著爸爸大喊一聲:“早安,公主!”本來有點緊張的家庭氣氛,被圭多的機智和用心製造了浪漫的感覺和有趣的場景。在愛情裡,在婚姻生活裡,保持最美的初心,用心經營生活的樣子,真好。

《美麗人生》讓我看到:原來被“謊言”包圍的父愛如此偉大

小主人公喬舒亞

《美麗人生》中的男主人公用自己的愛和樂觀向上的性格給自己帶來了短暫的美麗人生,也給妻子和兒子帶來了美麗人生。這部看似悲慘的劇情片子,為什麼取名叫《美麗人生》呢?扮演父親圭多的演員,也是這部影片導演羅伯託·貝尼尼,他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給出解釋:“俄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列寧最親密的戰士——列夫·達維多維奇·托洛茨基,在其戰鬥生涯行至窮途末路的那一刻,望著正在花園中的家人,喃喃自嘆:無論如何,人生是美麗的。”

《美麗人生》讓我看到:原來被“謊言”包圍的父愛如此偉大

終於團聚的母子倆

寫在後面:

在男主人公圭多身上,我們看不到那些痛苦、隱忍、掙扎和艱難,面對一切他都以非凡的想象力和詼諧幽默來應對,那股熱情和時刻對人生充滿希望的美麗,或許是“美麗人生”的真正意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