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會代替學校教育嗎?

天天搞事情


先亮一下觀點:

1、隨著教育技術的不斷髮展和深化,使用了IT技術的學習將越來越有優勢;

2、在線教育無法取代線下教育,線下教育將越來越普遍地使用在線學習技術和學習活動;

3、學校教育不是在線教育的反面,相反,學校教育是一個使用各種學習方式的混合式學習場景,包括線上學習活動、線下學習活動。

在我們當前可以看到、可以預測到的教育技術水平,在線教育優勢會越來越明顯,但不可能完全替代線下教育。

教育實踐中越來越普遍地使用IT教育技術

這是一個越來越明顯的教育技術發展趨勢。

首先,使用互聯網技術,可以快速高效地傳遞知識,以MOOC為例,coursera上的課程,可以打破地理空間的限制,接受全世界100多個國家學生的註冊申請,一門課程的學習者可以輕鬆突破10萬人。這是學校實體教學班級30人規模的幾千倍。

其次,普通的面授課堂中也越來越普遍地使用在線學習技術和工具。

實際上,在美國的中小學或大學課堂中,大量使用課堂IT工具,用於課堂簽到、問答、互動、作業、測試,教師實時與學生交互,大大提升教學的效率。

在線教育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地侵蝕傳統線下教育的領地

在線教育並不僅僅滿足於傳遞知識,現在已經開始發展到幫助建構直接的學習經驗,替代傳統的實訓設備場景甚至老師的空間。

目前,主要在三個領域:

1、語音識別教育技術。可以部分、甚至全部提到學生和老師的對話,比如VIPkid等英語教育機構,可以利用語音識別,學院可以自己對著AI進行語言練習。AI可以糾正發音和句子語法。當前的此類產品還處在第一階段,隨著google、百度、科大訊飛等技術發展的深入,可以判斷,未來這個領域是教學AI的天下;

2、肌肉運動技能的練習。

利用動作捕捉和圖像識別技術,這個領域以後也是教學AI的天下。試想一下,如果你打網球,教學AI可以示範動作,並指出你動作的強化點和問題點,並像遊戲一樣有趣,還不用擔心教練的呵斥,是不是很酷?

這個領域是人工智能的重點發力的領域,教練這個職業在不遠的未來,也是高危職業。

3、模擬真實的學習實訓應用場景

這個技術主要是VR和AR技術,通過這個技術,在線學習產品可以模擬出非常逼真的學習應用場景。比如機械加工、比如飛行員訓練場景,還比如核電站反應堆操作模擬,這在當前都屬於線下教育的範圍,模擬設備非常昂貴,一旦VR和AR技術成熟,應用在在線學習領域,非常有吸引力。


在線教育無法替代線下教育的社會建構學習過程

線下教育的強項是學習反饋和學習強化方面。我在之前的問答說明了其中的原理,摘抄如下:

人類的學習,在人際中間發生時,效率特別高。因為反饋往往有很強的個性化、場景變化,強化也需要各種場景的實踐和個人頓悟和總結。這些都是隱性知識,需要線下的人際互動,即使未來有各種AI教育技術存在和反正,因為隱性知識的存在,也無法替代線下教育。

這種社會建構過程,需要有同伴(同學)和老師的參與,所以,現對於線上教育形式,線下教育在這方面就有了較大優勢。

結論

學校教育是混合的教育形式,這種形式並不排斥線上學習的活動和工具,而是會融合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的各種優勢,共同推進和提高學習的效率。


我是江煥勇,懂教育,聯通職場。邀請你關注我,帶給你有價值的分享。也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江煥勇


在線教育肯定會對現在學校教育有所影響和衝擊,但是說到取代,最起碼從現在來看,這個可能性不大。

得益於網絡,現在學生能接觸到的教育資源比之前豐富多了,足不出戶就可以學到一些比較好的網絡課程。網絡在線教育確實在某種程度上幫助到了學校教育,對學校教育是一種補充,也可以彌補學校教育的一些不足,比如說,學生在課上某一塊內容沒有完全理解,那麼在課後就可以藉助網絡自己去學習,做到對課程的補充。

另外由於學校教育是針對大眾的,所以教學內容和進度基本都是比較符合大眾的,不排除有一些比較特殊的學生,那麼此時僅僅依靠學校教育就明顯不夠了,那麼此時的在線教育就是一種非常好的彌補方式。

但在線教育從目前來看,還存在很多的問題,比如說 ,課堂上的互動,這跟學校的線下教育相比欠缺的太多。

還有它的便利性也正是它的一個致命缺陷,我可以隨時去學,那是不是也可以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學,人都是有惰性的,離開了監督和約束,很多的事情都變樣了,這個問題估計很難一下子得到解決。所以現在針對成人的在線教育要比針對學生的k12在線教育,要發展的好的多,畢竟趁人的自我約束管理能力要不學生要強很多。

此外,學生坐在教室在老師的監督之下,很多人都難以做到專心致志認真聽講,如果面對的是一個沒有感情只能程序化運行的電腦,這課程的效果能得到保證嗎?教育不是一件簡單的你說我聽的事情,還有很多的別的因素來影響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也許某一位孩子喜歡上某門課程是因為老師對他很關注,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讓孩子備受鼓舞,但這些情感方面的因素能通過電腦來傳達嗎?

也許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線教學會做的越來越好,與線下教育的差異化越來越小,但是要做到替代,不太現實,比如說體育課,在線教育改怎麼去上,一些需要去實踐的科目該怎麼去進行?

也許隨著電腦的普及,在一些比較偏遠的地區,孩子上學極為不便,也許這可以作為一種補充,但是真正要做到全面普及或替代是不可能實現的。

當然了,在線在線教育也是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像新東方,學而思這樣課輔領域的大額早都開始著手在線教育領域了,還有興起了許多的在線教育平臺,但他們都不能撼動線下教育,反而如果將兩者有機結合,課程的效果還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像新東方推出的雙師課堂就是對線下線上教育的一次結合的嘗試,還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所以說,與其想要取代還不如想想辦法怎麼讓兩者完美結合,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讓教育的功能更加完善,效果更加顯著。


胡老師數學教育


雖然我一直在做傳統教育,但在校教育我也一直在參與。總得來說,在線教育在等待下一個爆發點:VR技術的成熟應用。

我很很多業內大咖聊過此事。大家一致認為,現在的在線教育呈現一種魚龍混雜,噱頭滿天飛的景象,而且在校教育目前還不能達到人與人的親密交流。比如場景完全還原等等。

在校教育的缺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不能保證學習效果。在線教育基本靠自覺。儘管可以從考核體系上加以約束,但是我們知道終結性評價無法代替過程性評價,我們沒有辦法用一種評價方式考核學習者的學習效果;

二是無法消除學習者對學習環境的陌生者。比如,你在線學習的時候,現實環境沒有人,虛擬環境只是信息,而非真正呈現的人,這就導致我們的大腦無法感受信息。例如說話的語氣、語音、語調、面部表情等等;

三是在線學習的約束力差。未來50年,在線教育還無法完全取代傳統教育,它只能成為傳統教育的補充。我們進行在線學習的時候,往往無法控制自己的看手機或離開學習戰場,重要的內容可能就會錯過。但考核評價時有無法體現。

基於以上三個原因,我認為短期來看,在線教育的出路有以下幾個:

其一,與VR技術相結合,消除陌生感,全方位模擬真實環境;實施學習監控,即教師可以看到虛擬化的學生,學生可以看到虛擬化的教師;

其二,與線下教育相結合,充實在校教育。線上教育畢竟還是信息與信息的交換,人與人的面對面才是情感的交換。與線下教育相結合,可以解決線上教育情感交流的弊病;

其三,系統化在線教育。目前的在線教育比較多的是碎片化的教育內容。如某個學科或領域的一個分支上的小點。這種碎片化的內容可以補充傳統教育,但其系統性較差,無法滿足系統化學習的要求。

綜上所述,在線教育的路還很長。目前看到的在線教育的火爆只是泡沫,終有一天會打破。但這並不代表你不能做在線教育,只是要遵循在線教育的普遍規律。


天驍說


絕對不可能,人都是有惰性的😂😂


健康生活管家


近些年來,隨著互聯網基礎建設的快速發展,教育業也已經從線下走到了線上,在線教育是遍及所有行業,發展速度讓人吃驚。關於在線教育能不能普及,要從兩個方面來分析:、義務教育方面:在義務教育方面在線教育是無法普及的,因為在線教育無法讓老師覺察到每位學生的現場反應,無法看到孩子的表情,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就無法真正意義上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老師也無法進行教育方式的隨時調整。但在線教育可以彌補學生課堂上的不足,讓更多的學生得到更優秀的教師的教學。二、義務教育以外的方面:在義務教育以外的方面,在線教育的確是很不錯的,是可以普及的。因為隨時年齡的增長,人的自學能力不斷增加,在大學、研究生、博士生以及工作技能培訓方面,教師不需要掌握學生的現場反應情況,這些都是由學生自己可以調整的。而且,在線教育可以讓這些需要學習的人更多、更廣泛的、更優質的培訓。所以說:在線教育在義務教育時是無法普及,但可以輔助;在義務教育以外的方面是可以普及的,但是無法替代學校教育的。


樂享天才


筆者從二零一五年中期跟著國內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專家團裡的從事二十年教育信息化的專家們在開展一個智慧教室項目的創業,迄今為止差不多三年了。就在線教育與學校教育這塊我們的團隊走過了硅谷、以色列、歐洲等在線教育開展比較前沿的地方,走訪了大量的國內外頂尖專家進行諮詢、討論和分析。可以肯定的是,在線教育發展非常迅猛。

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在線教育,尤其是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以及大數據分析的能力全面提升之後,業內的專業從業人員一致認為,中國的在線教育技術和應用的升級的2.0版,應該來講2018年是元年。

肯定的講,在線教育不會替代傳統的學校教育。核心理由是普通人無論如何是生活在二維世界的,需要面對面的溝通和交流,學習不僅僅是教與學的問題,還包涵這交流與人際溝通、表情與表達,聲、光、直覺與各種現場感覺的交流碰撞。這個在線教育或者說是人工智能往往很難做到。但是,在線教育的技術手段和應用,未來五年,無論是在公立學校教育,還是私立、培訓機構的教育活動中,都會迅速應用和部署。會對學校教育形成有效的補充。

在線教育的在一些核心技術應用方面,可以做到一個是顯著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在線體驗,另外一個是大幅度降低授課老師的使用友好與工作量,老師通過在線軟件,可以隨時隨地,方便的進行授課;第三就是機構的部署成本和性價比大幅提升,不但可以實現在線授課和業務,而且可以進行實時數據分析,隨時調整課程的質量,不斷改善教學質量。

並且,接下來的五年,中國最有潛力的教學機構應該是國家開放大學。國外的情況是最好的學生一部分在在線大學上課。如果國家開放大學能夠改善其在線授課技術,說的直白一點就是改善其教室環境和在線教育應用技術,未來很多的課程的學分都可以通過在線學習考試申請獲得的。


果少的哥


不會!

學生在學校裡並不是只學習知識,還通過集體學習學會共處,更重要的是通過老師的系統化教學並答疑解惑,學會學習。同時家庭教育配合學校教學,支持學生養成自律、專注、有始有終的學習習慣。

我們可以稱之為元學習力,就是自己能系統化學習,並具備找工具答疑解惑的能力,和足夠的自律專注。而元學習力不可能完全通過線上獨學養成。

只有這個學生具備元學習力,他才真正完成了學校教育。此時,線上教育的方便+海量知識+名師彙集,方是其終身學習,時刻保持與社會前進同步的優質工具。

父母心法:朱江鴻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深知家庭養育的核心是人格養育

關注《父母心法》知人才能育人


父母學點心理學


互聯網時代,在線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一種補充模式,是不能夠取代學校教育的。

一、在線教育需要在一定的設備條件下進行

在線教育開創了一 種新的學習模式和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為教學者和學習者提供了隨時隨地教學和學習的可能,但是這種教學活動只能在互聯網普及和發達的地方進行,一旦網絡缺失,或是終端設備有所故障,所有的教學和學習活動將不復存在。

二、在線教育的教學互動活動有限

在線教育過程中,學習者可以和教學者進行一定程度的互動活動,但是這種教學活動中的互動與實際教學活動中的互動相比,程度是有限的,雖然有教學者和學習者之間的互動,但是缺乏學校教育中同齡學習者之間的互動。

三、在線教育育人功能薄弱

在線教育與學校教育相比,育人功能相對薄弱。在學校教育過程中,教學者與學習者能夠親密接觸,多層次、多渠道感受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喜怒哀樂,培養人與人交往的方法和禮儀。

四、在線教育質量良莠不齊

目前在線教育,呈現出火爆的局面,但是沒有明確政策規定行業、師資標準等,相關部門即使監管也無法可依,多數在線教育平臺都處於野蠻生長狀態,其師資、教材、課程設置和教學效果良莠不齊,有些平臺甚至聘請一些並無教師資質的人員上課,所講授內容隨心所欲,缺乏一定的系統性。


和青青子衿一起看世界


教育是一個特殊的行業。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為教育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學生在裡面可以學到很多的知識。國家正在實施教育均衡發展。正在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面對面授課依然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說,學生的複習資料後面有習題答案,那這樣就不需要老師講解了嗎?很顯然不是這樣的。互聯網只能是傳統教育的輔助,但是絕對不會取代傳統教育的地位。


小V也來說教學


互聯網的發展很迅速,在線教育這兩年也是相當搶眼。

提到在線教育是否會取代學校教育這一點,這個可能性不大,但也不是沒有可能,起碼現在是不可能的。

教育的目的不僅在於傳遞知識,幫助學生學習,更重要的一點在於教育使人善良,在於情操的培養。

在線教育目前還處於一個傳遞知識的層面,要真說到培養人格教育人性,還是欠點火候的。

人是群居動物,具有趨生命性,人的性格塑造很大程度上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而學校教育更利於對學生進行培養。

當然這不排除以後科技發展到一定的程度,能完美的解決這一問題。這個時候那就真的取代了學校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