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的“后花园”:艺圃为什么成为园林“雅”的代表?

文 |韧雾

园子里读书有书斋,品文有吟馆,挥毫有画轩,听曲有戏台,涵盖文人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居于园的人与事,文采与风流,更是塑造一座园林气质的无形手。说到园林的雅,不得不提艺圃。它是世遗园林中不事声张的一座,满载观光客的旅游大巴都开不进园口的小巷子,苏州人把它当作私家后花园。茶室延光阁取自阮籍的“养性延寿,与自然齐光”,是苏州园林中现存最大的水榭,也是老苏州们的最爱,一壶龙井就可泡一上午;阁内视线绝佳,往外望过去一池碧水。

艺圃建于明嘉靖年间,最初的面积据说是现在的三倍大。让艺圃声名远播的是它第二任主人文震孟,当时还叫药圃。文家是书香世家,文震孟的曾祖父是大画家文徵明,祖父文彭、父亲文元发也皆是书画家。文震孟在药圃闲时写过一本《姑苏名贤小纪》,钩沉乡贤往事,都是多有世交的贤达名流。文震孟十次赴试,终于在五十岁考中状元,官至东阁大学士,但不久便因上疏被魏忠贤弹劾,降二级外调,他深感失望也不赴任,回苏州闲住。天启六年(1626),文震孟再次受牵连被剥夺官职。弟弟文震亨从南京回苏州老家陪侍哥哥。

苏州人的“后花园”:艺圃为什么成为园林“雅”的代表?

艺圃穿过门厅后巷道尽头的砖雕门楼

文震亨也是一奇人,放弃科举,只专心钻研一切风雅之事,对造园尤有研究。他的专著《长物志》被今人戏称为“园林装修指南”,从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等十二个方面,分别谈如何优雅地布置一座园林,已是研究明代文人生活的某种标杆。如今多形容晚明“浮华苍凉”,物质生活繁盛,文人雅物无所不精,但始终笼罩着末路危机的气息。《长物志》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书名取自晋人王恭“平生无长物”的典故,长物即多余的物,但其实是反语,说的恰是作者看来最堪重要之事。

文震亨开篇即说园林:“居山水者为上,村居次之……而混迹廛市,要须门庭雅洁,室庐清靓,亭台具旷世之怀,斋阁有幽人之致。”他对居所的方方面面都按自己的喜好,事无巨细地点评,定下规范。比如谈楹对,随意取唐诗意境为好;门环的材质样式:只可用紫铜或精铁,黄白铜都俗气,最好是青绿锈斑的蝴蝶式,镂刻天鸡纹;大门若上漆,适宜朱、紫、黑三色,其他一概不行;高阁作三层者最俗;临水亭榭,可用蓝绢为幔以蔽日色,紫绢为帐以蔽风雪,最忌用布料,不然和酒馆药店又有什么差别……精神洁癖般的审美,对无用之美的竭力维系,又有种挽歌般的脆弱美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