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讓梨——不存在的故事

這幾天在網上經常看到關於孔融讓梨的故事,我今天也來討論這個故事。

原文:四歲時,與諸兄共食梨,融輒引小者。大人問其故,答曰:“我小兒,法當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教材裡也有個古文版:

孔融,字文舉,東漢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孫,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七歲時,值祖父六十壽誕,賓客盈門。一盤酥梨,置於壽臺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長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問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獨小,何故?融從容對曰:樹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長,為人之道也!父大喜。

我們今天來討論故事的真假。

孔融大家都很熟悉,漢末三國之間人物,建安七子之一,孔子後代。多的介紹我也不復制粘貼了,三國志孔融無傳,原因應該是孔融是多次得罪曹操,被曹操抄家了,連家裡小孩兒都殺了,其實也就是文人嘴巴閒不住,和禰衡、楊修這樣的名嘴大V們天天嘲諷曹操,曹操把他殺了,陳壽也沒有給孔融立傳,按說陳壽是蜀漢晉國人,不至於還怕已經覆滅的曹家,但孔融的主要罪名之一有不孝。後漢書記載孔融說:

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翻譯過來就是:父子之間本來就沒什麼親情可言,只不過是父親的情慾才生下兒子;母子之間本來也是沒有親情的,生孩子就像從罐子裡倒出東西一樣。好傢伙,從古到今誰也不敢說,他說了,他還和禰衡商業互捧,一個是仲尼在世,一個是顏回復生,拿聖賢開玩笑。

這些都是後漢書記載在冊的,但都沒有記載孔融讓梨,另外一本書,專門寫魏晉時期文人雅士上層貴族的故事,世說新語,孔融也有記載,小時了了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還寫了孔融被抄家時覆巢之下無完卵的事,主角是孔融的兩個幼子,也沒有讓梨的故事,這就很奇怪了,要知道世說新語專門就是記載這一類事情的,讓梨如此孝悌的事情怎麼會不記載。

我們再來看看孔融讓梨最早的歷史記錄,李賢,也就是李治武則天的兒子,給後漢書做注,說了孔融讓梨的事,也就是本文開頭的那個原文,這個故事的參考文獻是融家傳,融家傳是本什麼書呢?不知道,目前查不到資料,估計是失傳了,但李賢肯定不敢自己瞎編,這書肯定是有的,琢磨這個名字,估計是孔融家的家譜記載孔融的事。

這下子就有些明白了,在歷史上和禰衡齊名的,狂得上了天的孔融,並且以不孝罪名被殺的孔融,肯定不符合儒家的價值觀了,更何況孔融還是孔子的子孫,家譜裡把孔融炮製一個四歲能讓梨,這下就成功洗白了,狂生變孝子,又一個孔家先賢誕生了,還被曹操這樣的有篡漢嫌疑的奸賊殺害了,形象徹底轉變了。

孔融讓梨——不存在的故事


孔融讓梨——不存在的故事


孔融讓梨——不存在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