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英雄】勇猛頑強英雄團

疫情防控期間,

我們閉館不停展;

清明祭祖時節,

我們致敬英雄!

蘭州解放,隴原新生,仁人志士,莫不有功!今天,就讓我們帶大家穿過歷史的雲煙,回望他們的名字,他們的身影,他們的故事,滿懷一腔真誠向他們致敬。

今天的【致敬英雄】,付新宇為您講述蘭州戰役中勇猛頑強的英雄團——

【致敬英雄】勇猛頑強英雄團

在紀念館的展廳內陳列著一面珍貴的紅色錦旗,在錦旗的正中間書寫著“勇猛頑強”四個大字,這面錦旗是解放戰爭時期第一野戰軍、西北軍區為表彰四軍十一師三十一團在蘭州戰役沈家嶺戰鬥中做出突出貢獻,而授予的光榮稱號。而這支“勇猛頑強英雄團”的戰旗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閱兵儀式上迎風飄揚,今天的故事我們就從這面紅色錦旗開始說起:

1949年8月三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西北戰場上規模最大、戰鬥最激烈的一次城市攻堅戰——蘭州戰役打響了,“勇猛頑強英雄團”三十一團受領的任務是——奪取蘭州城西南面一個叫沈家嶺的山頭。沈家嶺位置特殊,地勢易守難攻,只要佔領這個高地,將對整個蘭州戰役產生決定性的影響,而當時負責把守沈家嶺的是馬步芳精銳部隊一九○師,敵軍在這座山上設有三道防線,構築堅固的永備工事,居高臨下,我軍可以說是困難重重,危機四伏!

25日天剛亮,我軍數十門大炮向著沈家嶺齊發,三十一團一、二營在炮聲煙霧中,形成兩支箭頭猛撲敵前沿工事,僅用了十分多鐘,一、二、三號堡壘就被我軍佔領,隨後,敵人前沿數十座碉堡被摧毀,第一道戰壕完全被我軍控制。在連續突破了敵人的兩道防線,進攻第三道防線時,敵人用汽車運來大批後備部隊,整營整連的輪番反撲,經過反覆的陣地爭奪戰,1500多人的三十一團剩下不足300餘人,營連幹部絕大部分傷亡,而此時敵人的反攻還再繼續。團長王學禮組織團機關幹部投入戰鬥,以“人在陣地在”的精神,和敵人展開激烈的白刃交戰,在打退敵人10多次的反撲後,這支英雄團僅剩170多人,部隊傷亡慘重,幹部絕大部分犧牲,彈藥所剩無幾,戰鬥打的異常艱苦。

機槍二連射手張錫文用脊背當槍架,把重機槍頂在背上讓副班長射擊,一口氣打了八百發子彈;一名排長半截身子鑽進敵人的機槍工事,頭部、肩部多處刀傷,犧牲時手裡仍端著那把雪亮的刺刀;二連連長李應邦用堅毅寬厚的胸膛堵主敵人的搶眼,用生命開闢勝利的道路;團長王學禮血灑沈家嶺,用行動實現自己的誓言。這場鏖戰整整打了14個小時,經過30多次的衝鋒,最終將勝利的紅旗插在了山頭之上。

戰役結束後,第一野戰軍、西北軍區授予三十一團這面“勇猛頑強”的紅色錦旗,如今雖已過去70個春秋,這面紅色錦旗的顏色已經褪色,字跡也有些模糊,但它卻凝聚著這支英雄團不畏強敵、一往無前的精神,傳承著永不熄滅的紅色基因和理想信念的火種。

講述人付新宇

【致敬英雄】勇猛頑強英雄團

2019年5月來紀念館工作,現在還是講解員隊伍的一位“新兵”。剛來的時候,我只是紅色故事的聆聽者。今天,我作為他們中的一員,來傳播紅色文化,做新時代最有力的踐行者,做一名紅色文化的傳播人,為此我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