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勵志哥:門衛到老師的變身

許多老師總是會給學生講一些關於自強不息的故事,告誡學生要堅持夢想,經得起生活的考驗。宜賓江安新鎮李巖村小學的蔣志洪老師,也喜歡給同學們講勵志故事,他講的這個人,高二因家貧輟學,在外漂泊6年又回母校當門衛,因強烈的讀書願望,最終他從門衛變成了大學生,憑著“學生會主席”等殊榮,他以為畢業後會一帆風順,誰知他再遇困難,繼續漂泊。漂泊的他不棄當老師的夢想,年過三十,他終於成為了一名教師。

蔣志洪所講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他自己,經歷輾轉波折,蔣志洪常常用自己的故事激勵學生,希望學生身居村小,心懷大夢。

漂泊六年重歸母校 昔日門衛成大學生

蔣志洪是宜賓縣觀音鎮人,他出生農家,家裡有奶奶、父母、弟弟等六口人,家裡的收入來源以種田為主,家境窘迫,經常入不敷出。高二那年,蔣志洪自感升學無望,同時也為了給家裡減輕負擔,19歲的他不顧老師勸阻執意輟學了。輟學之後,他到北京打工,在打工的這段時間,他常常吃不飽,穿不暖,一次,他路過北大,看見北大校園古樸而莊重,學生意氣風發。他痴痴地望著“北京大學”那塊招牌,在門外踟躕徘徊近十個小時,他求學的願望再次燃起。後來,蔣志洪參了軍,他希望通過報考軍校實現自己的大學夢,於是他在部隊表現英勇,逐步從偵察兵做到排長,由於沒有高中文憑,蔣志洪報考軍校的夢想破滅了。

2000年底,蔣志洪退伍後再次漂泊,他到過廣州、寶雞、成都、宜賓,當過推銷員、電子廠工人、小食店廚師,開過火鍋店,還在宜賓蹬過三輪車,最後,他回到母校宜賓縣一中做了一名保安,負責門衛工作。蔣志洪說:“想起當年自己常常逃避門衛,偷溜出校,現在,聽著那熟悉的鈴聲、看著師弟師妹出出進進,心裡很不是滋味。”想讀書的願望再次蓬勃起來,那時的他,離開學校六年,已經24歲了。“我能行嗎?”蔣志洪問自己,最終,他在昔日老師的鼓勵下到高三插班學習,同時繼續幹門衛,在半工半讀之下,2003年,蔣志洪終於等到了四川職業技術學院的錄取通知書。拿著紅色的錄取通知書,這個七尺男兒雙手顫抖,熱淚盈眶。而門衛考上大學的消息也在宜賓縣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大學畢業殊榮加身 天之驕子求職受挫

蔣志洪學的是中文師範專業,特殊的經歷與豐富的閱歷,賦予了蔣志洪成熟和穩重,這讓他的能力在學校凸顯出來。大學3年,蔣志洪成了學院的學生會主席,並且帶著多項榮譽畢業,這時的蔣志洪憧憬著自己大展宏圖的景象。

然而世事無常,正當他準備畢業之後大展身手的時候,全國大學生就業形勢變得嚴峻,加上他的學歷偏低,年齡偏大,過去的殊榮並未為其求職加分,他在求職的道路上屢屢受挫。接下來的5年,他再度開始了漂泊的日子:他曾到宜賓縣鳳儀鄉小學四年級代課一年;第二年,他告別了學生和家長,前往到樂山市井研縣當推銷員,他推銷過啤酒、副食品、建築模板等;一年後,他又前往五通橋區,先在銀行當保安,後來又當了武裝押運。期間,他曾先後參加過宜賓縣和峨邊縣、五通橋區的公務員考試,但分別以0.2分和0.1分的劣勢惜敗。其實這時的他有了當老師的夢想,於是他在開始報考教師,終於在三十歲以後考上了江安縣仁和鄉佛耳小學的正式教師。

“門衛老師”闖拼音關 做“勵志哥”教育學生

歷經磨難的蔣志洪,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一拿到學校的聘書,他立即給自己制定了職業夢想,成為一名“名師”。然而真正走上講臺後,蔣志洪才發現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教師,其實遠非易事。原來,佛耳小學的孩子方音很重,而蔣志洪自己方音更重。小學一年級的教學重點是“拼音”,而他作為語文老師發音時鼻音和邊音也常常弄混淆,前鼻韻和後鼻韻更是分不太清。第一學年統考,蔣志洪的教學成績成了全鄉最後一名,為此他氣得痛哭了一場。此後,他開始虛心向普通話標準的同事請教,同時借鑑古雅典演講家德摩斯梯尼的笨方法,苦練發音,最後闖過了拼音關。

每到週末,蔣志洪很少離開學校到鎮上。那兩天時間,他不是精心備課,就是徒步三四個小時,前去家訪。三個處於峽谷中的村莊他都走遍了,對班上每個孩子的家庭情況全都瞭如指掌。到二年級統考時,他一下子衝到了全鄉第二名!

如今,蔣志洪調到了江安新鎮李巖村小學,無論在以前的班級還是現在的班級,蔣老師時常給孩子們說說自己的故事,蔣志洪說,雖然在村小教書,但他現在已經很滿足,他希望自己的學生在聽了自己分享的人生經驗後能逐漸強大,然後走出村小,用讀書尋找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