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的力量:風雪戰疫魔盛放會有時

他們是抗擊疫情的平凡英雄,他們是防控戰場的隱形戰士,他們是逆行路上的靚麗風景,他們是堅守一線的政法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烏海市委政法委認真落實黨中央、自治區黨委和市委的決策部署,及時向全市政法系統下發《關於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通知》,對全市政法單位參加抗疫戰鬥發出動員令。全市各級政法單位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切實抓好防風險、護安全、戰疫情、保穩定各項工作,全警動員、全員戰鬥、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擊疫情戰鬥的第一線。

  全市政法幹警堅決服從組織安排,聞令而動,分赴抗擊疫情各條戰線,堅守崗位,依法防控,連續作戰,湧現出一批衝鋒在前、戰鬥在先、表現突出的先進典型。他們舍小家為大家,放棄休息時間,不顧自身安危,克服種種困難,日夜奮戰在抗疫第一線、最基層,有的夜以繼日值守在卡口、小區,有的奔走在巡邏盤查的路上,有的堅守在支援保障的大後方,有的承擔起戰地宣傳的任務。他們用堅強意志和實際行動深刻踐行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充分展現了政法幹警忠誠於黨、甘於奉獻、能打硬仗的政治本色和使命擔當。

  為了進一步激發鬥志、鼓舞士氣,經烏海市委政法委研究決定,2月28日,對在全市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表現突出的50名政法幹警予以通報表揚。今天,本報從中選取6名戰“疫”一線的政法幹警,讀讀他們的抗疫讚歌,聽聽他們的戰“疫”故事。

  付嫣紅:防控疫情 巾幗有我

榜樣的力量:風雪戰疫魔盛放會有時

  2月初的一個晚上,烏海市中級人民法院微信工作群發出“徵集令”,號召留守本地的幹警們趕赴社區參與疫情防控排查工作,平時總喜歡稱自己是老付的“60後”員額法官第一時間找出了“防護三件套”:口罩、橡膠手套、消毒酒精。

  按照疫情防控值守安排,一大早,老付戴好“裝備”來到值守社區,配合社區工作人員對進入社區的車輛和人員進行登記備案、測量體溫。

  一天下來,老付發現小區內很多老年人對疫情重視程度不夠,缺乏對相關政策的瞭解,抱有“僥倖心理”。光是做好登記測量體溫工作遠遠不夠,還要對居民進行防疫知識的普及,老付內心暗下決定,得拿出平時調解案件的勁頭,但凡有一個居民還有所懈怠,就要想盡辦法將其“拿下”。

  幾天值守下來,讓“老付”印象最深的是一個三十出頭的年輕男子。她無意中發現,他只在進出門登記信息、量體溫的時候戴口罩,離開工作人員視線後就不戴了。在該男子再次出門的時候,老付直截了當對其進行了 “批評教育”:“年輕人應該有這樣的思想認識,防護不是做給我們看的,而是為了你自身的安全著想!”男子辯稱自己不能長時間戴口罩是“另有苦衷”,因為佩戴近視眼鏡的原因,長時間戴口罩會起霧,遮擋視線,路上行走不安全。老付隨即想起前幾天在微信工作群中看到的“眼鏡起霧等於口罩白戴!5種浪費口罩的錯誤做法,大家要當心”的信息。老付找到此信息,打開後邊給男子看,邊解釋稱,眼鏡起霧是因為佩戴方式不正確,這樣戴起不到防護作用。男子聽後,主動戴好口罩,並加了“老付”微信,想把這篇文章轉發給更多的人。男子走後,老付笑稱自己把群眾當成“當事人”了,一定要做到“案結事了”心裡才舒坦。

  老付在社區值守回家後,突擊學習了很多防疫知識,第二天值守工作的間隙再給居民進行宣傳。社區的工作人員有一天突然發現老付總是“咳嗽”,說話也沙啞無力,這可嚇壞了大家。老付道出實情,因為連續幾天跟居民們溝通宣講防疫知識顧不上喝水,引發了咽喉炎,當了這麼多年的法官,接待了無數的當事人,也算是老毛病了,沒想到這幾天舊病復發了,但自己早已經習慣,也沒當回事,社區需要人,自己既是法官也是一名老黨員,決不能輕易倒下……社區近日發出表揚信,稱老付這種精神彰顯了共產黨員的本色,這種無私奉獻的品格、熱血為民的情懷值得大家去學習。

  老付是烏海中院行政庭庭長付嫣紅,脫下法袍,換了戰場,依舊巾幗不讓鬚眉,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法院人的初心與使命。

  (張秀宇)

  李嘉琦:剛下一線 又上火線

榜樣的力量:風雪戰疫魔盛放會有時

  李嘉琦,現任烏海市公安局海勃灣分局治安大隊大隊長。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面對嚴峻的疫情形勢,他把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以自已是一名黨員又是隊長應該起到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為由,主動請戰,要求到最艱苦、最危險、疫情最複雜的執勤點、檢查點、守護點執行任務,去當一名突擊隊員,一名急先鋒。他要以自已的實際行動,踐行入黨入警時“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犧牲一切”的錚錚誓言。

  在李嘉琦的身上總能體現這樣一種精神,那就是迎難而上、敢於碰硬,特別是在急難險重面前他總說,我是黨員、我先上。

  2019年,李嘉琦在外地出差9個月,2020年春節前2天,他才晝夜兼程2000公里,從外地押解嫌疑人回到烏海,在將所有嫌疑人安全送入看守所時,已經是臘月二十九。

  春節期間,看著每日新型肺炎確診數量的逐漸增多,李嘉琦再也坐不住了。根據烏海市公安局黨委下發的文件精神,在異地辦案的民警,春節期間可以休息,不參加值班執勤。但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1月26日,他毅然放棄休息,穿上警服,戴上口罩和手套,奔赴疫情一線。

  2月1日,烏海市海勃灣區發現兩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防控疫情到了關健時期。根據分局部署,需要成立突擊隊,在醫院進行值守。刑警大隊會議室內,正在召開確定去隔離區執勤民警的動員大會。會上,李嘉琦立即站了起來,毫不猶豫地主動請戰道:我是黨員,我先上;我是隊長,我來突擊。在他的帶動和影響下,刑警們紛紛請戰,主動要求到隔離區執勤。李嘉琦帶領海勃灣公安分局突擊隊員,在烏海市人民醫院進行值守,經過14天的值守,所有確診新冠肺炎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全部排除。

  2月22日18時許,海勃灣公安分局接到報警:在海勃灣轄區發生一起惡性案件。該案發於疫情防控最關鍵階段,嫌疑人使用暴力,手段之殘暴令人髮指。基於該案發生的時間段與手段,烏海市區兩級領導多次批示,要求速破此案。李嘉琦帶領偵查員,細緻地對現場進行勘查。連續兩天在受害人清醒的時候耐心詳細的詢問案件情況。通過得到線索,與相關部門配合,鎖定了嫌疑人並抓捕歸案。嫌疑人拒不承認犯罪,李嘉琦又主動承擔審訊任務,通過艱難的審訊,嫌疑人對自己酒後實施犯罪的行為供認不諱。

  有人說,警察是用自己的胸膛擋住罪犯槍彈和尖刀的人。犯罪分子面前,李嘉琦嫉惡如仇。

  疫情來臨,李嘉琦又衝鋒在前,這正是作為一名警察的李嘉琦,為了人民不畏生死的真實寫照。

  (楊利軍)

  李紅:堅守“疫”線 逆行而上

榜樣的力量:風雪戰疫魔盛放會有時

  李紅是烏海市司法局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海勃灣區藍天社區金海城二期疫情防控臨時黨支部書記。作為一名在職黨員,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她主動請纓、勇於擔當,將全部精力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用自己的抗“疫”行動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在春節假期伊始,面對嚴峻的疫情形勢,她克服困難、身先示範,第一時間主動響應黨組織號召,帶頭參與抗“疫”志願服務,組織司法行政系統全體黨員幹部按照上級黨組織要求深入社區開展“雙報到雙報告”工作。她說:“我是黨員,也是一名黨務工作者,無論什麼任務,請儘管安排。”承擔著烏海市司法局機關黨委疫情防控上傳下達工作的她,每天要向上級黨組織和單位領導報送疫情防控開展情況等大量工作,怕耽誤社區值守任務,她時刻關注藍天社區黨員在職群,她把值守時間選擇在了中午或晚上,在完成工作職責之餘,積極參與抗“疫”志願服務,做到了工作、值守兩不誤。

  疫情防控進入攻堅期,藍天社區成立了京海城二期疫情防控臨時黨支部。李紅臨危受命,勇擔京海城二期疫情防控臨時黨支部書記,充分發揮臨時黨支部的政治引領作用,帶領支部22名黨員迅速展開行動。她把精力全部用在了疫情防控當中,卻無暇顧及80多歲的父母,只能在電話裡互相問候。在她的帶動下,黨員們都盡職盡責、忠於職守,得到了藍天社區的表揚和認可。

  李紅還利用黨組織優勢聯合社區、居民業委會一起發出“自已看好自已的門”的倡議,努力實現居民自治。

  在妥善做好烏海市司法局機關黨委和臨時黨支部的日常工作之外,李紅還堅持每天值守,因為她知道,在值守過程中發現問題是最直接的渠道。每當發現問題,她總是第一時間與社區溝通,商討解決辦法,將發現的問題及時解決在萌芽狀態。當看到社區幹部忙碌而疲憊的身體,充滿血絲的眼睛時,她又感動又心疼,主動提出安排在職黨員值守時間表,替社區幹部分憂解難,表現出一名黨務工作者高度的擔當作為。她還在業主群經常轉發預防疫情知識、最新政策等內容,教育引導小區群眾科學認識疫情,不信謠、不傳謠。

  疫情防控期間,正是像李紅這樣的普通黨員以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夜以繼日,任勞任怨,辛勤工作,凝聚起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強大力量,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貢獻著力量。

  (王耀艇)

  李紅梅:直面問題 迎接挑戰

榜樣的力量:風雪戰疫魔盛放會有時

  身為烏海市烏達區新達街道任黨工委副書記、政法委員的李紅梅,是眾多街道基層政法委員之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啟動伊始,她聞令即動,第一時間到崗,為了能夠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她將孩子送到了父母家中,連續40多天加班加點奮戰在防控疫情一線。

  街道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異常艱鉅複雜,點多面廣、任務繁重,如何快速有效落實好各項工作要求,同步完成防控知識宣傳、外來人員排查、重點人員管控、社會面治安防控等工作,成為街道社區防控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她立足本職,審時度勢,協助主要領導抓重點、破難題,在疫情防控中推進黨建引領社會治理不斷髮展完善。

  為了充分發揮街道社區黨組織主導作用,迅速組織卡口值守黨員幹部成立了16個臨時黨支部,讓黨旗在抗擊疫情一線高高飄揚,形成了黨組織靠前指揮、黨員向前站立的良好工作模式。激活14家包聯單位、區域化共建單位黨組織資源,實現聯防聯控,拉動在職黨員3200餘人次、社區黨員960餘人次,共同加入到街道社區疫情防控中,並形成了強大的合力。對網格化管理再細化再規範,使網格員隊伍在抗擊疫情工作中起到信息收集、宣傳動員、協助管控和服務群眾的“多面手”作用,推進群防群控落地落實。

  發揮“五員兩長優勢”,在轄區4個社區規劃設置55個網格,調動社區網格員、“雙創”三員、業委會成員、樓棟長、單元長近700餘人,引導轄區多個社會組織、1500餘名志願者和熱心居民,組建巡查隊、志願服務隊,包樓棟、建小組,把防控力量輻射到每棟樓、每戶居民。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李紅梅還注重挖掘提煉加強社會治理方面的好做法。如,在入戶摸底和發放通行證過程中,倡導推行“圖冊”法;在網格化管理中,推廣“一樓一群”樓棟長微信群管理法;在全街道推行“網絡+網格”管理模式,使社區網格與單元點位實時聯動,形成橫向到邊、豎向到底的防控格局,推進街道社區疫情防控和社會治理工作落實落細落到位。

  同時,她還承擔17個卡口人員配置、信息編報等工作,每天白天奔波在社區和卡口間,晚上還需要在辦公室整理資料,經常加班至凌晨。她主動與17個卡口形成橫向聯繫,使卡口的數據信息與街道社區實現互聯共享。在具體管控中推行“七步走”工作法,既方便值守人員操作,也向進出人員宣傳管控措施,爭取群眾的認同和配合。在強化外來人員管控方面,緊跟區級指揮部要求,主導擬定了外來人員“4+4”條狀管控模式,將重點人員分為ABCD類,分類施策,精準管控,推動社區對重點人群的三方管控機制不斷健全完善,指導社區建立重點人員管控“一人一檔”,用直觀資料為管控程序建檔留痕。

  疾風知勁草,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阻擊戰中,李紅梅用堅韌的意志和優良的作風,展示著一名共產黨員、一名基層政法委員的擔當和責任。 (鐵帥)

  王建軍:夜間值守 履職盡責

榜樣的力量:風雪戰疫魔盛放會有時

  “我回來了,怎麼還沒睡?不用太擔心,我好好防護著呢,早點休息吧!”每晚,王建軍的妻子看到值守回來的丈夫,揪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王建軍是烏海市人民檢察院司法警察支隊支隊長,也是一名有著17年黨齡的共產黨員。疫情爆發以來,他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勇挑重擔,始終堅守在疫情防控最前線。考慮到夜間值守溫度較低且不適合女性,他主動承擔夜間值守任務,甘當夜間“守護者”。

  時間回到大年初九,單位工作群裡發出“關於號召黨員加入先鋒隊的通知”,他毫不猶豫地發送了三個字“我報名”。放下手機,他對妻子說:“我剛剛報名參加了‘黨員先鋒隊’,疫情這麼嚴重,沒有人能置身事外,我是司法警察,更是一名共產黨員,應該衝在一線”。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他積極響應號召,第一時間到社區報到認領防控任務,主動請纓報名參加“黨員先鋒隊”投身抗疫一線,深入到所在社區和單位包聯共建小區努力做好抗疫工作。

  烏海市檢察院包聯共建的一通廠小區由兩個老舊小區合併而成,小區常住居民近800戶2000多人。他所值守的海北街道辦事處獅城東街北八街坊,是還沒有改造的平房區,常住500多戶1000多人、外來租住人員300多戶600多人。兩個小區均無物業且人員流動大,管理防控較難。“請測一下體溫、看一下出入證……”一天下來,這些話王建軍說了上百次,嗓子啞了也不肯休息。

  初春的夜晚氣溫很低、風很大,值守的老舊小區揚塵漫天飛揚,但這一點兒也阻擋不了他抗擊疫情的決心。嚴格檢查進出小區車輛和人員,仔細排查疫區返鄉人員,為居家隔離人員配送生活物資.......這樣的工作他從值守第一天一直堅持到現在,中間沒有休息過一天,他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一向不善言談的王建軍,在小區值守期間成了“話癆”。疫情期間,有人不瞭解疫情的嚴重性,不配合出入登記工作,他就耐心地給對方講解疫情防控的重要性,直到對方理解、認同並配合登記,最後他總不忘說一句“謝謝配合,請做好自我防護。”

  他並沒有因為防疫工作而放慢機關工作的腳步,始終堅定的履行著司法警察的職責和使命,切實做好疫情期間單位的警務保障工作。到各機關單位取送文件、收發機要、配合接待信訪人員、升降國旗等等,每天往返單位、值守小區、政府機關大樓數次,值守不落空,工作連軸轉。

  在同事的印象中,他是一個為人憨厚、喜歡為別人著想的人,總是把難的、累的活留給自己,以務實的作風彰顯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本色。 (王麗娜)

  李俠:心中有愛 眼裡有光

榜樣的力量:風雪戰疫魔盛放會有時

  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烏海市公安局治安分局民警李俠始終和人民群眾緊緊站在一起,他的熱情真誠和對疫情防控的高度責任感,在一個5000餘人的居民小區上演著感人的春天故事,在寂靜壓抑的戰“疫”之中點燃了群眾心靈的期盼。

  小區封閉進入到了第21天,他從社區瞭解到一些家庭出現了食品供應不足等問題,他立刻聯繫商戶,將10000餘斤雞蛋送進小區,並親自組織居民做好防護排隊購買。

  2月24日,一位白髮老人找到了他說:“老伴的藥吃完了,水電費也沒了”。他立即用車送老人去買藥,並續繳了水電費。

  2月28日,一位老人蹣跚地走過小區執勤崗,他從老人的神態、額頭、耳部、手腕的血跡看出了問題,便主動詢問老人是怎麼受的傷,老人沒有回答就走了。他主動找到小區物業人員和社區主任瞭解情況,得到的答案是“被自己的兒子所打傷”。他立即聯繫另外一名民警一同進行入戶調查,發現情況屬實。目前,公安機關正在聯合街道辦事處研究解決此事。

  2月14日,發生了一起居家隔離人員因購物外出的問題,與社區工作人員發生了激烈衝突。李俠得知情況後,第一時間入戶勸導,穩定情緒,安撫居民,他一句“以後再有困難就給我打電話”!得到了被隔離人員的理解和認可。

  2月18日以來,一個水果商販和他捉起了迷藏,在小區內選擇管控間隙,擺攤設點售賣水果,造成了大量人員聚集。他了解到,因疫情管控,居住在本小區的這名商販積壓了3000餘斤的水果賣不出去,只能在小區內出售。為避免人員聚集和水果黴爛問題,他和商販研究出了一個“微信售賣,送貨上門”的銷售方案,並聯系物業和社區主任建立了四個共有3000餘人的微信群,幫助商販出售水果。

  烏海市的疫情形勢稍微好轉,小區剛剛解除封閉,三五成群的老年人就開始在小廣場上聚集。

  為了勸說這些老年人回家,他一次又一次的做工作,並用警戒帶將小廣場進行了封閉,不間斷巡視小區角角落落,當群眾看到他每次從小廣場的椅子上攙扶起聚集的老年人回家時,小區居民也自覺的離開了,人員聚集問題得到了妥善的解決。

  在公安民警、在職黨員、自願者等常態化嚴控嚴防疫情的影響下,多名本小區的退休職工也自覺加入到了小區巡邏防控當中,居民防控意識得到了逐步提升。

  同舟共濟,黨旗飄揚,堅信這場疫情狙擊戰役很快就會取得最後的勝利。

  (豐衛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