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少將帶兩個兒子上戰場,立下軍令狀:不立功休來見我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但是在對越南的自衛反擊戰中,我軍卻出現了父子兄弟三人一起上戰場的奇觀。

其中的父親,就是是參加設立新中國的少將、時任廣州軍區副司令的江燮元,第三個兒子江魯平任某師作訓科參謀,小兒子江南平任某師偵察連班長。父子三人同上前線,父親江燮元接受軍令寫下保證書:“上了前線,不許當熊包,不立功不要來見我!

幾天後,前方打來電話,說江魯平因為搶救傷員,被流彈擊中腹部,要趕緊運回去醫院治療。前方的指揮官原本是希望江司令能趕緊派人,去把江魯平接回去,卻沒料到江燮元不但沒有擔心,反而很高興地說:“老三立功了!”並指示說,江魯平受傷後就地治療,跟普通戰士一樣,不允許搞特殊。

開國少將帶兩個兒子上戰場,立下軍令狀:不立功休來見我

又過了幾天,前方又打來電話,說江南平也在戰鬥中受了傷。江燮元仍然不為所動,反而欣慰地說:“南平也立功了。”

戰爭結束後,江魯平和江南平隨部隊回國,而且都戴著功勳獎章。大家都來道賀,說江司令教子有方,江燮元豪爽地哈哈大笑,說:“我的兒子不用教育,有其父必有其子嘛!”

這話說得霸氣,也透著掩飾不住的自豪。

江燮元當年乃四野名將,連向來不夸人的林彪也曾讚道:“這個江黑子,有點本事。

江燮元最有名的戰役是塔山阻擊戰。塔山,是遼寧錦州附近的一個小村莊,扼守著錦州的咽喉要道,遼瀋戰役打響後,蔣介石派出11個師,力取塔山。林彪派出4縱、11縱扼守塔山,江燮元,即為4縱12師師長。

開國少將帶兩個兒子上戰場,立下軍令狀:不立功休來見我

塔山阻擊戰與黑山阻擊戰、徐東阻擊戰,並稱“三大戰役”中的“三大阻擊戰”,直接決定著錦州戰役乃至整個遼瀋戰役的戰局,因此林彪極為重視,江燮元也立下軍令狀:“我的位置就在同志們身邊,為了保障錦州作戰勝利,準備獻出我最後一滴血!”

12師人才濟濟,34團團長焦玉山、政委江民風,1955年皆官拜少將,副團長江雪山,後來任海南軍區司令;36團團長江海,1955年開國大校,後來任海南軍區司令,還有個通信股長叫張萬年,1993年晉升為上將。

塔山阻擊戰結束後,34團和36團分別榮獲“塔山英雄團”、“白台山英雄團”的光榮稱號。在整個遼瀋戰役中,第12師榮獲的光榮稱號和榮立戰功的總人數,居東北野戰軍各師之首。

林彪也給12師發來賀電:“你師在友軍配合下,5天來 英勇作戰,頑強抗擊,打退了95師、8師、198師、197師、151師、暫60師在海空掩護下連續猛烈進攻,大量殺傷了敵人……保障了我攻錦部隊進行充分準備,因而取得了對錦州的順利突破。你們這種英勇頑強的防禦戰,是值得人學習的榜樣,值得稱讚表揚的。”

1974年,西沙群島自衛反擊戰爆發,葉帥組成指揮小組,江燮元時任廣州軍區副司令,自然也是重要指揮官。

開國少將帶兩個兒子上戰場,立下軍令狀:不立功休來見我

當時,中國軍隊在廣州、榆林、西沙都設有指揮部,而且電報的署名都是一個“江”字。葉帥有點奇怪,就問是不是弄錯了?難道三個指揮部的指揮官都姓“江”?

確實如此,江燮元是廣州的指揮官;江雪山是榆林的指揮官;江海是西沙的指揮官。當年塔山阻擊戰的三位英雄,這次又重新聚到了一起。

葉帥得知情況後,喜道:“三江奔南海,此役可操勝券!

1990年5月6日,江燮元在廣州逝世,享年76歲。據說,江燮元的遺體火化後,骨灰中竟然出現了一顆子彈,誰也不知道這顆子彈是在什麼時候留下來的。

按照江將軍的遺願,他的骨灰被帶到了遼寧,安葬在當年戰鬥過的塔山,陪著當年犧牲的弟兄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