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精致美琉璃 ,蜡台有形忆战汉

极罕见的《汉代蓝色琉璃羊座人柱蜡台》鉴赏


深蓝精致美琉璃 ,蜡台有形忆战汉

璃,亦称“瑠璃”,其是在1000多度的高温下烧制而成的,具有水晶般(故称人造水晶)质地的稀有装饰品。其色彩多种,质如流云漓彩,晶莹剔透、光彩夺目。

据载,中国古代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古人也称其为“五色石”。由于琉璃制作工艺复杂,制作量大大少于青铜器和玉器等,在古代非一般民间可拥有之物,故当时人们把琉璃制品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其因由此矣。

中国古代,琉璃制作及其工艺至战汉时期已经达到很高水平,从已经考古出土的一些战汉琉璃制品来看,其质色多种,不透明、半透明、透明之琉璃,皆而有之。而亦今为止,公开所见披露的战汉琉璃器,多是珠子、旋纹杯等,而极难见到更多、更复杂、质地更好、甚至更精美的器形以及质地者。

正因为古代琉璃制器总的遗存量少,精美复杂者遗存更少,见之者亦然。同时,又由于古代琉璃制器,即使经历两千年以上埋藏,并无玉器那样有各种沁色,而清洗后往往晶莹剔透,甚至犹如新器一般,故给眼学识别断代带来一定困难,往往为一般人所不解甚至不信其古真。

而事实上,高古琉璃制品,虽无沁色,亦无手工雕琢痕迹等,不如高古玉器那般容易识别断代,但是,其身仍然留下了经久年代和入土后长期埋藏留下的痕迹,尤其是一些精美之器,我们更是可以从器形及其时代艺术风格上加以判断,换言之,高古琉璃制器,更多的要从器形上去辨识断代(当然,科学仪器辅助检测更能确定)。

藉此,余不多言,检点愚帐中所藏,有数件可谓极其精美的战汉琉璃制器,有的从未见过披露,时至今日,特将其帐中择出一件,拍照亮相,并撰拙文,发于博客公展鉴赏,以物实证,睹物领略战汉时期琉璃精品之风采矣。

首赏其质地,一眼可辨,其乃深蓝色琉璃,无需多言。其幽深蓝色,色感纯正,晶莹剔透,乃半透明之典型战汉蓝琉璃,亦可经多件考古出土之西汉蓝琉璃所证实,故无需再赘言其是否符合时代物象。其身经清洗,无腐蚀,局部略见老瘢之痕,其表面光滑而在灯光侧照之下,略见如橘皮皱表象,此亦是战汉琉璃之一个特征之一。

次观其形,此器通高约11.2厘米,重约288克,颇具手感。可见器形为底座蹲伏之羊,弯角卷曲向下,羊背之上站立一人,一手甩袖,一手上举一盘,盘中有凸起圆尖之钮,是为插蜡烛之座。故而,本品为一件蜡台,可以断定矣。

进而再看身纹,可见在羊前后腿上以谷纹,蜡盘外侧以连谷纹为装饰。其柱之人,着汉服,袍袖飘逸,人物面带微笑,脸型较瘦,长发左右分开,后发下遛,可确定其乃一女人之形矣。其羊造型亦是逼真协调,形貌端庄,由此等纹饰判定,其有青铜器造型及其纹饰之风格,以形辩之,本品具汉代(倾向于西汉)之鲜明风格,无需再表,其门应开矣。

一番鉴赏,由此可见,这件琉璃蜡台,琉璃质地上乘,造型古朴,制作精致有加,亦今为止,仅以愚之眼界耳域所及,似为仅见,新作极难作为,当然也未见有展。是故,结合所藏其它品形与时代特征,综合辨识,其应为一件开门珍罕的西汉蓝琉璃精品,应非虚妄。

如前所述,由于亦今为止公开报道的考古出土战汉琉璃之品,多为珠子,简单旋纹杯子之类,加之琉璃制品无沁可助辨识,故而,识者甚少,仁智各见,然,无论现实还是网络,皆不见此物展示,若言之新作,亦是很难举证言理。故而,唯经实物实证,据物鉴赏,到代与否,即能定夺矣。


深蓝精致美琉璃 ,蜡台有形忆战汉


深蓝精致美琉璃 ,蜡台有形忆战汉


深蓝精致美琉璃 ,蜡台有形忆战汉


深蓝精致美琉璃 ,蜡台有形忆战汉


深蓝精致美琉璃 ,蜡台有形忆战汉


深蓝精致美琉璃 ,蜡台有形忆战汉


深蓝精致美琉璃 ,蜡台有形忆战汉


深蓝精致美琉璃 ,蜡台有形忆战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