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幾千年為什麼感覺沒多大變化?

中醫生命科學


古人給後人留下的關於中醫藥的書,其內涵的學問博大精深。按照古人的科技水平,按道理說應該寫不出那麼高明的醫術書來。因為後人包括現在科技發達時代,沒有一個人再能寫出超出那些學術水平的書來。且現代人沒有多少人能讀通透那些醫書的,否則,絕大多數病都可以用中醫藥治好,還需要中醫藥怎樣變化?

過去中醫技術的精華沒被傳承下來,還沒被後人弄明白,這時候如果再談變化,無非是想把中醫西醫化。西醫技術高明嗎?西方的醫學如果高明,這次冠狀病毒肺炎為什麼美國到現在沒辦法治,而中國和中醫技術水平比較高的日本卻可以將病毒患者確診人數降為零?


大青山下


你說的不對,中國的中醫行業,幾千年的歷史,為什麼沒變化呢?現在全球都在弘揚中國中醫文化,這次的疫情期間,全球人都認可中國的中醫和中藥,這是肯定的。


用戶誠為人信


期間,有西方列強的西醫文化的侵略,藉口發展新式現代治療手段,援助我們建立醫院,培養醫務人員,其實質是推銷他們的那套副作用大,而且是治癒率不高,只是治表不治本的一種所謂他們推崇備至的打針輸液,抗生素類以及副作用很大的西藥,還有更讓國人看不懂的醫療設備,讓國人看不懂的檢查數據,開出天價的治療費……讓國人想說愛你不容易啊……而中醫其機理起到治本之特效,而且會除根之良心的品質。被西方的哪一部分代理人把中醫推向幾乎滅絕的邊緣化的地步,讓國人們為之一振,為之悲傷,為之氣憤不已,為之振背一呼,一呼百應,讓國人不再沉默,不再委屈求全,尤其是這次疫情的抗戰當中,中醫就起到了不可估量治療作用。所以,我們祖先留下來的五千年的中醫文化傳承與發展,現在已經到了迫不及待,迫在眉睫的時刻了,所以我們應該是準備著為發揚光大中醫事業做出我們應有的積極的貢獻。


城鄉文旅


老祖宗幾十代人用肉體實驗已經幫我們總結好了。要在理論,配方上再開拓空間不大,很難!動物性的藥材已經很受限制了,名貴植物的藥材也更稀少了。能夠把經典配方的原材料替代做好就已經很不錯了。內地很多地方的縣醫院,鎮衛生所,中醫還是很發達的,在癌症晚期保守治療,慢性病的維持治療,防疫,疑難雜症上很有效果。最典型的是鄉村的蛇咬傷,一些急診的針灸,簡單,便宜,快速!城市化,電氣化,現代化,信息化,導致鄉村的萎縮,大家庭、氏族的奔潰必定造成中醫的萎縮。這也是沒辦法的。


魔都所司代


中醫是中國人發明的,在長期實踐中得到驗證,證明可以治療、預防人類疾病的經驗醫學。

中醫既然有悠久歷史,經過了時間的考驗,註定有光明燦爛的未來。

中醫目前要解決兩大課題:一,需要正確定位。中醫定位應該是治未病,治緩病,治輕病,輔治病,西醫定位是相反,這樣就不糾結了。二,中醫需要科學化、標準化、現代化。


漢字先生


只有不成熟理論和技術才會不停的變。



蘇之東坡


很多人不知華夏文化的偉大 那是一個究竟文化 就是說在根本層面到達了認知極點 比如 太極 這個名稱 幾千年了 有誰有本事給改進一下? 這種文化事關個人群體的生死存亡 如果經常改變 會是什麼狀況 也一定是因為上一個版本有問題 不可靠 不可靠的東西能存在1000年嗎 高大上 可靠實用的文化 正是華夏文明能永存的原因 中醫 太極拳 氣功 等等都是華夏文化大樹上的花


江湖孤影風雨故人


只有在充分掌握和理解的基礎上,才可能有所創新。老祖宗留下的財富,我們這些不肖後輩,能理解個七七八八的就已經很了不起了,還奢談什麼創新。


老薑銳評


因為不但沒有繼承好,反而是去打壓破壞中醫傳承,當然就不可能發揚光大中醫。至今還只能處於捧著祖輩傳下來的,集先祖智慧之大成的經典,看天書念天書背天書。


人華物語笑滄海桑田


中醫藥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有了很大的變化。

本人畢業於中西醫臨床專業,從自己的學習經歷來回答這個問題。

1、中醫藥的系統性更加緊密理科學,首先是理論方面的論述、論據有了很多的事實和實驗室證明,各科的聯繫、學習更多,理論層面的知識更系統。

比如:經絡,《黃帝內經》對經絡作了系統的總結,在經脈之外,增加了絡脈、經別、經筋、皮部和奇經等新的概念,它們共同組成了經絡系統,成為古人心目中人體最重要的生理結構。目前,對經絡的研究主要有:生理學方面、物理學方面、病理學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循經傳感”、“細胞社會學”、“自由基學”,並將電磁波的傳導應用於經絡治療中。對偏癱、肢體無力等一定的效果,

2、藥物的提取更加精細有效。《本草綱目》記錄藥物不1892種,並組方1000首,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的中藥提煉達到納米級,有效成分的分析更加精準,一種中藥可以提取出多種成分,利用更有效。

比如:冬蟲夏草的提取,可以將冬蟲夏草提取到 糖醇、氨基酸、多肽、維生素、蟲草素、腺嘌呤等,並根據物質的不同,通過化學組合出上千種藥品,得到更高的藥用價值。

3、藥方的變化,《方劑學》學習到的方劑在1200多首,還有很多古方還在學習中,南京中醫藥大學的《中國方劑大辭典》收錄更全面,驗方更多,為我國人民的健康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目前中藥方對慢性病、調養治療方面都有特色。

比如:新冠肺炎疫情中,廣州中醫藥大學組方“肺炎一號方”,就在這次疫情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方中“麻黃、炙甘草、杏仁”等對化痰的作用優於化學藥物,重症狀患者服用後效果明顯。

通過以上幾個簡單來說,中醫這個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我們還是要努力去學習,並將它發揚光大。中醫藥的事業還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