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環境,是孩子一生心理健康的基礎。

家長—是孩子第一人啟蒙老師!


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更是一件嚴肅的事,容不得半點馬虎大意需要我們認真對待孩子的成長,是一次“單程旅行”是不可逆的,錯過了教育的最佳時期,也就錯過了孩子最佳的成長髮展期,由此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環境,是孩子一生心理健康的基礎。

家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環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師。孩子呱呱落地,第一眼看見的是自己父母的微笑,聽到的第一聲是父母親切的愛的召喚。孩子到了牙牙學語的階段,爸爸媽媽也開始賣力地對寶寶進行言語攻勢。小孩兒剛出生的時候除了哇哇哇和啊啊啊,什麼都不會,所有語言對他來說都是外語。而小孩兒學習語言,是通過生長環境沒有其他語言從而長期的潛移默化塑造的,而孩子語言的啟蒙老師便是他的父母。也來源於他的家庭環境。家長長期以往的忽視就會釀成大錯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環境,是孩子一生心理健康的基礎。


所以在孩子面前,家長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語言習慣,給孩子營造一個文明的語言環境,如果說孩子生活在一個髒話連篇的環境中,很難想象這個孩子能夠做到不說髒話。當孩子說髒話時候,可以把這當做一個契機,教會孩子明辨是非,告訴孩子髒話是不文雅的習慣。讓孩子明白自己說話的方式就決定自己在別人眼中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幫助孩子樹立是非觀念,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可以做的,哪些行為是不應該做的,並告訴他們其中的道理,讓孩子真正明白背後的原因就會改變自己的行為。


2.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環境!

家庭是孩子啟蒙教育的第一站。家庭對孩子來說,其重要性不僅體現在“現在”,而且關係到“將來”。孩子小時候的家庭生活,對他的將來有很大的影響,或者說: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其未來。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環境,是孩子一生心理健康的基礎。

家庭環境是兒童發展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環境,它包括物質和心理兩個方向。家庭的物質環境包括家庭的經濟狀況、衣、食、住、行的條件等。家庭心理環境則是由家庭成員的精神生活內容所構成的。很多孩子從小經歷父母吵架,家庭不和睦,使家庭支離破碎,最後讓孩子買單。家長忽視孩子的家庭環境,將孩子拋棄給長輩,讓爺爺奶奶撫養,讓其心靈受到傷害。特別是看到同伴們與父母親親熱熱、幸福美滿地玩耍、嬉戲的時候,孩子最容易想到自己過去的生活。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環境,是孩子一生心理健康的基礎。

而現在是今非昔比,心中的悲傷、失落使得他們產生憂鬱和自卑的心理,最後給孩子心靈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導致部分孩子自閉、抑鬱、逆反、嫉妒、自卑...


3.父母以身作則,成就孩子一生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直以來都是家長的期望。為此無數的家長努力的為孩子去報班學習,為的就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這些不希望輸在起跑線的想法並沒有錯,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最好的家庭教育並不是這些報不完的班,上不完的學,而是言傳身教。很多家長在這方面做得並不好,常常嚴於律人寬以待己。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環境,是孩子一生心理健康的基礎。

所謂“言傳身教”如何言傳?如何身教?很多家長往往領悟的是言傳而忽視了身教。很多家長常常會告訴孩子要好好學習、不好好學習就沒有出息;很多家長會強制性拿掉孩子手中的手機,卸載孩子手機裡的遊戲,自己卻手裡抱著手機,打起遊戲,卻告訴孩子玩遊戲對你不好,影響學習、影響視力...如果你將手機裡的手機換做書籍,你的孩子是否會拿著書籍和你一起討論知識,沉浸在知識的海洋?


在言傳中,以理服人才是最好的。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不僅要讓孩子知道怎麼做,還應該讓孩子瞭解為什麼要這麼做。身教也不可忽視。


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不是裝,不是在孩子面前變成另外的樣子。以身作則是一種習慣,一種日常的行為,一種能讓人看到但又不刻意的東西。


4.家長是孩子最好的學習對象


作為家長,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出表率。孩子在成長階段的時候,會向周圍進行學習。而家長確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學習對象,家長的言行舉止都會被孩子記在心裡。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環境,是孩子一生心理健康的基礎。

兩會期間,教育部長陳寶生在家庭教育中提到這樣一句話“科學的教育觀,是要對孩子有一合理的預期。也就是說,要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做到;要孩子不做的,家長首先不做;家長做不到的,絕不強迫孩子做;孩子想做的,家長理性地引導孩子。”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環境,是孩子一生心理健康的基礎。

在家庭教育中,要想讓孩子能夠真正的用心學習,成為你希望的人,那麼家長就需要身教,以身作則,給孩子先做出榜樣。

教育是一件長久的事情,而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需要先做好自己,如果父母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那麼又如何去要求孩子必須做到呢?

在以身作則的時候,不能只是說大道理,而是應該從生活中的點滴,細節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