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當年高考成功與失利的人,現在怎樣了?

聽到,可以聽的知識。

對於每一個參加過高考的人而言,每年這個時候,總會有那麼一點特殊。很多小事情都會讓你想起當年坐在教室、奮筆疾書的自己。

勵志!當年高考成功與失利的人,現在怎樣了?

現在人總是或多或少地把高考與命運掛鉤。有人高呼“高考改變命運”,也有人並不贊同。

高考真的能決定你的未來嗎?

讓我們來聽一聽你熟悉的企業家的高考故事,或許能夠找到一個答案。

先來聽幾個學霸的故事。

很多企業家都是“學霸”,但高考發揮最好的或許要屬李彥宏和劉強東,他們都是自己家鄉的“高考狀元”。

鍋爐工的兒子李彥宏考入北京大學圖書情報專業(現在改名為信息管理專業),而農民的兒子劉強東則放棄了“清北”,選擇了人民大學社會學系。

年輕的李彥宏和劉強東都是很有想法的人。

李彥宏曾經夢想成為一個戲曲演員,但後來愛上了計算機,這讓他甘心放棄了“藝術青年”的人設,轉身變成“理工男”。不過李彥宏填報的第一志願卻並非計算機專業,而是信息管理學,因為那時候的他就已經考慮到:

將來,計算機肯定應用廣泛,單純學習計算機,恐怕不如把計算機和某項應用結合起來更有前途。

說到這兒,很想知道各位報考志願的時候在想些什麼……

劉強東其實也想得很明白。他高中是個理科生,準備投身於研究事業,卻因為老師的一句話轉變觀念:“你就是發明了‘劉強東定理’又能怎樣呢?還不如回到宿遷做縣長,給老百姓實實在在做點事兒。”

抱著這樣的想法,劉強東放棄了清華大學物理系,報了人民大學社會學。只是劉強東上了大學才知道,社會學其實並不是一個培養政客的專業。

多年以後,劉強東在央視節目中說道,如果自己生在當下這個時代,一定會毅然報考公務員的。看來他的從政夢想依舊沒有熄滅。

可以看出,李彥宏和劉強東一直都是很有想法、很有規劃的人,他們的高考的確是閃光點。但獲得如此成就,還有賴於自身的思考和規劃。這兩個人的高考故事,用俞敏洪的句話來總結:經常是人生持續一輩子的過程,絕對不是高考和中考一錘子就可以定下來的,這一錘子只是你的精彩之一!

說完他們倆,再來說說美團創始人王興和360創始人周鴻禕這兩個讓人“羨慕嫉妒恨”的“保送黨”。

王興18歲就被保送到清華,唸書時期幾乎沒有對手,畢業後獲得獎學金,繼續到美國深造。

周鴻禕則是偏才,學習成績只能算是中等偏上,好在物理天分超然,在物理競賽一路披荊斬棘,最後被保送到西安交通大學攻讀計算機專業。

不過周鴻禕對自己“考前一不小心就混到大學”的行為感到非常遺憾(呵呵一聲),他認為沒有經歷高考這個人生分水嶺,就談不上成熟。

不過,對高考倍感遺憾的周鴻禕,研究生依舊是保送攻讀的(迷之微笑)。

還有兩個比較“平易近人”的學霸,那就是聯想董事長楊元慶和小米的雷軍。

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的楊元慶素來勤奮自覺,輕鬆考上上海交大,並在四年後進入中科大讀研。同樣,雷軍從小也是“別人家的孩子”,規規矩矩、品學兼優,高考順利考上武漢大學計算機系。

勵志!當年高考成功與失利的人,現在怎樣了?

雷軍的外號“雷布斯”,可能這也算是一個出處?

不過雷軍的大學經歷堪稱傳奇。當武大學子忙著遊湖賞櫻的時候,雷軍在忙著趕課刷學分,他在機房待的時間比在宿舍還長。雷軍只花2年時間就修完了4年的學分,彙編語言更是拿到了滿分,這讓他在系裡成為神一樣的存在。少年雷軍身上,已經有幾十年後“勞模”的影子。

他們的故事,正如李開復所說的那樣:高考只是人生表面上的轉折點,真正轉折點應該是你每一條每一小時都在積累的東西。

當然,也不是所有企業家都是學霸,還是有那麼幾個讀書時候不太起眼的人。

比如網易創始人丁磊和騰訊的馬化騰。

丁磊高中成績一直算是中等,他喜歡無線電,高考時以高出一本線1分的成績考進電子科技大學,進了全校最小的系——微波通訊。大學四年,他掛了一門課叫電子實驗,據說那門課的考試有個題目叫“74LS163”,大家可能聽出來了,網易的域名就是這麼來的。如此“專注地隨意”的確像極了網易的風格。

深圳特區出生的馬化騰小時候對星星很沉迷,也曾想報考南京大學天文學系。後來他發現,天文學畢業也不一定能成為探險家,成為一個地理老師還差不多;加之南京對他而言路途遙遠,於是便放棄了。

勵志!當年高考成功與失利的人,現在怎樣了?

後來馬化騰選擇了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事實證明這個決定非常明智,因為馬化騰在計算機領域很有天賦,大學時代的經歷和眼界也成就了今天騰訊的文化。

讀大學很重要,但從大學走向社會,更重要。

不過,學霸成功的故事並不罕見,學渣逆襲的故事才是最讓人津津樂道。這一點上,可能沒有人能比得過馬雲了。

馬雲曾在多個場合聊到自己的高考。馬雲第一次參加高考的時候,志願填的是北大。成績出來之後,發現數學只考了1分。這就很傳奇,因為馬雲親口表示卷子上所有的空他都填了,沒有漏過一個。大家可能好奇的是,憑藉這樣的數學成績,馬雲當時填“北大”的腦回路是怎樣的。

高考失利後,打工也不順利,馬雲開始復讀,第二年依舊落榜(數學只有19分)。得知落榜的當晚,馬雲和小夥伴躺在房頂,看著星空,對未來感到無限迷茫……

到了第三年,馬雲死記硬背了10個數學公式,硬著頭皮上了考場,奇蹟出現了,這次數學竟然考到了79分!

雖然數學成績大幅提高,但總分距離本科線依舊差5分。經歷了三次高考的馬雲已經不奢求北京大學,準備報考杭州師範大學。

這時候奇蹟再次眷顧他:杭州師範大學的英語系當年報考的學生不夠招生數。於是,校領導決定讓幾個英語成績不錯的專科生直升本科,馬雲就幸運地以本科生身份走進了大學。

勵志!當年高考成功與失利的人,現在怎樣了?

馬雲後來還成為了杭師大的學生會主席。

就這樣,被奇蹟一次次戲謔的馬雲,因為堅持,開始一步步創造奇蹟。馬雲的故事,

馬雲自己的話總結:我們堅持做喜歡的事,並努力把它做好做完美。

故事聽完了,你可能會發現,高考確實是人生的轉折點,但更重要的,是轉折點之後的選擇。無論走進的是不是名校,這些人從來沒有放棄傾聽時代的脈搏,所以總是能先於他人找到機會。

這就是讀大學的重要性,他不是讓你擁有特異功能,而是在上下求索大道路上不斷髮問,從而尋找人生的答案。

勵志!當年高考成功與失利的人,現在怎樣了?

這就是今天的聽到,祝所有高考學子都能有一個滿意的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